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 麥
董明珠,還是那個董明珠。
3月13日,格力“董明珠健康家”北京首店開幕。當被問及董明珠健康家要在全國開多少家時,董明珠稱,應該在1萬家左右。
71歲的她,站在開業現場,依舊話語鏗鏘,仿佛從未敗下陣來。但時代在變,圍繞她的質疑聲卻從未像今天這樣洶涌。
這一次,董明珠不只是把產品打上她的名字,而是把“自己”當成了產品。
“格力”,還是“董明珠”?
董明珠又一次站上風口浪尖,但這次,她的“狠”讓所有人都看不懂。
“董明珠健康家”橫空出世,格力門店一夜換招牌。有人說,她終于把自己和格力綁死在一起,也有人說,她把格力拱手讓給了“董明珠”三個字。有人調侃:“這不等于微信改叫‘馬化騰聊天室’,小米之家變成‘雷軍妙妙屋’?”
對于這些質疑和調侃,董明珠的回應是:“有人說我占領格力,太可笑了!如果我不負責,混吃三年飯綽綽有余。但我不會那樣做?!?/p>
“格力是上市公司,哪怕真改名‘董明珠公司’,90%的股份還是市場的。更何況,‘董明珠’三個字,早已成了格力的商標。”但她也十分清楚,這次改名是“把我的聲譽全部砸進去,做不好就完蛋!”這不是董明珠第一次以個人之名為企業站臺,但如此大張旗鼓,將企業品牌讓位個人IP,仍令人震驚。
在雷軍、小米靠人設翻身的年代,董明珠也在學“年輕人的打法”。
只不過,她學得太用力,連企業的邊界都模糊了。
董明珠的一生,與格力綁得太緊。她曾說:“我就是格力,格力就是我?!?/p>
從36歲入行,到71歲未退,董明珠和格力,早已是同一塊鋼鐵打出來的名字。
而如今,她親手抹去“格力”,高高舉起“董明珠”。如果說,過去她靠格力成就自己;今天,她是要靠自己,挽救格力。格力電器市場總監朱磊談及“董明珠健康家”曾表示,“不是董明珠的格力,而是格力的董明珠?!?/p>
朱磊一句話戳破真相——“董明珠”這三個字已經被格力注冊,董明珠本人沒有辦法用自己的名字變現?!岸偟拿謱儆诟窳?,她這一輩子都在格力身上,就連她的名字也被公司拿走了?!?/p>
是格力成就了董明珠,還是董明珠撐起了格力?沒人說得清。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當一個企業走到需要用“老板”的名字做品牌的那一刻,企業已經缺乏了續命的答案。
從“一把手”到“一面旗”
為什么要做“董明珠健康家”?
“格力,不止空調?!边@句話,董明珠喊了十年。她要格力賣電飯煲,賣冰箱,賣凈水機,要讓格力插手每一個家庭的每一個角落。可現實給了她一記悶棍——格力的營收從2019年的2000億,跌到2022年的1900億。
人們依舊只記得:“格力,空調而已。”所以這次,董明珠豁出去了:“你們記不住格力,就記住我董明珠。”敢把自己的名字貼滿全國門店,這是一場不留退路的戰爭。
有人說她固執,有人說她偏執。但如果你看過董明珠的故事,就知道,她的人生,從不靠別人給機會。
36歲,喪夫,獨自帶娃,跳出舒適圈南下打拼。業務員起步,幫商場站柜臺、搬貨、堵人、要賬——別人靠酒桌,她靠死磕。她敢跟客戶翻臉:“不給錢,別想要貨。”她敢跟公司叫板:“40萬的爛賬,我來追。”
從一個單親母親,到撐起千億市值的“董小姐”,她用30年時間塑造了一個“鐵娘子”的神話。她在格力執行軍事化管理,員工不服從就走人,制度面前絕無溫情。
