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最新批復的《西安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后,我們(公眾號:四海為家)也在第一時間給大家梳理出超級重點的信息,如未來大西安整體格局、區域的發展重點等變化。
而再看這份《規劃》,除了未來10年城市的發展脈絡清晰后,回到具體來看,能發現作為未來十年城市發展的重要部分,產業格局的變化對城市經濟發展以及區域價值有較高的影響。
戰略機遇&功能定位
分別強調“產業”重要性
去年上層會議中曾提及:將引導資金、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和腹地城市有序轉移,以促進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
而西安作為西北城市的龍頭代表,自然也成為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承載地之一。
新興產業作為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大量的產業規劃和產業進駐,也為城市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更何況西安一直以來也擁有諸多優秀的產業落地,近幾年也成為全國新質生產力的強脈搏城市。
再回到這次新十年西安的發展總規來看,無論是戰略機遇還是城市功能定位,都不斷強調產業發展。
丨總體格局規劃圖
一方面,國家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所帶來的新質生產力將成為城市發展的新機遇。
綜合性科學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在西安布局,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的實施,為西安促進科技、金融、產業、人才的有機結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激發新動能。
另一方面,西安在西部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先進制造業基地、對外交往中心,國際旅游目的地的幾大城市核心功能定位中,西部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先進制造業基地三項定位中都提到了產業發展。
尤其是在西部經濟中心的功能定位中,新十年總規有提到,構建新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培育經濟增長極。
從總體戰略機遇以及城市的核心功能定位中,對于產業的多次強調和提及,就不難發現未來西安產業格局變化以及重點產業布局對于區域以及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中心引領六極支撐
優化產業空間布局
而新十年的產業空間布局,也在“一總兩帶”產業空間布局的基礎上再次優化,形成“中心引領、六極支撐”的產業空間布局。
中心引領
西安中心城區和西咸副中心兩大產業創新發展引擎,以都市工業、科技創新及生產服務為主導,依托產業園區、創意街區、科研院所等產業基礎,推動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增強城市經濟活力和創新動力,引領全市新質生產力發展。
六極支撐
絲路科學城-草堂生態科技組團、高陵-涇河產業組團、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臨潼渭北產業組團、臨空經濟組團、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六大產業增長極,保障專業化、規模化的戰略產業發展空間,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依托龍頭企業,圍繞重點產業鏈和重大項目,引導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新十年的產業空間布局優化在于重點保障科技創新中心和先進制造業基地發展空間。
丨產業空間布局圖
而對于兩個重點發展空間的布局,規劃也有明確的說明。
科技創新中心空間布局中提到:打造絲路科學城綜合性科學中心核心區,構建南部科技創新走廊,布局多個科技創新支點。
先進制造業基地空間布局中提到:以西咸新區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為總窗口,打造南部高新技術產業帶、渭北先進制造產業帶,形成多樣化、梯隊式產業園區布局。
以產業布局看發展
5區域價值清晰
接下來,作為城市經濟發展新的增長動力,產業的布局不僅帶動著城市的發展,同樣對于區域的發展價值來講,也格外重要,值得大家格外關注。
而這其中,科技創新中心空間和先進制造業基地空間布局中的重點板塊,也將成為未來城市發展的重點。
畢竟在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必不可少需要考慮區域的職住平衡和產居平衡問題,否則將無法有效實現產城人的融合,也就無法讓產業規劃促進區域的發展。因此,在城市重點發展產業的區域中,未來人口吸納、公建配套建設等也會逐步加速。
結合核心功能空間布局以及產業空間布局的優化,不難看到西咸副中心、絲路科學城依舊是未來產業布局的重點板塊。
絲路科學城,作為綜合性科學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的“雙中心”承載地,目前已經布局了大科學裝置、半導體產業等一批前沿引領性技術創新平臺,作為城市發展過程中的高端產業聚集地,不僅推動著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同時也在全面提升著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丨絲路科學城未來之瞳“瞳湖”實景圖
相比更多區域才開始計劃重點發展產業,絲路科學城已經進入兌現期,未來之瞳科學公園、西安大劇院、總部集群、地鐵站等等,當曾經的規劃開始落地成為現實,除了吸引高端產業進入,也加速了區域生活的建設,讓研發、教育、生活等整體配套的融合。
而西咸副中心的高價值其實從去年年底我們就有提到。
一方面,目標定位為西安都市圈科技創新策源地,創新產業聚集區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秦創原成果轉化“加速器”的灃西新城,結合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發展,也將成為大西安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的核心片區之一,尤其是創新港產學研轉化和創新創業高地,發揮著巨大的價值。
丨秦創原實景圖
另一方面,除了產業方面,新十年的總規中西咸副中心無論是作為提升都市圈能級的重要區域,還是城市“西融”的重要紐帶,亦或者是促進研發生產一體化等方面,都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城市戰略區位優勢、發展優勢、逐步落地的配套加之強大的營商環境和區域勢能等,都奠定了未來價值。
除此之外,鄠邑-絲路科學城、長安大學城、渭北先進制造業帶,接下來也將繼續發力,通過在產業方面的布局發展,進一步優化空間結構,形成更大的區域價值。
這次的規劃中,鄠邑-絲路科學城一是總體規劃格局“雙心六片”中6個城鎮發展片區之一,二在“一主、一副、六城、多組團”城鎮空間結構中,4個綜合性新城之一。
作為綜合性新城,鄠邑-絲路科學城將布局未來產業,推動科教創新。同時,區域高校不斷落地,以高校+區域的結合為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創造出更優的條件。
高校+區域結合的價值也體現在長安大學城板塊,作為科技創新中心空間和先進制造業基地空間布局中的產學研轉化和創新創業高地,兩大重點產業功能空間均出現了“長安大學城”的身影,重要性不言而喻。接下來隨著高校與產業融合,長安大學城也將依靠高新和長安的發展價值,承接更多資源,進一步形成產業價值聯動。
作為2017年就應運而生的“萬億工業大走廊”渭北片區,這次在新規劃中依舊是重點,渭北先進制造業帶重點落實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消費品制造、航空動力制造五大支柱產業職能。
而作為產業帶的重點產業節點區域,浐灞國際港的港務板塊、經開區以及涇渭新城等,在城市“北跨”的發展和重點產業的加速發展中,繼續產生價值。
需要注意,雖然在前期的發展過程中渭北先進制造業帶出現產城分離的情況,但這次也提到了在打造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群之外,還將建設產城融合的功能組團。這就意味著將縫合產業與空間的割裂,進一步優化空間結構。
整體來看,城市產業的發展和優化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隨著企業入駐產業發展,經濟和就業機會都將得到大幅度增加,同時隨著人口的遷移和經濟活動的增加,也會伴隨著區域的公建配套、宜居資源等優化,吸引更多人口進入,從工作在這兒到生活在這兒。
作為新十年產業布局的重點
你更看好哪些區域的發展
文末留言,一起聊聊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