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5日,《舌尖上的中國(第四季)》在 CCTV-1火熱播出。紹興美食名片尋寶記紹興菜出品的多道特色菜品亮相,其中烏黑油亮的干菜肉,讓全國觀眾集體咽下口水。據悉,這是尋寶記第十次亮相央視熱播節目,也是首次登上央視一套綜合頻道。
被寫入《中國名菜譜》的紹興經典菜肴
優選紹興特產
干菜肉,又名“梅干菜燜肉”“干菜毗豬肉”“梅干菜燒肉”“干菜扣肉”,顧名思義,主要食材就是梅干菜和五花肉。而梅干菜,紹興著名特產,清時曾作為紹興“八大貢品”之一,為宮廷御菜,身份顯赫。
作為紹興招牌菜,紹味梅干菜一般選用芥菜作為原料,歷經三蒸三曬后具有“越蒸越烏,越蒸越軟,越蒸越香”的特點,再與肥瘦相間的五花肉相遇,在蒸汽氤氳中菜借肉油潤,肉憑菜解膩,堪稱天作之合,早在1963年就被寫入《中國名菜譜》。
紹興人對這道菜的眷戀也深入骨髓。上世紀90年代前,遠行的游子行囊里總少不了一罐母親手制的干菜肉。那些裝在搪瓷杯里的濃油赤醬,是游子思鄉時的慰藉,更是父母無聲的牽掛。即便在物質豐裕的今天,這道菜依然是很多紹興父母釋放舐犢之情的菜肴。
從文人雅士到國宴餐桌
這道經典菜肴諸多名人背書
這道承載著紹興獨特風味的經典菜肴,其開篇也頗具文人風雅。
據傳,此菜由明代大文豪徐渭徐文長所創。
彼時,才高八斗、學識超人的徐文長頗有名望。山陰縣內大乘弄口新開一家肉鋪,店主請徐文長為店鋪寫招牌,并以一方五花豬肉作為酬謝。徐文長十分欣喜,急忙帶著肉回家做菜,可惜當時天色已晚,家中缺少的鹽醬等調味品已無處購買。發愁之際,他猛然想起床下面的壇子里還有一些干菜,就隨手將干菜取出,與五花肉一起蒸煮,沒想到蒸出的五花肉融入了干菜的咸香,咸鮮相融,肥而不膩,味道竟出奇的好。
時光流轉,到了近現代,干菜肉依舊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出生于紹興的魯迅先生對其也愛得深沉,在他筆下干菜肉屢次出現。在《風波》一書中寫道:“女人端出烏黑的霉干菜和松花黃的米飯,熱蓬蓬冒煙。”
干菜肉不僅深受文人喜愛,還深得周恩來總理的青睞,時常推薦給他人。有一次,他在上海錦江飯店宴請上海文藝界袁雪芬、周信芳等知名人士時,點的便是“干菜肉”。他還曾用“干菜肉”宴請美國總統尼克松,讓這道紹興名菜登上了國際外交的餐桌。
尋寶記守正創新
解鎖“中國式漢堡”新吃法
作為紹興美食名片和紹興菜老字號,尋寶記自創立以來,在地方菜融合地方文化進行守正創新做了許多探索與嘗試。其中便有干菜肉這道經典紹興菜。
在食材的選用和處理上,尋寶記干菜肉頗為講究。首先精選上好五花肉,將其焯水,同時對另一關鍵食材干菜,進行獨特處理:提前入油鍋炒制成為“油干菜”,以便充分激發出干菜獨有的鮮香風味。
最后進入關鍵環節“蒸”,將處理好的五花肉與“油干菜”放入籠屜中蒸足120分鐘,讓肉香與干菜香相互交融、滲透。待出鍋時,肉香與干菜香交織的香味,撲鼻而來。入口品嘗,干菜吸收肉脂而去澀達嫩,五花肉經干菜吸脂肥而不膩,再配上酒釀饅頭,大口咬下,糯軟、油潤,撩撥著舌尖。
干菜肉,這道歷經歲月沉淀的紹興佳肴,從文人的偶然創制,到成為游子的思鄉寄托,再到憑借獨特魅力登上國宴舞臺,最后經老字號尋寶記的創新演繹,不斷煥發出新的光彩。它不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紹興歷史文化的生動載體,承載著江南人的智慧與情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