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你來啦,我是瑾辰,謝謝你來看我~~??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人?或者你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 朋友聚會,總是搶著買單;
- 同事求助,哪怕自己再忙,也會放下手頭的事去幫忙;
- 談戀愛時,事無巨細地照顧對方,甚至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 家人需要,總是第一時間站出來,哪怕犧牲自己的利益……
他們總是付出、付出、再付出,仿佛永遠不知疲倦。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這些付出感太重的人,往往并沒有因此收獲更好的人際關系,反而常常把關系"處爛"。
01.
燃燒自己,不一定照亮別人
內心匱乏的人,容易在付出的時候產生“付出感”。
具備付出感的人,通常不懂得怎么去愛自己,他們最想要的是自己可以成為被愛的一方,是期待對方能照顧自己、為自己服務。
付出感重的人,通常也會具備一種“犧牲感”。
而犧牲感強的人,內心會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
既然不值得被愛,那就需要討好伴侶或者為了孩子犧牲自己,或許自我犧牲可以換來一時的感動,但長期這樣只會覺得自己很委屈。
黃執中在奇葩說中曾說:
“自我犧牲的犧牲感會讓一個人覺得自己很不錯,可是他在親密關系中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委屈感需要別人的內疚做對應,犧牲感需要別人的回報做對應。”
你為對方好的自我犧牲感,會讓你產生自我滿足感。
你的這種自我犧牲感是期待對方能夠回報的。
付出得越多,越希望自己的付出能有所回報。
如:“我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你”,“我為你舍棄了什么,才換回了什么”……
長此以往,你的付出并不會換來對方的感動和回報,而是讓對方感覺內疚和壓力。
不要通過犧牲自己的方式來成全對方,一旦你的付出得不到對應的回報,怨氣和委屈就會滋生。
如此,你的負面情緒會間接傳染給身邊的人,讓他們對你產生一種虧欠感。
久而久之,對方可能會選擇逃避,甚至疏遠這段關系。
楊絳先生說:
“我從不后悔對任何一個人好,哪怕是看錯人,哪怕是被辜負,哪怕是撞南墻,因為我對你好,不代表你有多好,只是因為我很好。”
一切付出,情出自愿,既然自己無憾,便也不用強求。
02.
愛是自愿,被辜負是常態
過度付出的人,容易讓對方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久而久之,對方會逐漸忽視你的感受,甚至變本加厲地索取,長此以往就會形成“受助者惡意”。
你越付出,越得不到對方的好。
有些人內心缺乏自我認同,所以會通過不斷付出,操心他人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如果他們的操心被忽視,或者你表現出不需要他們,他們可能會情緒崩潰,陷入深深的失落。
看似在操心你,實際上是在向你索取情緒回報,需要你的認可和感激。
沒有人喜歡自己一直付出,TA的潛意識里也期望著收到回饋,所以,這些壓抑的需求,是會變成被動攻擊的方式,隱藏式的還擊給對方。
這類人其實是沒有安全感,往往內心能量太弱,只能通過對對方的加倍付出,才能安心。
弘一法師說:
“如果你很真誠地對待一個人,他卻辜負了你,那么你就是他這輩子遇到的天花板。他之所以辜負你,那是因為他對美好事物感知不強,而這種美好機緣,上天不會再給他第二次。”
真心被辜負是常態,不要因為得不到而失望,你只需要做好你該做的事,問心無愧就好。
03.
佛說:
“因果有輪回,凡事皆有報,你給別人的一切,最后都會回到自己身上。”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健康的愛是雙向的,是流動的。
只有當你自己充滿能量和愛時,你才能更好地去愛別人。
點個【推薦】,愿你在關系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平衡點,既能真誠地付出,也能坦然地接受。
你是付出感太重的人嗎?你是否曾經因為過度付出而毀掉一段關系?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