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客人咨詢過程中,發現即使去年9月的絕地反彈后,不少客人的持倉,依然虧損幅度不小。
而這里有一個很大的因素,在于大家都簡單認為,選一個當時業績好的產品,長期持有就好。
實際上,這個邏輯并不一定正確。
01
我們先看一張圖,白線是上證指數,紫線是標普500,綠線是wind全A,統計從有數據開始,即1990年12月19日到今天,30多年了。
這個圖并非讓大家關注漲幅,而是請大家關注振幅,即波動率。
你會發現,這30多年,標普500的振幅,是1768%,而藍籌為主的上證指數,直接是6276%,代表全市場的WIND全A,振幅直接干到了10820%。
這背后就的典型的新興市場和成熟市場的區別,之前有過數據統計,A股的波動率,是美股的3倍,這就直接導致了A股的持有體驗,比較差。
大牛市的時候滿地市夢率,大熊市的時候跌滿地破產一樣。
這就意味著,如果并非熊市低位進入這個市場,而是牛市,尤其牛市后半場進入,且高位不止盈,會一套好幾年。
而且至少30%-50%的回撤,會讓你痛不欲生。
這里的核心,就是超高的波動率下,止盈非常重要,不然就是多年的關燈吃面。
細節可參考老南之前寫的《虧錢最多的基金背后,有這些秘密》、《投資百億基金,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而從下圖可以看出,基民猛買基金的時候,往往都在牛市后期。
大家有興趣可以翻翻我們的歷史文章,20年底21年初,老南提醒消費這些太貴的文章下,評論區全是罵老南的。
然后去年上半年,我們反復寫A股估值嚴重低估,至少要標配,雖然不知道什么時候漲。然后評論區也是大部分罵老南的。
但這也不能都怪大家,畢竟這種高波動率下,大牛市和大熊市,都會把人搞瘋掉。
02
此外,A股除了超高波動率之外,風格切換幅度巨大,也是長期投資邏輯的障礙。
這張圖大家可以放大看,我統計了上一個周期,即19年到現在,有國證價值、國證成長、消費、醫療、紅利、TMT等指數。
這6年的時間里,你會發現這些指數呈現明顯的時序上的差異,
如19年一開始,國證成長、消費、醫藥、TMT,都很強,而國證價值、紅利都躺平,甚至下跌。
到了20年年中,TMT掉頭向下,然后到了21年,消費、醫藥都開始跌,這一跌一直到現在,還沒修復的跡象。國證價值也開始向下,但TMT又支棱了起來。
22年基本一起死,這時候,瘟了多年的紅利,突然好了起來,一直到去年下半年。
然后去年底開始,科技開始爆拉,一直到現在,火了2年多到紅利,不行了。
可見,A股內部有非常強烈的風格輪動、行業輪動。而無論是股民,還是基金經理,本身就不可能全天候適應所有的風格,然后精準擇時,完美高拋低吸,畢竟總有自己擅長的和不擅長的。
對于基民而言,如果沒在該基金經理的適應風格,演繹到極致的時候止盈,就會死的很慘。
03
此外,個股也好,行業也好,經常也會發生股價和業績的長期脫節。
如前幾年,老南在《“價值投資”在A股能賺錢?》里,舉過招行的例子:
如果你是個堅定的價值投資者,且判斷對了招行09年到13年,牛逼的業績增長,結果,一毛錢沒賺到。
然后在14年,判斷對了招行業績,未來5年增速下滑,賣出股票。結果,反而錯過了5年近4倍的漲幅。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于此。10年啊,人生有幾個10年?
至于消費和醫藥行業就更不用我舉例了,相信太多的基民還深套其中。
在這樣的市場中,長期持有,尤其是非專業投資者,在非專業的決策下,長期持有,很容易最后只得到大幅的下跌。
前兩年,老南和一個前券商管過百億級FOF,且十年沒虧錢,后來奔私的老總聊過,他和我說,他管理的FOF,里面的子基金,從年頭到年尾,80%都會調倉。
所以,發現區別沒?對于高波動率的市場,簡單的長期持有很容易虧大錢,更應該關注的,是如何賺波動率的錢,這些我們后面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