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說話:市場下行,誰也別想“獨美”
截至3月10日,11家千億房企中已經有7家發布了業績預告,結果呢?凈利潤同比全線下滑。比如,萬科A的虧損在意料之中,不過看到具體數字還是吃了一驚,萬科A預計虧損450億元,同比下跌470%。保利發展、綠城中國這些看似經營狀況不錯的企業雖然還在盈利,但凈利潤同比跌幅也在30%到80%之間。從民企到地方國企,央企,這一波下行潮流正在全方位覆蓋中。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4年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2.9%,住宅銷售面積更是下降了14.1%。銷售額呢?也跌了17.1%,住宅銷售額跌了17.6%。更扎心的是,截至2024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增長10.6%,住宅待售面積更是增長了16.2%。這意味著啥?房子賣不動,庫存還越來越多,房企們的壓力可想而知。
龍湖集團和越秀地產最近也發布了盈利警告。龍湖集團預計2024年股東應占核心溢利下降35%到40%,越秀地產更慘,股東應占盈利同比下降65%到70%。
房企的“自救”:從粗放式到精細化
面對這樣的市場環境,房企們也開始“自救”了。萬科A表示,2025年要加快風險化解,全力以赴改善業績。越秀地產則計劃加快銷售、去庫存和精準投資。說白了,過去那種“拿地、蓋樓、賣房”的粗放式模式已經行不通了,現在得靠精細化運營,開發真正的好產品,打造真正的好品牌。
保利發展也在調整策略,聚焦核心城市,拿地時更注重銷售兌現度和盈利能力。2025年前兩個月,保利發展的全口徑拿地金額達到340億元,居行業首位。
過去房地產市場快速發展期,似乎不開發個房地產項目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做企業的,市場的熱度讓人來不及考慮產品的好壞,即使再爛的產品也都有一席之地。
今時不同往日,資金往往會自己尋找出路,面對下行周期的到來,沒有實力沒有信心的企業自然會主動出局,留下來的這些房企當然得自我革新以適應市場的變化。
卷產品,卷品質,立品牌才是未來房企的出路。
市場回暖的希望:政策托底,拐點可期
當然,房企們的努力離不開大環境的支持。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在最近的記者會上提到,今年一、二月份以來,房地產市場已經出現了止跌回穩的積極勢頭,市場信心也在逐步恢復。研究機構也預測,部分千億房企將在2025年迎來業績拐點,凈利潤重回增長軌道。
天風證券認為,房價的企穩是行業盈利改善的關鍵。2024年第四季度以來,二手房價格逐步趨穩,新房價格環比走強,量價形成了正向循環。(西安市場對比全國來說,有滯后性)政策層面也在發力,比如“限制性政策放松”“城中村改造”“控制供地”等,都在為房地產市場的穩定“托底”。
“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就是最大的底氣。
總的來說,房地產市場的提振是全局性、系統性的,單靠房企自身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市場的回暖。而對于房企來說,未來的競爭將不再是“誰的地多、誰的樓高”,而是“誰的產品好、誰的品牌硬”。
市場的變化來得如此之快,似乎就在一瞬間,那些人聲鼎沸、搖號搶房的場景已經成為記憶,“躺賺”的時代已經過去。
四、五年前,在西安“軟西”某樓盤遇到一位女性銷售,踩著8厘米恨天高,涂著烈焰紅唇,身穿大墊肩風衣,氣勢逼人,風風火火,忙得馬不停蹄,一句多余的話不和客戶多說。
兩年后,市場下行,各樓盤搖號漸漸少了,市場遇冷,在另一樓盤又遇見了這位銷售,高跟鞋不穿了,妝也變淡了,墊肩也沒了,氣焰全無。
后來又在某一紅盤遇見她,借著“紅氣”,她的氣勢又恢復不少。
想來實在可嘆,房地產市場的起起伏伏,大如驚濤駭浪,席卷全國房企,小如春風化雨,拂過每個人的身前身后。
幾年后,又有多少人會站在新起的高樓前,迎著朝陽與春風說一句“輕舟已過萬重山”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