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5日,歐盟委員會發布《STEM教育戰略計劃:競爭力和創新技能》(A STEM Education Strategic Plan: skills for competitiveness and innovation)通訊文件,旨在通過加強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領域的教育與培訓,提升歐盟的競爭力和創新力,確保其在全球科技競賽中保持領先地位。
該文件指出,為了充分發揮潛力,歐盟必須戰略性地利用其最重要的資產:人力資本。《競爭力指南》(The Competitiveness Compass)明確指出了歐盟在生產力和創新能力方面的差距,并為歐盟成為“未來技術、服務和清潔產品的發明、制造和營銷之地”提供了明確的道路。它呼吁更加關注關鍵技術領域,以應對新興挑戰。這些領域亟待關注,且依賴于包括STEM在內的高技能工人。鑒于技術變革和技能需求的變化,對這類工人的需求正在增加,但由于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他們的數量卻在下降。
該文件認為,目前歐洲面臨許多挑戰,可以概括為以下方面:
1.基礎教育與技能不足,教師供給不足,區域差異突出
PISA成績下滑:2022年歐盟30%學生數學未達基礎水平(2018年為23%),24%科學未達標(2018年22%)。
數字技能缺口:43%歐盟八年級學生缺乏基礎數字技能(韓國為27%)。
教師短缺:STEM學科教師普遍短缺,且專業支持不足。
區域差異:農村、偏遠地區及海外領地教育資源不足,弱勢群體(低社會經濟背景、移民學生)成績顯著落后。
2.職業教育與培訓(VET)與勞動力脫節,吸引力低
技能匹配不足:15歲VET學生數學平均成績低于普通教育學生,成人基礎計算能力薄弱(1/4成年人數學能力不足)。
吸引力低:部分國家VET被視為“次優選擇”,與高等教育銜接有限,行業聯系不足。
部分行業短缺:成員國中21個出現焊工短缺,20個出現水管工短缺,17個出現金屬和機械裝配工短缺。
3.高等教育與科研人才培養不足,課程滯后
STEM畢業生不足:2022年歐盟約有980萬名ICT專家,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1200 萬名,遠低于數字化十年2000萬名的目標。
課程滯后:STEM課程未及時適應新興技術,微證書的認可和采用仍然有限,缺乏創新和創業方面的實踐培訓。
博士人才下降:2015-2022年歐盟STEM博士畢業生下降7%(美國增長16.3%)。
研究崗位環境差:工作條件不穩定(包括嚴重依賴短期項目合同)、學術等級制度僵化、缺乏永久職位且工資相對較低,行業競爭激烈。
4.性別與社會不平等沒有完全改觀
性別差距:2022年占高等院校入學人數的53.7%,但在STEM高等院校中,女性僅占30.9%;在中等VET領域,女性僅占入學人數的16.1%;2023年歐盟科學家和工程師就業人數中女性占41%。
社會流動性障礙:社會經濟劣勢越來越成為預測學生成績的有力指標,弱勢學生成績不佳的幾率遠高于優勢學生。歐盟約一半的弱勢學生(48%)數學成績不佳。
5.產業與戰略人才需求加大
綠色化轉型人才:實現綠色轉型目標需要到2030年將STEM技能型能源工人數量增加50%。
戰略行業人才:STEM技能需求增長最快的領域是技術相關領域:大數據專家、金融科技工程師、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專家以及軟件和應用程序開發人員。半導體和生物技術等關鍵行業更是依靠STEM人才來領導技術。
為應對上述挑戰,該文件提出以“引領(LEAD)”“提升(LEVEL UP)”“破除壁壘(LIFT barriers)”三大目標為核心的行動計劃。
1.將STEM確立為歐盟教育與技能政策的戰略支柱(LEAD)
該行動計劃提出進一步優先考慮STEM教育和培訓需要改善歐盟及其成員國之間的數據、治理和合作機制。具體舉措為:
設定2030年新的發展目標——包括將中等職業教育中STEM學生比例提升至45%(女性占比25%)、高等教育STEM學生比例增至32%(女性占比40%)、ICT博士比例達5%(女性占比33%)。
建立歐洲STEM執行小組——2025年,建立歐洲最高商業/政治/行政級別的STEM執行小組,負責推動課程現代化、產學合作創新及技能需求預測,并向歐洲技能高級委員會提供政策建議。
強化技能情報系統——通過“歐洲畢業生調查”(Eurograduate survey)衡量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畢業生的成績;通過“歐洲技能情報觀察站”和“歐洲技能數據空間”預測特定行業的技能需求。
