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的開篇謀劃之年,結合剛剛發布的西安新10年總規,能發現2025年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節點。
而在最近西安“‘深化六個改革’ 創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西安實踐”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今年城市的重點規劃也被明確。
重點聚焦7大領域
2024年,西安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317.78億元,同比增長4.6%,并在重點領域、產業體系、城市綜合能級、區域協同以及民生等多方面發力。
而2025年西安則將重點聚焦七大領域,進一步推動城市的經濟高質量發展。
聚焦總量增長、質效提高,全力推動經濟運行穩中向好
聚焦科技引領、創新驅動,構建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
聚焦品質提升、功能重塑,加快特大城市轉型發展
聚焦改革攻堅、雙向開放,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聚焦城鄉融合、區域協調,推動高效聯動、協同共進
聚焦降碳減污、綠色轉型,提升美麗西安生態顏值
聚焦供給優化、服務提升,促進發展成果惠民共享
和此前民生和配套建設不同,這次的七大領域重點工作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而三個重點需要保持關注。
首先,就是聚焦科技引領、創新驅動,提升科創產業影響力。
今年西安將進一步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具體將從4方面發力。
一是著力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能級實驗室“沿途下蛋”,實施一批產業鏈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高標準推進秦創原產業創新聚集區建設,積極培育超導等未來產業,加快形成科技與產業良性互動的融合體系。
二是著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鼓勵企業牽頭聯合高校院所組建創新聯合體和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支持企業新技術、新產品在重點產業和重要社會發展領域應用推廣,推動科技企業升級晉檔。
三是著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支持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拓面提質增效,大力推廣“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成果轉化模式,推動一批優秀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丨創新港實景圖
四是著力營造良好創新生態。全力打通“教育—科技—人才”“科技—產業—金融”兩個循環。推廣“校招企用”“校招共用”“雙導師制”引才育才模式,清單式引進“高精尖缺”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其次,聚焦改革攻堅、雙向開放,加快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西安作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擁有著西部對外交往中心的核心功能定位。
在“聚焦改革攻堅、雙向開放”的重點任務中提到,綜合提升中歐班列(西安)運營能力,推動“樞紐對樞紐”多點升級。加快“空中絲綢之路”建設,全年新開及恢復國際(地區)客運航線5—8條、新開國際全貨運航線4條以上。推進開發區轉型改革,加快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這也和新10年總規的目標愿景相符:到2025年,對西北發展的帶動能力明顯增強,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增長極。
而西安的“東拓”也提到以浐河、灞河兩岸為重點,圍繞奧體中心、國際會議中心、國際展覽中心和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打造國際化外向型功能承載區。
丨浐灞國際港實景圖
最后,加快西安都市圈和關中城市群建設,促進區域協同發展。
重點工作中提到:加快高陵、閻良、西咸新區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以及鄠邑、周至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試點建設。
西咸作為目前的副中心,高陵、閻良、鄠邑、周至作為綜合性新城和縣城,都成為西安都市圈以及加快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的重點板塊。
同時在今年也將繼續推動關中平原城市群更多政府服務事項“跨省通辦”,暢通城市群內部協作機制,提升西安都市圈規劃建設水平。
各行政區&開發區這么干
從城市整體拆分來看,各行政區區和開發區今年的重點是哪些?具體怎么干?也一起來看看吧!
中心城區丨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
讓“老城區”煥發新活力
做好西安城墻等文化遺產保護和活化利用;
深化特大城市轉變發展方式機制改革;
完善招商引資機制,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落實好“中優”空間發展戰略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存量要優化、增量要優質,提升西安特大城市核心區功能;
強化科研文教和商業貿易服務,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目前碑林區、蓮湖區和新城區作為中心老城區,常住人口密度較高,綠地與開敞空間不足。
而西安“中優”的發展則主要在于增強現代服務功能與創新活力,提升輻射帶動區域發展、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促進城市更新和品質提升。
今年的重點任務進一步完善老城區的空間優化和功能提升,也給未來整個城市發展奠定基礎條件。
發展城區丨雁塔區、灞橋區、未央區、長安區
全面提升中心城區功能品質
加強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展示和活化利用,加快推動文商旅體融合發展;
推動行政區和開發區在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匯聚資源、務實合作;
統籌抓好政府債務化解、“保回遷”、安全生產、公共安全等方面風險防范工作。
深化特大城市轉變發展方式機制改革
深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機制改革,把強大的科教實力充分轉化為創新驅動發展力;
以有機更新牽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改善居住環境。
作為中心城區文化創意和科技創新等重要的承載地,雁塔、長安、未央和灞橋區的重點發展都在不斷做大經濟總量、提高發展質量上。
結合最新的規劃,未來十年中心城區將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創意、商業貿易、科技創新等職能,保障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的新型產業空間。而今年的重點任務也是在激發地區活力,促進中心城區空間均衡。
開發區丨科創、工業、文旅產業是重點
今年高新、曲江、浐灞國際港、經開、西咸以及航空&航天基地等幾大開發區,也已經確定了發展重點方向。
高新丨“雙中心”主引擎全速啟動
經開丨扛穩工業大梁、深化改革創新當好北跨發展樣板
浐灞國際港丨以更大擔當打造城市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曲江丨創建國家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示范區
西咸丨扛牢國家級新區擔負的使命任務
閻良區(航空基地)&航天基地丨全力做強做優航空航天產業集群
高新、經開、閻良區(航空基地)&航天基地的重點依舊是產業。不過在產業發展過程中,都提到優化存量和發展增量,這就意味著產業如今也不再是一味擴張,而是在質量上進行提升,做精做細。
其中,高新今年的任務依舊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上,不過是從之前的“擴張”轉為“提質”,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資源優勢。同時聚焦“兩重”(重大項目、重點領域)“兩新”(新基建、新產業)等重點領域,并推動工作量、實物量、投資量“三量齊升”。
經開作為先進制造業走廊核心區,繼續鎖定汽車、新材料、光伏三大主導產業,推動“存量優化+增量突破”,同時強化科技賦能,釋放創新潛力,不斷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
而航空&航天基地,除了繼續做強做優航空航天產業集群,還將積極轉變發展模式。一方面加快產城融合,讓航空基地成為北跨發展的有力支撐,另一方面航天基地則是抓好盤活存量與做優增量,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和重點進行產業發展不同,西咸新區除了推動西安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核心示范區和秦創原“總窗口”建設實現新的突破,還將繼續加快西安-咸陽一體化進程,同時推動各新城協同發展、錯位發展、聯動發展,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新路。
丨西咸新區實景圖
浐灞國際港以強化內外開放為主,通過打造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為北跨、東拓提供堅實支撐。
而曲江新區則以引領文旅新業態為主,加大創新力度,強化科技賦能,利用西安豐厚的歷史文脈資源,高水平做好文商旅體融合發展,打造數字文化品牌、壯大數字文化產業,高水平創建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
丨曲江新區實景圖
而在主城區和開發區之外,臨潼、高陵和鄠邑這三個重點綜合新城,接下來也將在西安加快轉變特大城市的發展方式機遇,擁抱變化,積極承接中心城區的外溢功能,加速發展。
能發現,全新節點下,無論是西安亦或區域,都有了更新的目標和發展方向,同時在新的十年總規下,區域也將促進城市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全新增長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