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個“關注”,既能有很好的體驗,還可以有不一樣的參與感,謝謝您的關注!
前言
大敗之后的普魯士國王因為害怕法軍跟蹤追擊,連首都柏林也不敢回,一直往東逃到東普魯士首府柯尼斯堡(即今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驚魂未定的他向俄國求救。
模范追擊
腓特烈·威廉三世選擇10月同法國開戰(zhàn)實在是愚蠢至極,他的盟友俄國軍隊雖正向普俄邊境靠近,但根本來不及救援他的敗軍,如果普魯士能再等待兩個月,到了冬季,拿破侖就會面臨更為強大的敵人,現在已悔之晚矣。法軍在耶拿-奧爾施塔特戰(zhàn)役取得大勝后,并未善罷甘休,拿破侖不想失去追殲潰逃之敵的良機。
法軍各部此刻就像一群撒手的獵狗,四處追剿敵軍殘部。普魯士軍隊已處于半瓦解狀態(tài),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根本就不像幾星期前還十分傲慢、自信地要消滅拿破侖的那支軍隊。10月16日,埃爾富特守軍1萬多人向繆拉投降。霍恩洛厄親王的殘部由馬格德堡向波羅的海邊的斯德丁要塞(即今波蘭的什切青)撤退,半路被繆拉的騎兵截住,霍恩洛厄毫無斗志,10月28日率部1.6萬人投降。
此前一天,拿破侖耀武揚威地進入普魯士首都柏林,柏林市長恭恭敬敬地向他獻上城門鑰匙,以示降服。拿破侖還從普魯士國王的波茨坦夏宮里拿走了腓特烈大帝的寶劍和軍功章,當作戰(zhàn)利品送給了巴黎的殘廢軍人院。11月6日,波羅的海港口呂貝克被法軍攻陷。次日,在貝爾納多特和蘇爾特的圍追堵截下,東躲西藏的布呂歇爾所部近萬人終于在波羅的海邊被迫放下武器。11月8日,馬格德堡要塞守軍2萬多人向內伊軍團投降。
法軍的追擊無往不勝,取得了赫赫戰(zhàn)果,不到一個月,普魯士和薩克森的軍隊就被打垮,總計傷亡2.5萬人,被俘者達10萬人。法軍繳獲物資無數,僅在柏林一地,就繳獲大炮4000門,軍馬2萬匹,步槍10萬支。普魯士境內諸要塞望風而降,東至奧得河的領土落入法軍手中,薩克森和魏瑪被迫加入萊茵邦聯(lián)。這是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追擊戰(zhàn),因而被譽為“模范追擊”。
拿破侖占領了遠至奧得河口的德意志海岸,于是他決定進一步打擊宿敵英國的商業(yè)貿易,以不流血的方式扼殺英國,為此他首先沒收了在普魯士和薩克森境內的一切英國貨物,并命令莫蒂埃元帥去占領漢堡及漢薩同盟的其他港口城市。1806年11月21日,拿破侖在柏林頒布大陸封鎖敕令,宣布全面封鎖英倫三島,凡是在法國及其盟國占領區(qū),發(fā)現英國臣民或貨物一律扣押和沒收。他準備用毀滅英國貿易的龐大計劃,該計劃包括十一條內容。
艱苦漫長的冬季戰(zhàn)爭
拿破侖在奪取柏林之后,才同意普魯士國王的求和,但由于條件苛刻,普魯士難以接受,而且俄國答應如果普魯士同其保持同盟關系,沙皇即將親率14萬大軍前來援助,于是普王決定拒絕批準普法和約,整軍再戰(zhàn),把自己同俄國人綁在一輛戰(zhàn)車上。既然戰(zhàn)爭不能結束,拿破侖只好奉陪到底,他在給將士們的公告中說道:
士兵們!俄國人自吹前來同我們會戰(zhàn);我們將前去和他們交鋒,我們將讓他們少走一半路程。他們將在普魯士中部再次找到奧斯特里茨。在這場戰(zhàn)役以后,一個曾經立即忘卻我們所施與的仁慈的國家,它的皇帝、朝臣、殘余部隊,只有我們同意他們投降才能獲救。那將是一個不能成功對抗我們的國家。而當我們前去迎戰(zhàn)俄國人的時候,在帝國內部組成的一些新的部隊,就會接替我們的崗位,保衛(wèi)我們的勝利果實。
我的全體人民已經站起來了,他們對普魯士內閣胡言亂語地向我們提出要我們屈辱投降感到憤怒;在我們的大道上和在我們的邊境城市里,已經布滿了渴望踏著你們的足跡前進的新兵。今后,我們將不再受某種背信棄義的和平的愚弄,我們將不再放下武器,除非我們能迫使國家的永遠的敵人——英國人放棄擾亂大陸和稱霸海洋的計劃。士兵們!我除對你們不斷對我顯示的愛戴之忱表示衷心的感謝以外,我無法更好地表達我對你們的感情。
