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子揚,1924年12月22日生于山東省東明縣東明集鄉中喬村。
1939年5月,喬子揚參加八路軍,任冀魯豫支隊特務營戰士,八路軍第二縱隊新編第二旅司令部測繪員。1940年6月隨部南下華中,支持新四軍抗戰。1941年1月皖南事變后,喬子揚任新四軍第三師八旅司令部測繪組組長,同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入第三師八旅教導隊學習,后轉入抗大華中總分校學習。1943年3月,任射陽縣獨立團司令部教育參謀、訓練隊隊長、警衛連連長、副營長。參加鞏固發展鹽阜抗日根據地的斗爭,參加阜寧戰役。
抗日戰爭勝利后,喬子揚任鹽阜軍分區司令部通信股股長,華中野戰軍第十縱隊司令部通信科科長。1947年,任華東野戰軍第十二縱隊三十四旅一〇一團參謀長,江淮軍區第三十四旅一〇一團參謀長,第三野戰軍八兵團三十四軍一〇〇師二九九團參謀長、副團長。參加了堅持蘇中地區斗爭,參加蘇中七戰七捷、漣水、渡江等戰役戰斗。
1947年11月《戰號》發表喬子揚的文章《五次戰斗的經驗教訓》
新中國成立后,喬子揚任空軍混成第四旅十二團參謀長、副團長。1950年參加國慶節閱兵,率第十二團以整齊的編隊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空軍第十師二十八團副團長、前方指揮所負責人。1952年回國后,喬子揚任華東軍區空軍司令部作戰處副處長,空軍第三師參謀長、第一副師長,空軍司令部參謀長助理,空軍航行局局長,北京軍區空軍參謀長、副司令員。喬子揚參加了唐山抗震救災,任中央抗震救災指揮部軍事組副組長,協助指揮空軍、民航飛機搶險救災。參與組織和指揮著名的“802”華北軍事大演習中的空軍部隊演習。主持編寫和改寫《空軍指揮所工作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飛行基本規則》《空軍航行調度條例》等,為空軍建設作出了貢獻。
《解放軍報》和中國軍網報道喬子揚同志逝世
喬子揚榮獲了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和獨立功勛榮譽章。
1989年,喬子揚離職休養(副兵團職)。
2022年12月19日,喬子揚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據童來喜等主編《從新四軍中走出來的未授將銜的軍以上干部》改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