2.構建包容的STEM人才管道(LEVEL UP)
該行動提出,建立一個更大、更具包容性的STEM人才管道,需要成員國進行更深刻的改革,并對STEM教育和培訓采取全面的方法。具體舉措為:
課程與教學改革——2026年前推出覆蓋全學段的“STEM能力框架”,并在“歐洲技能、能力、資格和職業”(ESCO)中對STEM技能分類;推動歐洲工程師學位,服務雇主需求。
構建STEM教育生態——在整個歐盟范圍內,為學校教育(包括職業技術培訓學校)建立試點STEM教育中心,目標是改善STEM在中小學教育中的授課方式和體驗,中心將通過加強與企業、科學博物館、STEM組織、圖書館、文化協會、創意產業、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合作,創建動態學習生態系統,推動學校STEM教學和學習的創新。
擴大生源多樣性——“STEM技術人才引導計劃”:歐洲創新技術學院(EIT)將實施旨在吸引年輕人從事STEM職業并讓榜樣和企業家參與其中的入門引導活動。歐洲高級數字技能競賽:通過提供社會、技術或行業挑戰,吸引歐洲年輕人參與尖端數字技術。
深化產學融合——通過職業卓越中心和歐洲大學聯盟,開發聯合跨國項目和短期課程;利用技能學院和歐洲大學聯盟,支持為戰略STEM部門開發聯合教育項目(學士、碩士和博士水平)和專業培訓;通過訓練營、正規職業教育培訓和高等教育機構提供的短期課程以及數字沉浸式學習和培訓平臺來促進技能提升和再培訓,以創造創新的終身學習機會;與歐洲大學聯盟和EIT知識和創新社區協同合作,到2028年為20萬名STEM高等教育學生、學者和員工提供創新、創業和知識產權管理方面的專門培訓。
改革STEM職業教育——2026年,試點在戰略領域開展STEM技能工廠的發展,通過讓企業指導年輕的學生創業者,與職業教育和培訓機構以及高等教育機構合作,為他們提供進入企業實驗室、技術基礎設施和設備的機會,開發知識產權(IP),并為他們獲得風險資本提供便利。
強化STEM國際合作——建議為歐盟擴大國及其他歐盟重點伙伴國(如歐盟人才伙伴關系的受益國)的教育機構開展“STEM能力建設”,并提議建立“國際STEM合作伙伴關系”以促進STEM領域的卓越發展。
3.推動女性在STEM領域的發展并激勵未來的創新者(LIFT barriers)
該行動提出,為了吸引更多女性接受STEM教育,成員國需要做出更多努力,提高STEM作為一門學習和職業選擇對女孩和婦女的吸引力。具體舉措包括:
女孩投身STEM倡議——2025年起,通過該倡議,吸引更多女孩和女性投身STEM 領域,吸引女中學生進入STEM學習領域(包括職業教育與培訓),吸引女大學生進入STEM職業,并通過實習機會和導師指導等方式培養她們在STEM領域的技術和創業技能。目標是到2028年培訓100萬女孩。
啟動“STEM未來”計劃——充分利用現有的社區和網絡識別和分享包容且成功的STEM教育實踐,包括歐盟支持的最有前景的STEM教育項目。
優化職業通道——展示并交流良好實踐,促進相互學習,以吸引和支持女孩和婦女參加STEM學徒培訓。在歐洲學徒制聯盟框架下,促進企業、研究機構、研究與技術組織及其他利益相關方合作,提高女性學徒比例。
全球人才引進——試點“STEM專家獎學金”,吸引國際頂尖科研人員參與歐盟戰略項目,強化公私合作研發能力。
該文件最后指出,為了實現這一雄心壯志,歐盟必須發揮戰略引領作用,提升人才素質,消除阻礙歐洲經濟所需的STEM教育、培訓和表現的障礙。歐盟必須實施一種協調的方法,將教育、產業和政策相互銜接和整合。通過這一戰略計劃,歐盟正在加大其對包容性教育和培訓的承諾,將其作為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基石,確保每個人都能為歐洲的未來和繁榮做出貢獻并從中受益。
資料來源:
European Commission. A STEM Education Strategic Plan: skills for competitiveness and innovation. 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52025DC0089
[本文為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基地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國際教育研究中心成果]
本文由“教育國際前沿課題組”(IFRGE)課題負責人張永軍整理,編輯劉強。內容僅供參考,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可下載該文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