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地鐵在建工點全部復工,超兩萬名建設者返崗作業,全力以赴沖刺年度建設目標。在地鐵建設的火熱浪潮中,不乏女性建設者們的身影,她們或是在前期籌備中披荊斬棘,推動項目順利開工;或是堅守在施工一線,用專業與堅韌守護工程安全。她們以“巾幗”之姿,為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注入強大的“她”力量。
地鐵藍圖的“繪就者”
|李冬妮
在地鐵建設中,規劃報審是項目啟動的第一步。它如同一座堅實的橋梁,銜接著地鐵建設的起點與未來,為線路的設計、建設等環節鋪路搭橋。廣州地鐵建設公司總工程師室專業經理李冬妮帶領的規劃團隊,面對線路建設手續待完善的復雜情況,以系統性思維構建風險管控模型,深度梳理歷史審批要件,建立跨部門協同機制。通過首創“多維度合規性論證”工作方法,聯動多個行政主管部門開展數輪技術磋商,最終形成首份軌道交通復合型項目認定方案,完成26.2萬平方米建設規模的法定程序完善工作。
十一號線報建涉及多處管線和敏感區域,她們多次對接規劃部門及相關區政府,將難題拆解為每日任務,為十一號線的建設、開通及運營提供了法律保障。尤其是在控規調整領域,團隊突破傳統審批路徑依賴,通過政策創新實現廣州首個跨行政區域控制性詳細規劃聯合編制,建立“市-區聯動”審批新范式,為超大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探索出可持續發展的實踐路徑。
空間美學的“塑造者”
|孫菁
2024年底,全長44.2公里的“城市金腰帶”——十一號線正式開通運營。大環線建成的背后,是廣州地鐵設計院十一號線設計總體孫菁和團隊成員們的堅守與付出。從十一號線的初步設計階段開始,孫菁帶領團隊多次深入實地開展踏勘工作,挨家挨戶傾聽訴求、化解矛盾。為保障十一號線順利開工,團隊成員每周到施工現場巡檢,認真查看每一處施工進展,迅速靈活調整方案,確保設計與施工無縫對接。
十一號線換乘站點眾多,給建設過程帶來諸多難題。團隊成員們扎進海量的客流數據中,日夜分析研究,巧妙提出擴大付費區面積、優化客流組織流線、靈活調整車站布局等措施,有力保障既有線路的正常運營。十一號線是“交通圈”,更是“文化圈”,將打造成為全國首條非遺示范線,為了將非遺元素融入車站設計中,孫菁團隊走訪了眾多非遺傳承人,深入了解廣州的傳統文化底蘊,經過無數次的頭腦風暴與精心設計,最終確定以“11”圖騰串聯全線非遺展示,將廣繡、廣瓷等傳統技藝巧妙融入現代車站。
合規管理的“守護者”
|熊湘輝
在廣州地鐵建設的招標管理工作中,廣州地鐵建設公司投資管理部業務主管熊湘輝被同事稱為“招標戰線定海神針”和“行走的招標法典”。負責公司招標項目管理工作的她,近五年完成了超250個、共計上千億的招標項目,護航14條地鐵線路的招標工作。從招標采購的組織實施到全過程的跟蹤管理,她始終以嚴謹的態度把控每一個細節,將招標規定融入實際,以鮮活的案例指導同事,確保項目高效推進。她不僅是公司招標工作的“談判專家”,更是同事們心中的“嘮叨師傅”,跟蹤招標全過程、把控時效及風險,并為大家提供法規政策咨詢和業務流程指導。“跟著熊姐做招標,耳朵起繭子,心里卻踏實”,她以法規為尺、以專業為刃,用一行行嚴謹的招標條款,為廣州地鐵建設提供了公正性和專業性的保障。
鋼筋混凝土間的“繡花巧手”
|徐資
“管工程就像繡花,只有針腳越密,繡面才能越穩。”這是廣州地鐵建設公司第一建管部項目工程師徐資最常說的話。作為施工現場的女工程師,她用細膩與堅韌,為線路的建設默默貢獻。
從事地鐵建設的18年來,她參與見證了廣佛線、二十一號線的建成開通,也在十號線和南珠(中)城際的新線建設中貢獻力量。下基坑,爬支架,她忙碌的身影總是遍布每個工點的每個角落,在南珠(中)城際香二盾構井深基坑施工期間,她白天蹲守現場記錄土方開挖速率,夜間比對監測數據調整支撐參數,在濱海深厚軟土及富水砂層的超深基坑條件下安全、順利的實現了基坑封閉。除了堅守在施工一線,她還牽頭梳理十號線以及南珠(中)城際的工期計劃,將各線路工期關鍵點目標分解至季、月、周,并對完成情況進行實時跟進督促,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分析滯后原因,確保新線按時保質建成開通。
施工一線的“青年擔當”
|廖湘悅
在十二號線的機電工程現場,廣州地鐵建設公司機電設備部項目工程師廖湘悅正在開展設備安裝質量檢查。作為地鐵青年工程師的一員,她在施工一線迅速成長,在十一號的建設中,她牽頭負責芳村大道東站、芳村站及其相鄰區間的機電工程現場管理工作,積極溝通運營和各專業設計團隊,協調各方資源,組織專題會議逐一攻克施工問題。
同時,她還負責十一號線整體統籌的任務,協助策劃全線車站和軌行區移交的工期安排。在機電方案落地實施過程中,她編制詳細臺賬,梳理600余份變更文件及閉合情況,精心組織專項溝通與會議,積極協調各單位推動項目進度,確保項目順利通過各層審查并成功落地。十一號線開通后,她又迅速投入到十二號線、十號線等線路建設當中,繼續為新線機電功能實現保駕護航。
工程創新的“技術專家”
|祝思然
廣花城際地質條件復雜多樣,線路主要位于灰巖區,巖溶發育強烈。面對復雜地質挑戰和繁重的施工任務,廣州地鐵咨詢公司廣花城際監理三標副總監祝思然,牽頭開展技術攻關,她憑借深厚的專業素養與敏銳的技術洞察力,攻克了盾構機姿態糾偏等技術難題,從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到工程質量的嚴格把控,從工程進度的精準調度到復雜問題的高效解決,她用智慧、專業實力與責任擔當,在工程建設領域綻放出耀眼的光芒,彰顯著“巾幗不讓須眉”的時代風采。
在她的帶領下,項目團隊發表論文6篇、授權發明專利16項、參編技術專著4部、牽頭撰寫盾構行業發展報告2篇,相關技術創新成果榮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專利優秀獎等科技獎項。
為了關心關愛一線的女職工,廣州地鐵各施工項目部也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活動。鐵建華南建設廣花城際總承包部組織開展普法宣傳和攝影大賽,增強女職工的法律意識和工作技能。中鐵十五局廣花城際項目二工區帶領女職工感受陶瓷文化,女職工們發揮創意,創造出一件件獨一無二的陶藝作品。
廣州地鐵正全面推進18條軌道交通線網建設,目前在建新線全部工點實現復工,未來,廣州地鐵將繼續做好建設者的關心關懷工作,讓每一位奮戰在一線的建設者感受濃濃的“地鐵溫度”。
來源 | 建設公司
圖文 | 鄧夢園 涂婭 汪宇溪
編審 | 陳詩峰 譚竹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