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初,被蔣介石閑置的白崇禧突然活躍了起來,不斷在報紙上詆毀昔年戰友李宗仁,言辭之激烈,完全不給李宗仁留一點兒情面。到1965年七月,李宗仁在周恩來的努力下,選擇回國,白崇禧再次公開詆毀李宗仁,將李宗仁一再貶低。
李宗仁聽到白崇禧的貶低后,并沒有多么生氣,反倒非常感慨,并對白崇禧表示諒解,說白崇禧:“他有難言之隱。”
就在一年后,1966年12月2日,75歲的白崇禧很突然地就暴斃在了家中,家人發現時,白崇禧通體發綠,床鋪因為其臨死前的掙扎,被撕得破破爛爛的,床頭還有喝剩下的半杯藥酒。
白崇禧逝世后,一直監視白崇禧的特務立馬將白家進行了封鎖,到出殯那天,蔣介石也親自參加了葬禮,并白崇禧的追悼會上,說了這么一句話:“白崇禧很幸運,他是善終。”
不管如何看,白崇禧都不算是善終,特別是其死狀,非常像是中毒,這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的,而且,即使不是中毒,也絕對和善終扯不上關系,蔣介石為何會說白崇禧是善終呢?
蔣介石、李宗仁和白崇禧,這是中國近代史繞不開的三個人物,在一定的時間,這三人幾乎主宰著大半個中國的命運,而這三人的命運糾葛還要從1921年說起。
1921年,舊桂系軍閥陸榮廷失勢,李宗仁、白崇禧聯合黃紹竑將陸榮廷驅趕出了廣西,建立了新桂系,這三人也自此真正踏入了上層政治圈。
不久之后,蔣介石率領國民革命軍東征、北伐,桂系也有參與,特別是北伐,桂系軍隊在北伐過程中表現尤為亮眼。東征、北伐是桂系與蔣介石第一次大規模合作作戰,這次合作,改變了桂系三人與蔣介石的命運。
北伐期間,蔣介石趁李宗仁、白崇禧領兵在外,暗中聯絡了留守廣西的黃紹竑,直接導致黃紹竑和李、白二人翻臉,并被李、白二人驅逐出了廣西。
在黃紹竑被李、白二人驅逐的同時,蔣、李、白三人對彼此也有了不同的認知。眾所周知,李、白二人都是反蔣的,但兩人也是有區別的,李宗仁是政治家兼軍事家,他反蔣是為了自己能夠上到高位,而白崇禧卻是標準的軍事家,他反蔣,一來是因為自己是桂系,二來是覺得老蔣不會打仗,又不聽自己的意見,所以才反蔣。
而蔣介石呢?對于想要取代自己的李宗仁,自然是無法容忍的,但對于白崇禧,卻是又愛又恨,別的不說,白崇禧打仗是真的厲害。
北伐期間,蔣介石任命白崇禧為總參謀長,負責整個的北伐行動,為北伐的勝利立下了巨大的功勞,讓蔣介石喜愛不已,但白崇禧始終站在桂系的立場上,這又讓蔣介石無比憤恨。
總的來說,對待李宗仁和白崇禧,蔣介石始終是采取一拉一打的方針,對李宗仁絕對打壓,對白崇禧盡量拉攏。
李、白二人對蔣介石的態度,蔣介石對李、白二人的態度,是造成李、白二人最終分道揚鑣的最根本原因。經過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時期,白崇禧雖然還能站在桂系的這邊,但已經非常傾向蔣介石了。1949年,白崇禧幫助李宗仁,將蔣介石逼下野,并讓李宗仁就任中華民國代總統,這幾乎是白崇禧最后一次幫李宗仁。
