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發現一個問題沒有,就是現在的新生兒越來越少,除了2024年有所回升,從2016年到2023年,每年新生兒數量較往年都是有所減少的。
而新生兒數量減少,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幼兒園的數量減少,國內大多城市已經出現幼兒園停止辦學的情況。
比如今年1月份光谷就有一幼兒園因生源不足等多種原因而停止辦學,要知道光谷可是整個武漢年輕人最多的地方,也是外地人安家的首選地,光谷核心區的幼兒園都因生源問題停辦了,其他地方更難說了。
我們都知道,新生兒減少帶來的可不僅僅是幼兒園生源的減少,以后對小學、初高中甚至大學的生源都會有影響。
而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大中城市的高校卻開啟了“擴建潮”,比如廣州、南京、重慶等很多城市的高校都紛紛建新校區。
那武漢更不用說了,華科、武大、華師、武理、地大,紛紛開始了擴建模式。
其中,地大最早,位于左嶺的未來科技城的新校區已經招生好幾年了,然后就是華科武大在東西湖合辦的網安學院也招生好幾年了,位于經開的華科軍山校區去年也交付了,武理軍山校區一期已經開建,前兩天武理又和經開簽訂了校區共建協議,二期三期也將開啟。
華師這邊新校區宣傳了很多年一直沒啥實質性進展,不過去年正式落戶黃陂盤龍城,前段時間黃陂那邊更改了華師盤龍城新校區地塊的用地規劃,華師那邊也開始招標了,據說相關地塊的拆遷早就進行了,預計離開工也不遠了。
武大和長江新區共建的武漢大學科教融合創新產業園則早就開工了,官方并沒有對外說是武大新校區,不過確實有產教研一體化規劃,本質上就是產教一體的新校區。
看到這,肯定有人會說了,以后的孩子越來越少,有那么多孩子讀大學嗎?
那么我們今天就探談一下,為什么在學生越來越少的情況下,武漢還熱衷于高校擴建。
高校配套優化,擴建勢在必行
首先我要早明確,高校擴建的本質就是原校區各種配套老化,學校土地面積又不夠,再加上招生增加,導致學校必須擴容。有的是在原校區的基礎范圍內進行擴建,有些則是選擇其他地方建新校區。
拿武漢的中國地質大學來說,魯磨路老校區占地只有1700余畝,與武漢其他幾所211的占地面積相比已經很小了,它北邊是南望山和東湖,東邊是喻家山和華科,周邊又是一大堆老小區,壓根沒有在原地擴建的條件。
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科研項目和教學設備都需要更新優化,地大老校區的占地面積確實不夠用,為了改善辦學條件,增強發展后勁,地大在2011年的時候在武漢未來科技城未來三路東側建新校區,并于2019年投入使用。
所以,有些高校擴建并不是為了圈地而隨意新建校區,確實是因為面積小,配套需優化。
同樣的,華師的占地面積也不是特別大,只有1800余畝,很多配套已經老舊,但是招生并沒有減少,也沒有過多的面積讓華師在原基礎上拆了新建,所以華師早早就規劃了新校區,只是因為種種原因拖了很多年。
產教融合,創新發展
看到這肯定有人會反駁說,武大華科面積也不小,為什么也要新建校區,難道他們那么大的面積不夠用?
這里就不得不提到高校與地產政府的產業教融合的合作了。
很多高校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局限于課堂上給學生傳授理論知識,或者在實驗室里實操,更多的是和地方企業開展產教融合,讓學生參與到一些創新項目中。
這不僅利于高校在某些科研項目上的深入探索和人才培養,也有利于地方產業的發展,到達雙贏的目的。
但是一些高校的老校區畢竟離產業園區比較遠,往返時間也比較長,為了更好的推進產教融合,有些高校會采取與地方政府合作的模式,建立科研教學與創新產業園區一體的新校區。
比如華科和武大的網安學院,就建在東西湖網安基地那邊,能很好的助力東西湖網安產業的發展,也有利于學生進行實踐。
同樣的,華科軍山校區和武理軍山校區,也不是單純的新校區,也有創新園區,能夠讓學生在那邊開展創新實踐,為經開產業轉型助力。
而武大在長江新區這邊的科教產業園,從命名上就可以看出,它就是從科研出發的,這個園區里不僅有創新園區,產業園區,還有人才社區,既能給武大學子提供優良的學校環境,也能助力長江新區的產業發展。
所以武大華科雖然面積比其他高校大,但是為了更好的促進學校科研發展,助力地方產業升級,也會根據實際需求,和地方政府共建產教一體的“新校區”。
學生減少,但大學取向優質化
最后再回到網友擔憂的學生數量減少的問題。
誠然新生兒減少,最終勢必會影響大學的生源,畢竟幼兒人數減少最終小學和初中人數也會減少,如果不放開中考和高考的選拔機制,最后升到大學的人也會減少。
但是大家想過沒有,一旦高考的人減少了,最先被淘汰的應該是一些就業率差的民辦高職高專和民辦本科,他們本身就是大學擴招的產物。
而武大、華科、武理、華師,它們本身就是優質的大學,壓根不缺生源,而且它們現在通過擴建的方式優化配套,開啟產教融合,本身就是為了提升科研成果的轉化,提升學校的綜合實力,進而提升自己在同類型高校中的競爭力,吸引更多優質的生源。
這本身就是為了應對學生數量減少的最佳策略。
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高校為了提升辦學質量,吸引生源,也會趨向優質化。比如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本身是一所公辦的高職高專,但是它的部分學科確實還不錯,錄取線也不低,就業率也還行,為了讓學校更有吸引力,也為了可持續發展,學校一直在積極申請專升本,去年終于傳來好消息,經國家教育部批準,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正式升級為本科院校,更名為武漢城市職業技術大學。
大家想一想,升本后的武職是不是比沒升本之前更有吸引力。
只要高校變得更優質,更有競爭力,就不怕沒有生源。因此,大家壓根不用擔心華科、武大、華師的新校區沒人。因為它們本身就是在國內排名前列的優質學府,而且他們還在通過擴建的方式不斷優化升級,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未來肯定不會沒人,甚至會因為它早早布局了新校區,吸引了更多優質生源。
綜上,高校擴建一方面是因為老校區確實不夠用,為了提升辦學條件,部分高校選擇教新區。
另外,有些高校面積雖然很大,但是出于產教融合發展的需求,也會建設科研、教學、創新產業園區一體的新校區。
而不論是哪種形式新建校區,都會提升高校的綜合辦學實力,提升競爭力,讓它們吸引更多優質生源。
因此,壓根不用擔心以后學生少了,武漢這些高校新建的校區沒人。
最后扯一句題外話,因為某些原因,武大華科這些優質高校給到湖北省的名額并不多,如果擴建增加更多的招生名額,對本科率低的湖北來說并不是一件壞事,你覺得呢?
編輯:筱攸
圖片: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