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傅首爾差點又把一個品牌拉下水。
近日,某汽車品牌邀請脫口秀演員傅首爾參與品牌宣發,引發公眾熱議。隨后,傅首爾賬號緊急刪除了該宣傳視頻。
眾所周知,該汽車品牌的消費人群大多數是“成功男性”的標簽,而大多數人認為傅首爾存在“性格尖酸刻薄充滿攻擊性”,因此如此推廣只會得到反作用,這才引發了爭議。
那么,為何部分企業的公關部門屢屢“幫倒忙”?
實際上,這也是不是第一次大企業在公關時出錯了。去年,楊笠代言京東醫藥的廣告也是鬧得沸沸揚揚。而這一事故背后,折射出企業公關策略的雙刃劍效應——既能通過精準營銷實現破圈,也可能因策略失誤反噬品牌形象。
誰“選擇”了傅首爾?
“我最近看到一個發布會,哇里面那輛車真的可以去給科幻電影當客串了。”
實際上,傅首爾的這條視頻并不像是大規模的合作活動,反而像是“達人種草”這樣的推廣方式。
經業內人士分析,品牌官方很可能并未邀請傅首爾作為其品牌代言人,這一結論基于品牌官方至今未發布任何與傅首爾相關的官宣信息,且未發現任何涉及傅首爾的宣傳物料。
分析傅首爾的相關視頻內容,其自發宣傳的可能性極低,念稿宣傳的痕跡過于明顯,因此存在她參與軟廣推廣的可能性,且可能屬于商單級別合作。
此類級別的合作,品牌公司高層未必悉知。在大公司推廣新品的常規操作中,跨平臺推流、商單合作及軟廣宣傳是不可或缺的環節,各公司均不例外,只是程度各異。
公司高層負責把控整體方向及決定宣發預算的分配,包括軟廣和商單的投入比例。然而,具體與哪些網紅合作,則通常由下屬部門或外包中間公司負責執行。
在后續與其他公司的合作中(本人所在公司亦參與其中),網紅合作商單的選擇可能經過多層外包。盡管有極少數公司會直接尋找網紅合作,但大部分公司至少會通過一家中間公司進行協調,以發揮專業優勢。同時,公司會保留與部分核心網紅直接合作的關系,而大部分合作則交由中間公司處理。
因此,大概率是品牌公司高層并不知曉此次與傅首爾的合作。手下員工或外包中間公司在推進商單和軟廣時,選擇了傅首爾,可能是基于她擁有一定的受眾群體考慮。
選錯人,害死人
從傅首爾形象角度看,傅首爾因《奇葩說》等節目被大眾熟知,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話題度,能為品牌帶來一定的曝光度和關注度,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如果對于女性群體來講,傅首爾作為新時代女性代表,能從女性視角為品牌進行宣傳,吸引女性消費者的關注。當下女性在汽車消費市場的影響力逐漸增大,她可以幫助品牌更好地觸達這一重要消費群體。
然而,該汽車品牌的最大消費群體應該是男性。那么,就會無限放大傅首爾的負面影響。
從品牌定位來看,某汽車品牌致力于成為“時代旗艦”,對標勞斯萊斯、邁巴赫等傳統超豪華品牌,目標是在超豪華轎車市場占據一席之地,需要一個能體現高端、尊貴、優雅氣質的代言人來匹配其品牌定位。
然而,傅首爾在科技領域的專業形象并不突出,可能在傳達產品科技特點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且我們要知道,推廣人的形象一定程度是與品牌價值觀深度綁定的。
公關活動的核心在于傳遞品牌價值觀,而代言人的個人形象與品牌調性的契合度至關重要。以傅首爾為例,其獨立、知性的人設與華帝“以舊換新,更好地做自己”的營銷主題高度契合,成功將產品升級與消費者情感需求結合,實現曝光量1.2億次。
然而,若品牌方盲目追逐流量明星,忽略其潛在爭議,則可能適得其反。例如,某車企曾因選用爭議藝人導致輿論反撲,品牌形象受損。
企業公關的成敗,本質上是策略精準度與執行靈活性的較量。從傅首爾案例可見,成功的公關既能借勢流量,又能傳遞品牌價值觀;而“幫倒忙”的公關,往往敗于對用戶洞察的缺失、風險預判的不足以及危機應對的僵化。未來,隨著消費者話語權提升,企業需將公關從“傳播工具”升級為“用戶關系管理系統”,方能在輿論場中行穩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