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香港交易所披露,思格新能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思格新能源)于2025年2月21日首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上市。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截至24年3季度,成立于2022年5月的儲能“黑馬”思格新能源,僅用不足三年時間便以24.3%的市占率成為全球可堆疊分布式光儲一體機解決方案的龍頭。
招股書顯示,公司收入從2023年的5830萬元飆升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6.997億元,創下中國儲能廠商最快年收入破1億美元的紀錄。
當然,新能源的“速成神話”之下,思格招股書也反映出了部分虧損和現金流挑戰。
那么,思格新能源這匹“快馬”能真正改寫能源史嗎?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ndrew_7251,深入交流更多新能源行業新進展。市場與項目咨詢、人才服務、決策研判,添加Aristodemus0403。
以下是正文:
01
前華為鐵軍突襲萬億儲能戰場
2022年,被業內譽為“華為光伏逆變器崛起的功臣”和“華為智能光伏的開拓者”的許映童創立了思格新能源,正式進軍儲能領域,完成了從光伏逆變器到儲能領域的跨越。
核心團隊中,總裁張先淼、軟件負責人劉秦維等高管均出自華為,形成了“技術+管理”的雙重優勢。
思格新能源專注于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領域。該公司的新一代分布式儲能系統(ESS),融合了AI和先進的軟件技術,可以為全球數萬家庭和企業提供更智能、更安全和可擴展的能源解決方案。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產品出貨量計,截至2024年三季度,公司可堆疊分布式光儲一體機解決方案的市場份額達24.3%,公司也成為最快實現年收入1億美元的儲能企業。
全球能源轉型浪潮下,光伏發電的間歇性與電網穩定性矛盾凸顯。傳統儲能系統安裝復雜、擴容難、成本高。
而思格推出了模塊化光儲一體機SigenStor——將光伏逆變器、儲能電池、直流充電模塊等五大模塊集成,成為行業內集中度最高的儲能產品。
招股書顯示,SigenStor是思格新能源的核心產品,貢獻超90%收入,2024年前三季度銷量達220MWh,覆蓋60+國家和地區和99家分銷商。
然而,高市場占有率下,過度依賴單一產品、海外政策風險及原材料成本波動成為公司不可忽視的隱患所在。
盡管SigenStor憑借五合一的高功效在全球市場占據領先地位,但是資本的進入和技術的迭代永不停歇,特斯拉、寧德時代等巨頭加速光儲產業布局,公司未來的市場地位或將受到沖擊。
與此同時,根據招股書披露,歐洲是思格新能源最大的收入來源,2024年前三季度,歐洲市場營收4.5億元,占比65.1%,非洲和亞太地區分別占比12.9%和11.2%。
值得關注的是,23年3月歐盟通過的《凈零工業法》顯示,在能源行業,歐洲計劃到2030年,每年至少10%的關鍵原材料供應、40%的關鍵原材料的加工、15%的關鍵原材料回收;本地產能提升至40%的硬指標要求下,政策風險或將進一步壓縮新能源廠商出口的利潤空間。
思格新能源的主要客戶是分銷商,主要依賴分銷網絡在全球營銷及銷售產品,最終客戶既有家庭用戶,也有企業;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前五大客戶均為分銷商,產生的收入占其相應期間總收入的72.5%、43.0%。
大客戶依賴問題也對公司未來的市場議價權產生影響,生死時速的儲能競賽之下,思格新能源的盈利能力又能否經得住考驗呢?
02
高營收和持續虧損背后的擴張邏輯
得益于許映童的華為背景和豐富的行業經驗,思格新能源在資本市場備受青睞,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思格已完成了6輪融資;且投資方陣容強大,包括了高瓴資本、華登國際、鐘鼎資本和云暉資本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
經過多輪融資地快速擴張,截至2024年1月,思格新能源最新一輪融資時的估值已達42億元。
從營收表現來看,思格新能源2024年前三季度的營收達6.997億元,約是2023年年度營收5830萬元的12倍,擴張十分迅速;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思格新能源的毛利率分別為31.3%和44.2%。
不過,高營收、高毛利率的背后,思格仍然存在虧損挑戰。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九個月,思格新能源分別錄得凈虧損7618.7萬元、3.73億元和5335.4萬元。
那么資金都去了哪里呢?
