杜月超
1985年生于河北安國,本、碩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李可染畫院青年畫院畫家,天津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中國畫學會會員,保定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講師
個展
2024 烏加特的黃昏——杜月超個展,北京,拾院藝術空間
2023 夜行-杜月超個展,北京,hiart space
2013 杜月超藝術作品展,澳門
交響曲-200×125cm-絹本設色-2024
絲路畫語-200×125cm-絹本設色-2024
“鷹隼”是人類歷史發展中的重要符號,從亞歐大陸來看,眾多民族將其運用到圖騰、神話和祭拜之中,并相信翱翔天空的“鷹隼”有著超出認知的力量。
中國古代也曾對鷹隼做此描述:“騕褭以迅驟為功,鷹隼以輕疾為妙”,將鷹隼與駿馬進行并置也凸顯出了在中國古代世俗層面其符號特征的重要地位。而經由古絲綢之路傳入的瑣羅亞斯德圣教書也從人類對于“鷹眼”的崇拜性作為出發點,對特定鷹種做出了相應的描述:“(黑兀鷹)從遠隔九個國家的距離,能發現拳頭大小的肉塊,縱然它如針尖般微細,抑或似銀針的閃亮轉瞬即逝?!?/p>
由此可見,在人類文明中對于“鷹隼”的崇拜集中在其敏捷的“速度”和尖銳且極具穿透性的“鷹眼”之上,“烏加特之眼”也被稱作“荷魯斯之眼”,是古埃及文化中“鷹隼之神”最為重要的符號概念之一,神話中“烏加特之眼”被賦予分辨善惡,明視世間的能力,在此之上,當代藝術家杜月超作品中的鷹隼主體也承載著幾乎相同的符號含義:世界就如同一個積滿灰塵的老舊書房,穿行其中的鷹隼則以“尖銳”的眼神觀察、審視、懷疑著被歷史塵封的“事件之書”。
逐幽之境-200×114cm-絹本-2020
“書”是杜月超作品中對于事件的描繪和轉譯,而“鷹隼”則是身處事件深處的藝術家所幻化而來,在燈火昏暗的空間中凝視和沉思。杜月超的作品將“絹本”這一傳統材料的敘事方案打碎重組,并結合當代全球化的特征,通過“鷹隼”,“西式古籍”,“羅馬柱式”以及“昏暗蠟燭”的意象展現,傳遞出“東方”和“西方”協調的圖像方案。
這是一種精神和符號的并置,在“當代”的時代背景下,藝術家選擇以“超現實”的方式重新凝視“事件”和現象本身,藝術家的畫筆就仿若是分辨事實的“鷹之眼”,冷靜卻浪漫的講述著生命的游歷故事。有趣的是杜月超的“鷹隼”皆是“屋中鳥”,無法逃逸“現實”的困鎖,但眼神仍舊凌厲,展現靈魂上的不屈和自由。
“黃昏”指向的既是藝術家畫面中的昏黃場景,又暗含了尼采在《偶像的黃昏中》針對藝術精神所作的“悲劇式”描述:“悲劇藝術家不是悲觀主義者,——他恰恰要肯定一切可疑和可怕的東西本身,他是狄奧尼索斯式的······”這里所談及的也正是藝術家杜月超畫面中所呈現出來的復雜情緒。它帶有著古希臘戲劇的感知氛圍,而色調的設置又凸顯出了某種現實之下的“隱秘”色彩,它們就像一本本無法被打開的書,沉重且荒唐。
飛騰的鷹隼既是藝術家的靈魂幻化,但同時也是這戲劇故事中的“狄奧尼索斯”,它們狂歡,野性,但銳利的眼眸中卻時刻流露出對記憶深處可疑和可怕之物的凝視。 ——陳泊帆
鳶尾花-145×145cm-絹本設色-2022
循跡-90×90cm-絹本設色-2022
烏加特的黃昏-46×100cm-絹本設色-2024
啟示錄-46×56cm-絹本設色-2023
黃昏-35×69cm-絹本設色-2023
凝望-35×69cm-絹本設色-2022
低語-40×120cm-絹本設色-2023
逐-26×46cm-絹本設色-2022
跡1-22×30cm-絹本設色-2022
跡2-22×30cm-絹本設色-202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