李宗仁于1949年1月22日就任中華民國代總統,當時國民黨軍還占據著長江以南,李宗仁深知國民黨大勢已去,便幻想“和談”解決危機,我黨當時也不希望兩黨死戰,便同意了,并提出了和平條件《國內和平協定》,結果李宗仁派出的代表拒絕簽訂。和談破裂,我百萬解放軍橫渡長江,占領南京,打破了國民黨劃江而治的妄想。
此時,桂系兵力還有幾十萬,損失并不是很大,但經過長江上的失敗,白崇禧已經徹底偏向了蔣介石,并在蔣介石的授意下,率領桂系,妄圖在西南擋住我解放軍兵鋒,結果不言而喻,桂系幾十萬大軍悉數被林彪率部消滅,李宗仁、白崇禧這兩位桂系大佬也被逼到了懸崖邊上。
李宗仁身為政客,深知蔣介石的嘴臉,所以桂系接連失利后,就由香港轉機,飛往了美國,并勸白崇禧不要輕信蔣介石,和他一道去美國。只是白崇禧這時已經不再信任李宗仁了,他聽了蔣介石的話,退到了臺灣。
這時,白崇禧對蔣介石信任到什么程度呢?從他對兒子經常說的一句話就可以看出來。
“蔣介石是器重我的,只是我有些話他沒聽。”
只是這份信任并沒有換來蔣介石的絲毫憐憫,白崇禧在臺灣剛下飛機就被蔣介石控制了,在臺灣,蔣介石的控制力達到了巔峰,之前他之所以熱切地讓白崇禧來臺灣,只是為了讓白崇禧牽制李宗仁,蔣介石始終沒有忘記白崇禧協助李宗仁逼自己下野的事。
在臺灣,蔣介石復職后,便開始打壓和排除異己,并甩戰敗的鍋。在多次會議上,蔣介石公開指責李宗仁和白崇禧,認為李、白二人就是戰敗的罪魁禍首,還將淮海戰役失敗的鍋也甩在了白崇禧身上,因為李宗仁去了美國,白崇禧就成了蔣介石唯一的攻擊對象。
為了打擊和監視白崇禧,蔣介石在白崇禧公館對面建了一個派出所,監視白崇禧一家,而白崇禧只要外出,就必然有特務跟在后面。
這一切,白崇禧都看在眼里,他對蔣介石寒心,但對這些跟蹤自己的特務,卻展現出了讓人崇敬的軍人形象。有一次,白崇禧外出,特務的車子就跟在后面,結果開出去沒多久,特務的車子突然拋錨了。
白崇禧這時不僅沒有命令司機加速擺脫,反而讓司機停車,親自去查看,并遞給特務一根煙,告訴特務們,不著急,慢慢修,他不走。
之后不久,白崇禧和朋友喝咖啡,在結賬時突然讓服務員把旁邊兩張桌子的帳單一并給他,他一起付了,并說他們是來“保護”我的,理應由我請客。
白崇禧對待特務的態度讓人敬佩,但他也不是沒有和蔣介石翻臉過。1954年,討好蔣介石的四十多位“國大代表”聯合彈劾白崇禧,給白崇禧列出了三大罪狀:
“吞沒中央銀行庫存黃金7萬兩;吞沒漢口中央銀行白銀370萬兩;徐州會戰按兵不動,導致徐州會戰慘敗。”
對前兩條白崇禧沒有說什么,所以到底有沒有侵吞,這個已經沒有證據證明了。但對于第三條,白崇禧直接給蔣介石寫信反駁:
“徐州會戰,我讓五個軍一個師馳援,大部分都犧牲了,而留下的部隊,還要和劉伯承周旋,怎么能說按兵不動。”
在信中,白崇禧還發牢騷,說自己在四平戰役時的正確建議,蔣介石沒有采納。白崇禧的這一通發作,也讓蔣介石有些傻眼,為了不擴大影響,蔣介石授意“國大代表”收回彈劾,這次彈劾案就這么虎頭蛇尾的結束了,只是白崇禧也徹底惹怒了蔣介石。
