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新一期的單車基械匠,今天是shimano產品歷史的第六期:Dura-Ace的完整歷史,過往內容可以在文章底部直接跳轉翻閱。內容持續更新,歡迎關注,方便翻閱。前情回顧:
一、破繭:鋁制變速器的突圍(1965-1973)
1967年的意大利小鎮維琴察,Campagnolo工廠的拋光機正在打磨Nuovo Record后撥的每一寸表面。這款全鋁變速器如同文藝復興時期的青銅雕塑,讓同時代的鋼制產品黯然失色。
【Campagnolo Nuovo Record后撥極其變速套件,當年的套件真的是大套,包含了他們認為的除車架以外的幾乎所有配件。這是一個1975年的Nuovo Record,設計雖然落后,但是精美程度依然驚嘆】
而此時大阪郊外的Shimano工廠,工程師們則正對著SunTour V系列變速器的專利文件發愁——傾斜平行四邊形設計像把鎖,將日本人擋在了高端市場門外。
【SunTour V系列的首款變速器,發布于1968年,原型來自于首款傾斜平行四邊形后撥的COMPETITION,現在V系列為鋁合金材質,并且價格低廉,重量僅為218g。】
【Campagnolo competition后撥可以說是現代變速器的鼻祖,成為后來Dura-Ace和Record carbon的模仿對象】
轉機出現在1971年秋,Shimano推出了全鋁鍛造的Crane變速器。下沉式平行四邊形設計在規避了傾斜平行四邊形的同時,通過"Servo-Pantagraph"雙彈簧結構實現更絲滑準確的變速。
【shimano crane重量236g。后撥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不可避免的使用了平面四邊形結構,雖然有雙彈簧伺服系統來調節鏈條和飛輪的間隙,但是和同時期的SunTour V系列還是存在差距】
雖然不及對手順滑,但冷鍛鋁材的加工精度已達0.2毫米。定價策略更顯野心:那就是比老前輩Campagnolo便宜30%,卻比同為主攻中低端市場的SunTour貴20%。
【Schwinn的選擇是對的,Gran Turismo重量394g,和上邊的crane相比也看起來不像同一個時代的產品。幾何形狀差,變速不準是當時人們對它的評價,唯一的優點就是結實了,但是如果論結實,比它便宜的SunTour V GT則更便宜,更精準,更耐用,因此shimano有機會成為了Schwinn旅行車的標準配置。】
這款外觀看起來平平無奇的變速器,很快就在美國市場撕開了缺口——芝加哥的Schwinn(當時美國最大的自行車制造商)工廠也是首次用Crane GS裝上自家旅行車,取代了Campagnolo笨重的Gran Turismo。
【1973年,shimano的首款緊湊型倍增卷軸漁輪,徹底改變了日本對黑鯛魚的釣魚方式,搜索shimano歷史的同時,也看到了好多漁具方面的產品,可,但是我不是個釣魚佬,并沒有更深入的了解。但從時間線上來看,1970年shimano就開始進軍漁具行業了。】
"當時Campy的人說嘲諷我們只會做漁輪。"Shimano老工程師山田茂回憶道,"但當1973年Dura-Ace套件亮相時,他們發現我們在鋁材熱處理上偷師了日本制刀工藝。"
二、入局:公路賽場的破冰行動(1973-1984)
【初代Dura-Ace套件】
1973年的Dura-Ace初代套件,本質上仍是改款的Crane變速器。
真正的殺招藏在贊助策略里:當比利時Flandria車隊帶著Shimano標志出現在環法賽場時,歐洲車壇噓聲一片。
【比利時Flandria車隊帶著Shimano套件登上了環法比賽】
"Eddy Merckx(艾迪·莫克斯)故意阻擋,就因為我用了日本貨!"車手Freddy Maertens在1973年世錦賽后控訴。(Eddy Merckx當時是campy的贊助車手)然而,意料之外的,這次爭議反而成為最佳廣告——次年Shimano在歐洲的訂單暴漲47%。
【在首款Dura-Ace發布后shimano就發現了Campagnolo的短板在于技術,EX的概念主要就是針對當時6速飛輪棘輪系統做出的優化,直指CP Nuovo Record在6速飛輪上的技術不足】
【7200的后撥導板為半開放式,意圖可能是在后撥撞斷或者變形時,可以無需打斷鏈條就可以更換后撥。】
1978年的Dura-Ace EX(7200)是技術狂想曲的前奏。其后撥腿“半封閉”結構可實現無需斷開鏈條就可以更換后撥。6速飛輪設計更是直指Campagnolo的軟肋。
【在7200發布之前,還有一個Dura-Ace的原型產品,主要用于測試Centeron Mechanism的可行性,這一技術后來使用在了Deore后撥上,關于更詳細的介紹,會在后邊關于shimano定位變速的發展史中進行詳細介紹。】
