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力教授與當代藝術家李禹煥
潘力教授 對話 李禹煥
“相遇”是指不同類型思想的碰撞
李禹煥訪談錄(節選)
時間:2001年2月14日
地點:東京銀座 東京畫廊
潘力:您常年往返于歐洲和亞洲之間,您如何定位自己的藝術?
李禹煥:我既不可能成為一個西方藝術家,也不想做一個純粹的東方藝術家。盡管我在歐洲學到了很多東西,但我出生在亞洲,東方文化造就了我基本的思維方式,因此我始終搖擺于這兩者之間,我自己認為這是一種比較好的狀態。
潘力:您在日本生活了很長時間,您是如何理解日本文化的?
李禹煥:我曾經設計了三個公式,以中、日、韓三國的飲食特征為例來比喻這三個國家的文化特征及其差異。(他拿起筆寫著)
A+B=C A+b=A’ A+B=A’B’
這里的 A 表示原材料,B 表示加工工藝。
第一個公式是指中國,中國料理使用各種各樣的材料和調味品,制作出完全不同于原材料的新的東西,經常出乎人們的意料。
第二個公式是指日本,日本不提倡過分加工,因此用小寫的b。一種原樹料在經過加工之后,沒有產生出新的東西,而是更強化和凸現了原材料的特征
第三個公式是指韓國,原材料和調味品處于一種相互滲透的混合狀態,既沒有產生新東西,也沒有強化什么特征。這是我從料理中出的文化特征。我最近剛出版了一本新書,是十多年來關于藝術的雜談短文匯集,今天帶來本送給你。(我看到書名是《余白的藝術》, 封面設計用了他的近期作品《照應》)
潘力:我在上海雙年展上看到了您這件題為《服應》的系列作品,請談談這件作品表達了您的什么觀念?
李禹煥: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空白。在一塊畫布上考慮作品時要讓所畫的地方產出種活力,或稱之為互動,這是由畫與不畫之間的關系所產生的。一般是將沒有畫的地方稱為空白,但我不是這么考慮的,我的空白是由畫的部分來建立種整體關系,并由此產生的更大的空間。
比如說敲鐘這樣一個行為,隨著鐘聲的傳播,由鐘這一看得見的實體和看不見的聲波組成的整體關系,就是我所說的空白。我的這個解釋在歐美得到了廣泛的理解。在八大山人的畫里也可以看到這種空白,盡管畫得很少,但整個畫面有一種很緊湊的關系。
潘力:這兩個筆觸之間的關系有什么特別的意義嗎?
李禹煥:現代西方一直在否定繪畫,比如說搞一些單色平涂或色塊組合,或者用刀割破畫布等等,這些都在表明繪畫的結束。而我則是考慮以此為起點,也就是說在繪畫之后如何重新開始繪畫。我延續以前的思路,“從點開始”,這也是老莊的思想。點的延長就成為線,點的集合可以產生萬物。紐曼、勞申伯格等人做的是極少主義繪畫,但繪畫如何從極少主義重新開始,則是我在做的。
以上為訪談錄及講座節選
請關注購買獲取
李禹煥作品
Dialogue
布面油畫
223 x 182 cm
2019
李禹煥作品
Relatum – Momentum
玻璃與鋼板2.1 x 320 x 250 cm
石材63 x 42.1 x 62.1 cm
2019
李禹煥作品
Relatum (formerly Iron Field)
砂和鋼
111.8 x 934.7 x 619.8 cm
2019
李禹煥作品
Response
布面丙烯
227.5 x 182 x 6.2 cm
2021
對話者簡介
潘力 Pan Li
日本美術史學家,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 上海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芝加哥大學訪問學者, 東京藝術大學客座研究員,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評審專家, 教育部學位中心博士論文評審專家
李禹煥 Lee Ulfan
1936年生于韓國, 1956年移居日本, 1968年推動“物派”形成, 著名“物派”理論家與藝術家, 1973年于日本多摩美術大學任教, 韓國藝術界“單色畫”學派領軍人物
潘力教授線上系列講座
對話
16位日本當代藝術名家個案解讀
主講人潘力教授
曾面對面對話將要在講座中解讀的
16位日本當代藝術名家
草間彌生-Yayoi Kusama磯崎新-Arata Isozaki
李禹煥-Lee Ufan荒木經惟-Nobuyoshi Araki
安藤忠雄-Tadao Ando菅木志雄-Kishio Suga
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森村泰昌-Yasumasa Morimura
坂口寬敏-Hirotoshi Sakaguchi保科豐巳-Toyomi Hoshina
隈研吾-Kengo Kuma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
會田誠-Makoto Aida小澤剛-Tsuyoshi Ozawa
蜷川實花-Mika Ninagawa池田學-Manabu Ikeda
點擊或長按二維碼
立刻開啟無限次觀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