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和中國民生銀行“第九屆ME公益創新資助計劃”的支持下,天津市西青區妙妙公益服務中心探索完善“社區+慈善”的公益循環模式,幫扶公租房困難群眾實現家門口靈活就業,持續推動發展社區手工坊、就業坊,為居民搭建再就業創收平臺,組建公租房社區“共享經濟,共享服務”互助體系,促進社區內鄰里互助,助力社區發展。
從“閑居在家”到“舞臺C位”
“走出家門,走上舞臺,這個節日過的可太開心了!”
近日,天津西青萬達廣場精彩的舞臺上出現了一群平均年齡60歲的“手工坊阿姨”,以一場別開生面的手工文創驚艷亮相。這場以“追尋文創熱愛.綻放志愿光芒”為主題的婦女節活動,不僅展現了社區中老年女性的自信風采,更是她們從“家庭灶臺”走向“社區舞臺”,以手藝賦能志愿服務,開啟了人生新篇章。
手工點燃女性新活力
“以前總覺得退休后生活只剩買菜帶娃,現在每周聚在一起做手工、聊創意,沒想到還能登上舞臺!”65歲的李阿姨激動地說道。
2024年,在“ME公益創新資助計劃”的支持下,天津西青區赤龍南街手工坊成立,“萬物可織鉤針活動”“定制花束包裝課程”“色彩搭配學習課程”“非遺掐絲粉彩課程培訓”“直播技巧課程培訓”等多種手工技能課程吸引了轄區獨居、退休老年人以及流動女性群體,最大程度激活了社區內生力量。在項目的系統化規模化運營下,形成了數十支規模化的手工隊伍,核心成員100余人,文創產品已達百余種,“#手工藝品義賣幫扶”“#公租房老年群體靈活就業”等話題被天津都市報道、天津社會工作、天津民政等多個平臺報道,央廣網“你好鄰居·共享社區”項目在津啟動瀏覽量達到69.7萬,成為展現社區經濟靈活就業的優秀案例。
指尖藝術撬動社區治理
舞臺背后,手工坊的公益價值持續延伸。活動現場設置義賣專區,所有手工藝品銷售收入將注入社區基金,用于幫扶社區困弱群體。以“就業坊”和“工作坊”為核心,帶動轄區800余人成為志愿者,聯動社會愛心慈善資源開展150余次志愿服務,受益群體達2000人以上,為社區困難的老年人提供“公益+抵償”服務。
“我們不僅是受益者,更要成為服務者!”手工坊骨干王阿姨的發言道出眾人心聲。
“她力量”賦能社區新生態
這些阿姨證明,年齡從不是價值的邊界。隨著手工坊成員從參與者轉變為社區活動的組織者,更多居民開始主動認領文明宣傳、鄰里調解等志愿服務崗位,通過開設更多手工藝公益課堂讓更多女性在社區治理中發光發熱。
舞臺燈光漸暗,但屬于手工坊阿姨們的“高光時刻”仍在延續。當一針一線串聯起自我價值與社會責任,這群平凡女性正以柔韌之力編織社區溫暖網絡,詮釋著新時代“巾幗不讓須眉”的生動內涵。
正如舞臺背景板上熠熠生輝的那行字——每個她,都是照亮社區的一束光。從創新萌芽到手工坊規模化,“ME公益創新資助計劃”始終與我們并肩前行,未來我們將探索建立“社區手工創新孵化中心”讓更多人群實現價值綻放光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