【左邊書頁上是關于Centeron Mechanism的一些技術說明】
這款變速器的命運讓人想起恩佐·法拉利對奧迪Quattro的著名評價:"解決了所有自己制造的問題。"初代的Dura-Ace雙彈簧導致B轉點易磨損,冷鍛鋁板在激烈換擋時會有輕微異響。但正是這些不完美,才催生了日后影響深遠的"EX概念"——通過“系統工程”優化每個零件的匹配度。
【Campagnolo Nuovo Record是當年的車手信仰充值,幾乎是每一個賽車手的首選】
"Campagnolo用戶換擋靠信仰,我們靠數學。"時任Shimano研發主管的中村健二笑道。他辦公桌上擺著被拆解的Nuovo Record,彈簧座上刻著"過度設計"的日文批注。
三、淬煉:在失敗中進化(1980-1996)1. AX系列:自行車界的星球大戰
【AX系列采用了空氣動力學設計,旨在降低空氣阻力,為了最大限度發揮效能,shimano甚至在公司內部建了一個大型風動實驗室】
1980年問世的Dura-Ace AX(7300)堪稱技術恐怖主義的產物。
【紅圈處是一個臺階式的Positron輔助定位的設計,屬于早期對定位系統的一種探索】
空氣動力學外殼包裹著早期定位技術Positron(正電子定位是早期的定位技術,經歷了數代更迭,關于Positron會在后邊的內容中單獨來聊),塑料導輪與固定裝點的6檔鋼制定位臺階的組合充滿魔幻現實主義色彩。
【Dura-Ace AX(7300)也是較早把走線,變速外形,水壺等的氣動外形考慮在內的變速組件。上圖是一張當年產品介紹中關于Positron功能的的介紹,左圖的白色方塊內就是定位臺階所在的位置。】
這款變速器的研發預算足以買下三個小型車架廠,但職業車手們吐槽它"比威尼斯的穆拉諾玻璃還脆弱"。
【如果感興趣,可以搜索:美蘇太空爭霸】
不過,當年Dura-Ace AX(7300)的市場回饋雖是一場徹底的商業災難,但卻得到了其他意外收獲。就像里根用星球大戰計劃拖垮蘇聯經濟,AX系列迫使競爭對手跟進研發"空氣動力學"概念。
【1997年的Croce d'Aune,屬于C-Record的新款型號,在后撥上增加了一個連桿,用于讓導輪在不同飛輪之間的間隙保持一致。而C-Record,更像一件急于回擊對手產品,即便如此,它也一次次的獲得環法冠軍,在歐洲其他品牌不斷倒下的同時,它幸存了下來,不過今天的CP,可能只剩下輝煌的歷史了。】
當Campagnolo為開發Croce d'Aune投入巨資時,Shimano早已轉向更務實的SIS定位系統。這場陽謀的直接結果:SunTour在1985年陷入財務危機,Huret也在1988年被收購。
2. 歐洲雙雄的黃昏
1983年Tullio Campagnolo的去世,讓這個意大利傳奇品牌陷入迷茫。彼時SunTour的傾斜平行四邊形已成行業標準,Shimano的SIS系統正在顛覆操作邏輯,而山地車的崛起更讓專注公路賽的Campagnolo措手不及。
【Campagnolo C-Record氣動組件,三角形剎車,也正是源于此套件】
【C-Record具有20世紀30年代的氣動外形,但是正面看卻過于厚重,幾何也和多年前的產品一樣,重量也成為歷代頂級后撥里面最重的:211g。】
【C-Record的廣告,這么看還是很漂亮的,下降的四邊形結構,銀色拋光,加上盾牌Logo,用當年的情況來看,這是一種近乎宗教的信仰,而非理性。】
1984年Campagnolo推出了他們有史以來最重的后撥C-Record,在所有人都知道下降式四邊形更好用的歐洲,Campagnolo用信仰捕獲了一眾車手。
【Croce d'Aune和其四邊形 邊上鏈接固定螺絲彈簧片的連桿,介紹說可以改善導輪和飛輪的間隙。】
【Croce d'Aune的介紹中,關于這個連桿工作原理以及作用的一些介紹】
【同年還發布了Chorus的氣動后撥】
1987年,Campagnolo又同時發布激進的Croce d'Aune和氣動版的Chorus變速器。
【Croce d'Aune后撥上的連桿】
Croce d'Aune的設計堪稱工程學的悖論:不銹鋼拉桿聯動系統能保持鏈條間隙恒定,重量卻比前輩增加23%。這款被戲稱為"穿著文藝復興鎧甲的騎士"的變速器,最終因過度復雜化失去可靠性。
【Croce d'Aune為這個連桿設計申請的專利,上圖為專利內的圖例說明】
更諷刺的是,其專利設計與Shimano 70年代末的兩個專利(日本專利號S54-138252和日本專利號 S54-15240)有著奇妙的相似之處。當年為規避SunTour專利所做的技術儲備,此刻成了刺向歐洲對手的回旋鏢。
【shimano 600AX是頂級組件的低配氣動套件,保持了Dura-Ace的氣動外形和特性,可以說是從上到下一卷到底。】
與此同時,SunTour正經歷著更慘烈的墜落。為對抗Shimano 600 AX系列推出的aRX變速器,像極了用舊零件組裝的火箭:鋼制部件占比過高導致重量失控,六角螺栓頻繁脫落引發信任危機。