之后幾年,蔣介石對白崇禧的迫害還在持續,甚至公開拿出自己被逼下野的丑事來指責白崇禧。經過幾年的認識,白崇禧終于看清了蔣介石的嘴臉,對于蔣介石的指責、謾罵,也顯得非常坦然,在臺灣的生活雖然始終被監視,但白崇禧也明白,只要李宗仁還活著,并且不回大陸,自己就是安全的。
對于白崇禧、李宗仁這樣的將領,我國處置態度始終是功過分明的,始終肯定他們在國民革命戰爭中,以及在抗日戰爭中做出的貢獻。國家穩定后,毛澤東和周恩來都對李宗仁進行過接觸,并表示,希望他能夠回國。
李宗仁雖然在解放戰爭中做了錯誤的選擇,但他心中始終有著民族大義,終于在我黨的不斷努力下,李宗仁有了返回祖國的想法。李宗仁返回祖國,對于白崇禧來說,就是滅頂之災,于是在1964年初,白崇禧一反常態地開始詆毀我國,勸阻李宗仁返回大陸。
1965年7月12日,李宗仁下定決心,準備回歸祖國,白崇禧從特務手里得到消息后,立即發了一封國際加急電報,結果李宗仁看都沒看,直接塞進了包里。17日,李宗仁抵達上海20日,抵達北京,受到了我國中央領導人的歡迎。
李宗仁回歸后,白崇禧進行了最后的掙扎,在臺灣發表了大量詆毀李宗仁和我國的言論,對此,李宗仁沒有指責什么,作為一名政治家,他深知此時白崇禧的處境。
白崇禧的努力并沒有得到蔣介石的諒解,李宗仁回到祖國,白崇禧對于蔣介石來說,已經沒有價值了,并且,蔣介石更是將所有怒火都發泄在了白崇禧的身上,對白崇禧的暗殺也自此正式展開。
晚年的白崇禧一直有打獵的習慣,而特務的長期跟蹤,基本將白崇禧的習慣盡皆掌握。蔣介石下達命令后,特務頭子谷正文沒用多久就謀劃出了一場“意外”。
白崇禧打獵常去的花蓮縣壽豐山有一段山間鐵軌,鐵軌經過一處木橋,木橋下面是高達50米的懸崖,谷正文查清楚白崇禧打獵的具體日期后,就命人將木橋處鐵軌的螺絲拆掉了幾根。
事發當天,白崇禧和副官隨從按照谷正文的“計劃”,坐上了軌道車,只是幸運的是,白崇禧前面還有一輛車,上面是鄉長父子和一位助理。軌道車行駛到木橋處,因為少了幾根螺絲,軌道在軌道車的作用下,直接斷裂,前面的一輛軌道車直接墜下懸崖,軌道斷裂,白崇禧乘坐的軌道車也剎不住,快速朝著懸崖靠近,緊急關頭,白崇禧的一名侍從一把將白崇禧推下了車,救了白崇禧一命,但其本人卻隨車墜下了崖底。
白崇禧摔出車外,死里逃生后的他一時間難以平靜,看著斷裂的軌道,還有懸崖下的軌道車和尸體,他心里已經明白了,是誰想要殺他。
回到家后,白崇禧變得更加沉默,深居簡出,也不再詆毀李宗仁了。白崇禧的做法讓谷正文一時間找不到下手的機會,暗殺行動也停了下來。
平靜的生活一度讓白崇禧以為對自己的暗殺停止了,可他終究是低估了這些特務,明面上沒有下手的機會,谷正文就將目光放到了白崇禧親近的人身上。
白崇禧的妻子馬佩璋于1962年底去世,陪伴白崇禧三十余年,為白崇禧養育了十個兒女。妻子逝世后,白崇禧悲痛不已,多年的暗傷也在妻子逝世后接連發作,使得白崇禧不得不入院調養。
而就在住院期間,內心空寂的白崇禧被身邊護士張小姐感動了,張小姐無微不至的照顧,讓白崇禧想到了自己的妻子,隨著相處時日的增多,白崇禧和張小姐陷入了愛河,可是年逾古稀的白崇禧身體早就不行了,為了和張小姐行房事,不得不找醫生開補藥。
