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21日電(記者 郎朗)楊再春安詳地躺在鮮花叢中,像是睡著一般。身后掛著的大幅照片里,他依然握著毛筆,微笑地看著前來送別的人群。
7月21日,楊再春告別式在北京昌平殯儀館舉行。(記者 郎朗 攝)
7月17日,著名書法家、書法教育家、出版家、攝影家楊再春逝世,享年81歲。21日,楊再春告別式在北京昌平殯儀館舉行。
上午10時,告別式正式開始。紀念廳四周擺滿了來自社會各界和親友敬獻的花圈、花籃;哀樂低回,不少人紅著眼,默默拭淚,隨后三鞠躬,向遺體告別。
運動員出身的楊再春,曾任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副社長,后在中央電視臺開設《中國傳統書法系列講座》,被譽為“擁有千萬學生的書法家”。從青少年到耄耋老人,手持菊花前來送別的人絡繹不絕,肅穆的人潮擠滿了紀念廳,不少進不去的群眾守在廳外,回憶著和這位書法家的過往。
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楊洪基和楊再春是六十多年的朋友,兩人相識于學生時代。六十多年前楊洪基曾收到楊再春送的毛筆字,一直收藏著。
圖為楊洪基在告別式現場送別楊再春。(記者 郎朗 攝)
“他做事非常認真,比如寫字,他是體育學院的學生,書法基本功非常深厚,下了相當大的功夫。”楊洪基告訴中新網記者,書法之外,楊再春也是一位非常真誠的朋友:“我們六十多年間一直在交往,非常真誠。去年他請我吃飯,告訴我他的病情,那時候我看他狀態還不錯。”
楊洪基一直關注著這位老友的動態,看楊再春的個人賬號一直在更新視頻,以為他身體還好,沒想到走得這么快。
深耕書法教育幾十載,楊再春生前曾表示,能讓更多人了解書法、愛上書法,自己就很知足了。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李忠誥就經常利用午休時間跟著楊再春的電視節目學書法:“我有幸成為他千萬個學生之一。”
已是鶴發的李忠誥比這位老師小不了幾歲,還非常清晰地記得兩人二十多年間的多次見面。2006年某次楊再春書法攝影展上,李忠誥第一次在線下見到楊再春,兩人合了影,他把自己拍的很多照片刻錄成光盤送給對方,還放大了楊再春與母親的合影送到他的工作室。楊再春很喜歡,邀請他常去作客,見面機會多了,兩人成了好友。
二十多年間,李忠誥的書法得到了楊再春很多指導。2015年李忠誥舉辦攝影書法展的時候,楊再春為其題寫了展標,后來還專門寫了“異彩紛呈”四個字送給他。此后每年,李忠誥都會以這四個字做封面,選13張滿意的攝影作品做成臺歷用相紙打印出來寄給楊再春,直到今年。
在他眼中,楊再春“非常平易近人,對學生也非常愛護、精心指導,人品非常好。”
“我一直想拜他為師,但他考慮到我們的年齡相差并不大,沒有同意,一直跟我以兄弟相稱,但在我心中,我永遠都是他的學生。”李忠誥說。(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