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作為全國高教資源最密集的省份之一,擁有11所"雙一流"高校。在最新發布的QS2025大學排名中,南京大學以百年積淀穩居榜首,東南大學憑借強大的工科實力位列第二,南京理工大學作為"國防七子"成員躋身第三,蘇州大學依托長三角經濟優勢位居第四,中國礦業大學以能源領域特色辦學排名第五。
值得注意的是,傳統強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此次意外落選前五,引發教育界廣泛討論。
東南大學第2
作為中央大學工學院的嫡系傳承者,東南大學在建筑、信息、交通等領域的優勢持續增強。學校擁有移動通信、毫米波、生物電子學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在5G通信標準制定、集成電路設計、數字醫學影像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學校牽頭研發的6G太赫茲通信技術實現全球首次星地鏈路驗證,相關成果入選《自然》年度十大科技進展。
學校現有12個A類學科,其中建筑學、土木工程、生物醫學工程3個學科連續三輪評估位居全國前三。
東南大學在新型工科建設方面成效顯著,其設立的"未來技術學院"已培育出32家估值超億元的科技創業企業。學?,F有兩院院士22人,近五年累計獲得國家科技三大獎37項,科研經費年均突破40億元。
蘇州大學第4
這座位于中國最強地級市的高校,2023年獲得蘇州市財政專項支持28.7億元,創地方高校資助紀錄。資金投入催生顯著成效: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臨床醫學學科在《美國新聞》全球排名中躍居第198位。
學校打造的納米科技協同創新中心,已孵化出8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在人才引進方面,蘇大實施"講席教授"制度,以長三角最優待遇引進諾獎得主3人、發達國家院士17人。
畢業生質量持續提升,2023屆本科生就業率達97.2%,進入世界500強企業人數同比增長23%,赴QS前50高校深造比例升至35.6%。蘇州市政府更將蘇大發展納入城市規劃,在建的獨墅湖創新區將形成"校區-產業園-社區"三位一體的科教融合示范區。
南航無緣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雖在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學科保持全國領先,但其綜合實力受到三方面制約:首先是學科結構失衡,9個B類以上學科中6個集中在工科領域;其次在重大科研平臺建設上,僅有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遠少于礦大的4個。
而且在服務地方經濟方面,其科技成果在江蘇省內轉化率僅為32%,低于蘇大的58%。雖然該校在江西、河南等省份的理科錄取線常超過礦大15分以上,但2023年江蘇省內就業率僅為81%,反映出在地域適應性上的短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