【SunTour把Vx系列后撥改造成aRX,AR和aero相關。在aRX出現之前,Vx系列的銷量遠超shimano 600系列,但是當shimano New 600發布后,銷量輕松超過了aRX。】
當1987年日元升值時,其生產成本已比Shimano高出18%。"我們就像握著漏氣的救生圈,看著日本戰艦從眼前駛過。"前SunTour工程師佐佐木回憶道。
3. 7400系列:遲來的正名之戰
【Shimano Dura-Ace 7400/7401/7402/7403/7410 (1984 - 1996)】1984年的7400系列帶著復仇者的姿態登場。
【shimano 7400的第一個版本6速,后期陸續發布了7401的7速版本,7402的8速版本,7403的8速版本,7410的8速版本該組件部分部分組件升級改款了7410型號。】
隨著SunTour專利過期,Shimano終于祭出傾斜平行四邊形設計,配合SIS定位系統實現毫米級變速精度。英國車店老板回憶:"那些年公路車根本賣不動,但每個進店的職業車手都會摸著7400的導輪發呆。"
【shimano 7401 7速】
【shimano 7402 8速】
【shimano 7403 8速】
【shimano 7410 8速】
這款變速器的精妙之處在于矛盾統一:既有Campagnolo的厚重質感,又繼承了SunTour的順滑手感。其導輪采用陶瓷軸承,彈簧張力可通過旋鈕微調——這些細節讓它在米蘭自行車展上斬獲"機械藝術品"的稱號。
四、暗戰:專利叢林中的技術游擊(1996-2008)
【shimano 7700 25周年紀念版】
1996年的7700系列將"暗度陳倉"策略玩到極致。中空曲柄技術(HOLLOWTECH)的專利描述充滿迷惑性:文件重點強調減重效果,卻隱藏了提升剛性的核心目的。
當Campagnolo工程師拆解樣品時,他們發現冷鍛鋁材的晶相結構密度比傳統工藝高12%——這相當于用造跑車發動機活塞的技術制造自行車零件。
【1996shimano Dura-Ace 7700的第一款后撥,堪稱經典】
"他們總比我們多想兩步。"前Campagnolo技術總監盧卡·貝托尼感嘆,"當我們還在研究7速飛輪時,Shimano的實驗室已有10速原型。"
【2003年shimano 7800首款版本】
2003年的7800系列則暴露了創新的代價。啞光灰外觀雖優雅,但過于保守的設計讓它在SRAM Red的碳纖維套件面前顯得老氣橫秋。
【2008年sram發布頂級套件red,年輕,有活力,大量使用碳纖維,涂裝也超越了當時的審美,重量更是僅有1928g。】
這款變速器最持久的遺產,竟是其樞軸寬度規格——至今仍是第三方配件廠商的基準尺寸。
五、顛覆:電子時代的降維打擊(2008至今)
【2008年shimano7900發布,次年發布了7970 Di2版本】
2008年的7900系列藏著兩個平行宇宙。機械版本低調使用碳纖維復合材質,而Di2電子變速器徹底重構了操作邏輯。當意大利技師還在為變速線張力頭疼時,日本工程師已讓電線消失在車架內部——這項技術移植自Shimano的電動漁輪部門。
【shimano Dura-Ace 7970 Di2】
最精彩的博弈發生在2015年。當SRAM推出無線電子變速時,Shimano反而加強有線Di2的生態系統建設。這種反直覺的策略基于殘酷的數據:在環意賽的雨戰中,無線系統失效率比有線系統高23%。"可靠性就是最好的營銷。"Shimano賽事支持主管佐藤隆志說。
【2012年,shimanoR9000機械版發布】
【2013年,shimano發布R9070 Di2】
不過時至今日,技術的進步的回旋鏢已經重新打在了shimano的臉上,繞開專利壁壘,突破無線技術成了shimano再次回到行業巔峰的關鍵一子。
六、遺產:精密暴力的美學辯證法
Dura-Ace五十年的進化史,本質是日本工業美學的具象化:
【shimano 7300 AX】
矛盾共生:7300 AX的脆弱外殼包裹著最超前的定位技術,如同俳句中的"寂滅之美"
暗度陳倉:EX系列的“免拆鏈條更換后撥的設計”看似解決偽需求,實則驗證了模塊化設計理念
降維打擊:Di2用汽車電子架構顛覆了百年機械傳統
如今在日本的Shimano博物館里,1971年的Crane變速器與最新R9200 Di2并排陳列。兩者相隔半個世紀,卻共享著同一種基因——對精密加工的執著,以及在規則邊緣游走的創新勇氣。
當業余車友在爬坡時輕按Di2按鈕,他們觸碰的不只是一個電子開關,更是一代代工程師用挫刀與代碼書寫的機械史詩。在這個碳纖維與AI算法的時代,Dura-Ace的故事始終在告訴我們:真正的技術革命,始于對傳統的背叛+繼承。
單車基械匠,給您帶來更多新奇,好玩,有趣實用的單車知識。如果喜歡,點關注不迷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