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中介來電話推銷房子,也順口問了一句自家小區(qū)的掛牌價,結果發(fā)現,同戶型的房子相比三年前買入時,低了30%多,
相當于,三年房子拿手上,首付虧沒了,利息也打了倒貼。
而且從中介口中得知,這兩年斷供的人也不少。
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法拍房數量同比激增43%,深圳、杭州等地的斷供率甚至超過7%。
試想,三年前總價320萬的房子,首付100萬,貸款220萬,房價跌到200萬,即便是賣房,還倒貼幾十萬。
如果不賣,月供壓得人喘不過氣,失業(yè)、降薪的陰影下,斷供反而成了“及時止損”,
這種情況下,2025年該何去何從?
01、王健林的預言,房地產的黃金時代,早結束了
2019年王健林留下一句話,房地產市場不可能永遠繁榮,一般20多年就達到頂峰,之后發(fā)展空間將越來越小。
這話看似老生常談,但結合他當年果斷拋售萬達地產的舉動,便成了預言式的警示。
如今看看市場情況,疲態(tài)早已藏不住,2024年銷量相比2021年巔峰期腰斬,土地購置金額下跌38%。
更為諷刺的是,全國6億棟樓,真正稀缺的,只有大城市核心地段的商品房。
房地產的本質,從來不是鋼筋水泥的堆積,而是人口、收入和信心的博弈。
當家庭負債率突破124%、年輕人失業(yè)率逼近50%時,所謂的“剛需”早已被現實碾碎。
王健林的預言,不過是捅破了一層窗戶紙,靠杠桿和泡沫撐起的繁榮,終會崩塌。
以深圳來說吧,寶安區(qū)某樓盤最高時,單價10萬,如今已經跌去40%,只要6萬。
然而,居高不下的房價收入比,注定讓打工人的錢包撐不起這“永遠上漲”的神話。
不過核心區(qū)域因為地段稀缺等因,還有點支撐,只是能夠支撐它的,已經不再是普通人。
2、三四線城市:幾萬一套房,不是傳說
鶴崗化越來越普遍,幾萬塊一套房的現象已經正向更多城市蔓延。
某中部三線城市某開發(fā)商坦言,“降價也賣不動,還不如改建成停車場。”
由于老齡化加劇以及人口不斷外流,出生率持續(xù)下降,產業(yè)經濟缺乏支撐等諸多因素,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已經變得更加脆弱。
3、政策“強心針”的悖論
從放開限購,限貸到降低首付,比降房貸利率再到公積金貸款額度上升等等…
利好政策不斷加碼,但也暴露了更深層次的無力感…
.02
普通人的出路
1、別再迷信“抄底”
如果大的環(huán)境不改善,收入不漲,就業(yè)不穩(wěn),房價或更低,需求或更少,
正如王健林說的,提升大家的收入市場才能真正活過來。
2、警惕“偽核心資產”
曾經的高樓住宅讓人望樓興嘆,以后的高樓可能淪為建筑垃圾”,這話絕非危言聳聽。
高樓設備設施更多,維護成本更高,將來拆遷難度也更大。
一旦空置率上升,這種住宅可能淪為不動產,賣不掉也租不出去。
3、關注保障房和舊改
這兩年的保障房建設在加速推進,同時,國家隊也開始下場收儲商品房用于提升保障房供給。
此外,新一輪“拆遷潮”也瞄準了城中村和老舊小區(qū)。
對于普通人而言,選擇這些顯然比承擔著巨大的壓力去買商品房,更為明智。
另外提醒一句,還想通過在房地產市場投資躺賺,搞不好輸的更慘。
總之,房地產市場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我們需要保持警惕,理性分析,做出明智的選擇。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在這場房地產風暴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避風港!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