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可控核聚變概念走高。截至收盤,浙富控股(002266.SZ)、東方電氣(600875.SH)、雪人集團(002639.SZ)、國機重裝(601399.SH)等多股漲停;百利電氣(600468.SH)、合鍛智能(603011.SH)、斯瑞新材(688102.SH)、愛科賽博(688719.SH)、蘭石重裝(603169.SH)等紛紛跟漲。
可控核聚變“國家隊”來了
7月22日,中國聚變能源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聚變公司)掛牌成立大會在上海舉行。中國聚變公司是中核集團直屬二級單位,作為推進我國聚變工程化、商業化的創新主體,中國聚變公司將重點布局總體設計、技術驗證、數字化研發等業務,并建設技術研發平臺和資本運作平臺。
會上,中國聚變公司與中核集團、中國石油昆侖資本、上海未來聚變、中國核電、浙能電力、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和四川重科聚變等股東方簽署增資擴股協議,合計投資115億元,增資完成后中核集團持股50.35%。
資料顯示,中國聚變公司曾用名中國核燃料有限公司,成立于1983年6月24日,此前的注冊資本為35.31億元,經營范圍包括新興能源技術研發,核電設備成套及工程技術研發,工程和技術研究和試驗發展等。
今年2月28日,中核、浙能公告增資聚變公司正式落地。此次增資,標志著中國聚變能源公司正式啟動。資本注入將用于技術研發平臺建設與產業鏈整合。
中國核電表示,本次交易是為響應國家未來產業戰略發展要求,落實中國核能“三步走”戰略,進一步鞏固中央企業在我國聚變產業的核心主導地位,體現中國核電在推進國家能源結構轉型和促進清潔能源發展中的使命擔當,前瞻性布局核聚變能源領域,為未來聚變堆商業化應用打下基礎。
長時間以來,可控核聚變被視為解決人類能源危機的終極方案,卻因實現技術難度大而遙不可及。隨著高溫超導材料、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突破,可控核聚變行業展現出極為廣闊的市場前景。
根據核聚變工業協會數據,截至2024年4月,全球可控核聚變行業所獲得的總投資額已達到71億美元,連續三年都實現了融資總額的大幅上升。浙商證券預測,2031年-2035年全球核聚變設備市場新增規模有望達萬億。
相關概念股或迎重大利好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7月23日收盤,A股可控核聚變概念板塊一共有75家上市公司。
從二級市場表現看,今年以來,65家上市公司股價出現上漲,其中,24家股價漲幅超過50%,中洲特材(300963.SZ)、常輔股份(871396.BJ)、合鍛智能(603011.SH)、哈焊華通(301137.SZ)4家上市公司股價成功實現翻倍。
從今日表現看,國機重裝今日觸及漲停板,該股近一年漲停5次。公司作為國內重大技術裝備骨干企業,聚焦研發與制造、工程與服務、投資與運營三大板塊,主營高端大型鑄鍛件和成臺套裝備制造,并已實現可控核聚變裝置關鍵零部件批量訂貨,鞏固市場領先地位。
據2025年3月19日公告,公司簽署柬埔寨上達岱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協議,投資額約9.96億美元,加速海外清潔能源布局,以BOT模式拓展水電運營業務。2025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34.81億元,同比增長21.24%,歸母凈利潤1.11億元,同比增長2.03%,主營業績穩健增長。同時,公司作為國有企業,最終控制人為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東方電氣今日漲停收盤。公司主要業務包括開發、設計、制造和銷售風電、太陽能發電、水電、核電、氣電、火電等高端裝備,代表產品如100萬千瓦等級空冷機組、100萬千瓦等級二次再熱機組處于行業領先地位,26兆瓦等級海上風電機組居于國內領先水平,水電沖擊式技術達到行業先進水平年報。公司為全球最大發電設備研發制造基地之一公司亮點。
據悉,2023年10月9日,公司在西藏林芝開工建設世界首個高原水電機組產研基地,服務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官微。公司屬于國有企業,最終控制人為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