首先是研發開支,2022-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研發開支分別為2616.4萬元、1.93億元及1.98億元;公司的員工數超過700名,研發人員占比近50%。
對此,思格新能源在招股書中表示:“由于我們不斷開發產品及服務、開展營銷及銷售活動以提升品牌知名度、雇用更多人員、擴大客戶群及向海外擴張,我們收入的增加部分可能不足以抵銷費用的增加。”
這也承襲了華為重金投入研發的風格。
其次是銷售及分銷開支,2024年思格新能源的分銷商增加至99家,2024年前三季度的銷售及分銷開支較2023年同期增加約八千萬。
由于思格新能源在擴大生產規模、拓展全球分銷商網絡、促進終端用戶增長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現金流在流出。
與此同時,由于公司SigenStor的銷量快速攀升,思格新能源積極擴大產能。招股書顯示,思格新能源規劃在南通建設一座新的逆變器和儲能電池生產基地,預計將于2026年投產,現金流或進一步承壓。
根據招股書數據來看,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出分別為3610萬元、3.70億元和2.00億元,累計凈流出6.06億元;投資活動現金凈流出分別為1.14億元、9.3億元和2.36億元。
03
分布式儲能爆發,思格“長板與短板”逆水行舟
隨著全球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持續增加,太陽能光伏和風能的裝機容量迅速增長,促進了儲能系統更廣泛地應用。
與此同時,伴隨著歐洲能源危機和能源轉型的推動,面向家庭的戶用分布式儲能系統需求也水漲船高。
思格新能源所處的儲能賽道是一條被視為長坡厚雪的熱門賽道,而分布式市場更是新能源領域當下一個重要的細分領域,具有高速成長性。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分布式光儲一體機解決方案的全球出貨量由0.1千兆瓦時增至2.5千兆瓦時。預期分布式光儲一體機解決方案的全球出貨量到2029年將達到61.9千兆瓦時,2024年至2029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60.9%。
然而,分布式光儲一體化解決方案市場高度集中,2024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前五大分布式光儲一體機解決方案公司占全球總出貨量的74.5%,思格新能源位列第三名。
國內分布式儲能市場,競爭較為激烈,代表玩家有天合光能、科華數據、陽光電源、德業股份等,在各自領域各有優勢。
然而,行業火熱發展的背后,因價格內卷導致產品性能問題不斷、因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導致安全事故頻發、電站系統模塊間缺乏聯動、收益不達預期。
過去幾年,人工智能經歷了巨大變革,技術的泛化性及涌現能力,使人工智能的智能化水平及應用范圍得到極大提升。
而隨著光儲充用的規模持續增大,系統安全、高效調度、遠程運維、自動診斷、全程客服等都能夠通過人工智能的技術進步得到極大的提升。
只有從軟硬件技術底層及行業應用,真正實現新能源與人工智能的深度結合,才能夠適應未來的發展。
在高度內卷的光儲賽道,思格選擇押注AI與產能擴張,試圖以“AI+模塊化”構建技術護城河。
一方面,許映童曾擔任華為昇騰人工智能計算業務總裁,這段經歷讓他對AI技術在不同領域的應用有了深刻理解,也為思格新能源未來產品融入AI技術奠定了基礎。
公司已開發一款AI賦能的移動app — mySigen,支持全產品系列的實時監控、輕松實現設備管理以及無縫故障排除,為智能能源管理提供先進的一體化解決方案,用戶只需在各類平臺和屏幕上輕點手指即可完成所有操作。
另一方面,公司正有序擴大產能。
招股書提到,公司逆變器及儲能電池的預計年產能分別為90,000個及1.8千兆瓦時,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個月利用率分別為73.6%及88.3%。
激烈的市場競爭與行業利用率不斷下行的背景下,思格又能否憑借AI與產能擴張延續分布式光儲行業內的統治力呢?
04
尾聲
思格的爆發印證了技術顛覆者的可能性,其用不到三年的時間改寫行業格局,證明模塊化+AI的儲能方案具備強產品力。
但公司面臨的考驗同樣明顯。
在資本狂熱與行業洗牌并行的儲能賽道,如何在巨頭林立的全球市場維持技術領先性?又如何平衡高速擴張與盈利目標?
思格新能源的IPO敘事,是技術理想主義與資本功利主義的激烈碰撞,接下來的故事,是看多少人能夠持續為新能源企業的成長故事買單。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ndrew_7251,深入交流更多新能源行業新進展。市場與項目咨詢、人才服務、決策研判,添加Aristodemus0403。
- NEBR -
喜歡就獎勵一個“”和“在看”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