而谷正文就是在這補藥上下手的,給白崇禧開補藥的臺北中醫協會理事長賴少魂在一天下午接到了一個電話,來電者正是谷正文,賴少魂作為中醫協會理事長,給很多政客要員開過藥,自然也認識谷正文。
谷正文在電話里確認了一下開藥的人是白崇禧之后,就很神秘地對賴少魂說:
“蔣總統要你多照顧老將軍,須以猛藥,重病得下猛藥。”
賴少魂自然能夠聽明白谷正文的意思,七十多歲的白崇禧已經到了虛不受補的年紀,之前開的藥都是溫補的,如果下猛藥,白崇禧根本活不了多久。可是,賴少魂反抗不了,殺害白崇禧這些特務還要顧及一下,可是對付他,根本不需要有任何顧忌。
沒幾天,白崇禧就再次來取藥泡酒,這次的藥效果很好,讓白崇禧自己都感覺仿佛重新回到了年輕的時候,和張小姐的約會次數也增加了不少。可是他不知道,這些藥正在損耗他最后的生命。
1966年12月2日,白崇禧暴斃在家中,通體發綠的尸體訴說著死亡的真相,可是在蔣介石控制下的臺灣,沒有人能夠違背他的意念,白家人也不例外,沒有人對白崇禧的死發出質疑,白崇禧“安然”地被埋葬,死前喝的最后一杯酒也被人隨意地灑在了土里,埋葬了一切線索。
白崇禧的追悼會蔣介石參加了,白崇禧的靈堂布置很簡單,一幅四星上將的旗幟,一張戎裝遺照,再就是一些水果。蔣介石隨著眾人對這位沙場宿將三鞠躬,面上表現的很悲切,并詢問白崇禧的兒子白先敬有沒有什么困難,有困難可以隨時去他的官邸找他。白家人這些年早就看透了蔣介石的為人,絲毫沒有被蔣介石的“親切”感動,白先敬更是語氣很生硬的對蔣介石說:“白家子弟沒什么困難。”
和靈堂上的悲傷不同,蔣介石沒有給白崇禧絲毫實際的榮譽,死后沒有“國葬”待遇,更沒有獲得褒獎,唯一的評價就是那句:“他是幸運的,他得到了善終。”
在大陸的李宗仁聽到白崇禧的死訊時,內心五味雜陳,他沒有得到白崇禧死前的具體情況,但他卻堅信,白崇禧不是自然死亡,并對白崇禧做出了這么一句評價:
“白崇禧想搞南北朝,還要轟炸大陸,他被暗殺不值得同情。”
這句話透露的信息太多,首先南北朝,肯定是指1949年李宗仁擔任代總統時期,當時長江以北盡皆解放,李宗仁也主張與我黨進行和談,如果李宗仁的言論屬實,白崇禧要搞南北分治,這可能就是和談失敗的真正原因。
第二個,轟炸大陸,這句話無法確定是否屬實,如果是真的,那白崇禧的死亡確實像李宗仁說的那樣,不值得同情。
而更讓人深思的是,在不知道白崇禧具體死狀的情況下,李宗仁就斷定白崇禧不是自然死亡,這其中是不是有更隱秘的內情呢?
是否有內情暫不得知,但白崇禧的結局,或許1949年李宗仁就看到了,當時李、白二人已經不和,但李宗仁還是竭力勸阻白崇禧去臺灣,這中間未必沒有對好友安危的擔心。
白崇禧中毒是特務頭子谷正文晚年交代的,但白崇禧之子白先勇并不認可,他說自己父親一直都有心臟病,去世很有可能是因為心臟病發作。中毒和心臟病發作,兩者都無法考證,但白崇禧晚年的遭遇,無不訴說著蔣的涼薄,一些去臺將領的悲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