稍作休整,大軍便向東進發(fā)。盡管嚴冬將至,拿破侖卻不想坐等敵人上門,這不是他的作戰(zhàn)風格。再說,若是等到春天再戰(zhàn),俄國人就會集結起一支數量龐大的軍隊,普魯士也可能恢復元氣,而奧地利也可能會被拉攏到普俄陣營中去,到那時形勢可就太不利了。所以1806年11月初,達武的軍隊就占領了普俄邊境附近的波森(今波蘭的波茲南),把它作為野戰(zhàn)部隊的未來出發(fā)地。
俄軍由卡緬斯基元帥指揮,此人年逾八十,早已老朽不堪,難當重任。由漢諾威人本尼格森將軍率領的5.5萬俄軍正向法軍逼近,另一支3.6萬人的俄軍由布克斯霍夫登將軍指揮,離得還很遠。普魯士國王雖已逃至柯尼斯堡,但在戰(zhàn)場上還有約1.5萬人的軍隊,由萊斯托克將軍指揮。由于俄軍一如既往的行動遲緩,拿破侖可以從容地做出部署,11月底繆拉的騎兵打進華沙城,從俄國人手中奪取了波蘭古都。
波蘭人因此把拿破侖和法軍看作是把他們民族從普魯士人、奧地利人和俄國人手中解放出來的救星。俄軍前衛(wèi)部隊見法軍行動迅速,沒有立即與其先頭部隊交戰(zhàn),而是退守華沙北面不遠處的普烏土斯克,隨后趕來的法軍不依不饒地繼續(xù)發(fā)起進攻,迫使俄軍再次退卻,但法軍并沒有取得決定性的戰(zhàn)果。經過長途跋涉和連續(xù)不斷的戰(zhàn)斗,法軍已筋疲力盡,士氣低落,拿破侖騎馬從士兵身旁經過時,已無人像奧斯特里茨戰(zhàn)役時那樣向他歡呼“皇帝萬歲”了。
1807年1月,接替卡緬斯基擔任俄軍總司令的本尼格森對內伊的部隊發(fā)動突然襲擊,迫使其退卻,從而挑起了新一輪戰(zhàn)事。2月,拿破侖準備發(fā)動新的攻勢,包抄俄軍的左翼,大軍已經集結完畢,隨時可以出擊,不料拿破侖的參謀長貝爾蒂埃元帥派去給貝爾納多特下達作戰(zhàn)命令的一名參謀在途中被哥薩克騎兵巡邏隊俘獲。這樣,不僅貝爾納多特的軍隊不能支援主力進攻,而且拿破侖的全盤計劃也泄露給了俄國人,本尼格森立刻意識到形勢危險,趕緊北撤,退往柯尼斯堡。
拿破侖大軍隨后追擊,唯獨貝爾納多特的第一軍沒有動靜,因為他根本沒有接到命令。為奪取普魯士人控制之下的其余領土,拿破侖又組建了第九、第十兩軍,由其幼弟熱羅姆·波拿巴和勒費弗爾分別指揮。波蘭人也加入法軍行列一同作戰(zhàn),波尼亞托夫斯基親王就是波蘭最出色的一名軍官。由繆拉的騎兵和蘇爾特的第四軍組成的法軍先頭部隊,于2月7日在東普魯士境內一個名叫埃勞的小鎮(zhèn)(今名巴格拉齊昂諾夫斯克,屬俄羅斯),追上了由巴格拉季昂親王指揮的俄軍后衛(wèi)部隊。
激烈的戰(zhàn)斗
一場激烈的遭遇戰(zhàn)隨即爆發(fā),法軍奪取了埃勞。拿破侖于當晚趕到,立刻親自指揮全軍。他命令蘇爾特軍和奧熱羅的第七軍第二天從埃勞發(fā)起正面進攻,近衛(wèi)軍作為后援,達武的第三軍迂回俄軍左翼,內伊的第六軍咬住俄軍的右翼,即由萊斯托克將軍指揮的普魯士軍隊。翌日拂曉,埃勞會戰(zhàn)以大炮對轟開始,法軍從埃勞向前推進,進攻俄軍陣地,誰知一場暴風雪驟然而至。
弄得法軍士兵暈頭轉向,結果在俄軍炮兵近距離的猛轟之下,傷亡慘重,只得撤退,俄軍則趁機反擊,兩軍為爭奪埃勞進行了殊死的拼殺,雙方損失都很大。最終還是達武軍團的迂回包抄扭轉了戰(zhàn)局,待到夜幕降臨時,俄普聯(lián)軍全部撤往柯尼斯堡。法軍也已精疲力竭,無力再追。?埃勞會戰(zhàn)是當時流血最多的戰(zhàn)役之一,法軍8萬人參戰(zhàn),損失1.5萬人,俄軍損失相對大一些,7.3萬人參戰(zhàn),損失1.8萬人。
雖然法軍仍控制著戰(zhàn)場,但只是令敵軍退卻,收獲不大,負責正面進攻的第四、第七兩個軍還因此蒙受了嚴重的傷亡,幾乎喪失戰(zhàn)斗力。由于法軍無力再打一場大仗,拿破侖只好率全軍后撤,先鞏固廣大的后方,雙方暫時休戰(zhàn)過冬。不過在這段休整時期,拿破侖也未閑著,他解散了損失過于慘重的第七軍,從國內征召了一批新兵。5月底,獲得了波蘭人支援的法軍終于攻克了位于維斯杜拉河入海口的但澤要塞,使所占領的德意志北部地區(qū)得到了鞏固。?
?參考資料
《拿破侖帝國:法蘭西熱血榮光》,第一章,頁320。
《拿破侖帝國:法蘭西熱血榮光》,第一章,頁325。
《拿破侖帝國:法蘭西熱血榮光》,第一章,頁32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