她說:“有貢獻才有收入,不要跟我談工資?!?/p>
她說:“市場是搶來的,企業生存是打出來的?!?/p>
這樣的董明珠,讓格力成為“中國制造”的標桿,穩坐全球空調霸主之位。
可問題也埋在這里。她成功地,把格力塑造成了“董明珠的格力”,卻失敗地,讓格力只剩下“董明珠”。所以,當“董明珠健康家”誕生,一切也不奇怪。
她不是不想退休,她是退不了。因為,一旦她退了,格力就像失去了靈魂。這才是格力最大的危機。
“不合時宜”的鐵娘子
時代在換人,董明珠卻不換自己。
她指責員工犯錯不留情,哪怕是在直播間、在市長面前,她也直言不諱,言辭凌厲。她不理解年輕人為何頻繁跳槽,更不理解35歲危機:“不被錄用你可以創業啊?!?/p>
她鼓勵吃苦:“人活著就是奮斗,年輕人太安逸?!?她理解的世界,是“苦盡甘來”,是“努力不負”,可她不知道,如今的世界,是一邊“996”,一邊“裁員”。當年輕人開始質疑:“憑什么只有努力?憑什么老板的責任變成員工的痛苦?”董明珠,仍在用她那一代人的邏輯,去講述成功。
所以,她讓人敬佩,卻也讓年輕人敬而遠之。她不知道,今天的年輕人,不再相信“苦盡甘來”,而是相信“性價比”。在時代的邏輯里,鐵娘子精神,已經從被崇拜,變成被警惕。年輕人不喜歡無休止的奮斗,不喜歡被“狼性文化”裹挾,不喜歡企業家站在高位訓話。董明珠忘了,那個時代需要她,現在的時代,未必需要她的方式。所以,“董明珠健康家”一誕生,年輕人看到的,不是“健康”,而是壓力。
71歲的董明珠,把自己推上牌桌
接班人,還是“影子”?
董明珠曾說:“我這一生,都屬于格力?!钡F在,全世界都在問:——如果有一天,董明珠不在了,格力還剩下什么?
當她的強勢和霸氣成為格力的品牌文化,格力也綁上了她個人的榮辱興衰。企業家做IP,不是董明珠開創,但她做得最極致。雷軍被叫“雷神”,周鴻祎靠送車博出位,可沒人能做到,把自己名字做成門店招牌,掛滿大街小巷。
而危險,也在這里。如果有一天,董明珠隱退,她的鐵腕、她的風格、她的標簽,會成為企業無法擺脫的影子。有人問,董明珠在找接班人嗎?她自己也說:“已經找了三四個?!?/p>
但誰都知道“董明珠”這三個字,沒法被復制。
2002年,格力陷入經營危機,董明珠逆勢而上,被視為“救世主”。此后,格力幾十年間,沒有第二個人走上她的位置。她掌控所有銷售系統,親自談供應鏈,連公司營銷方案都要自己審。董明珠不是沒有培養人,而是無法容忍一個“比她更強”的人。于是,這些年格力“養將不成”,一代人老去,一代人沒能長大。她最愛的詞是“責任”:“我是格力的員工,就要為格力負責。”但她忘了,企業的責任不只是當下,更是未來。
如果董明珠真的愛格力,她更應該思考,格力沒有董明珠,是否還能活下去。
董明珠,是一面鏡子
董明珠,是中國制造黃金時代的符號,是白手起家的范本,是企業家精神的縮影。她“硬”的一面,成就了格力,也綁架了自己。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董明珠說:“風來不來,靠自己飛?!?/p>
在那個時代,董明珠的“硬飛”方式,成就了一代企業。“董明珠健康家”,像一場盛大的謝幕,也像一場孤注一擲的賭局。她賭自己的名聲,賭自己一輩子的積累,去換格力最后的高飛。她賭的是,71歲還能創造第二次巔峰。
只是,她也知道:“做不好就完蛋?!被蛟S,這正是董明珠——從不怕死,也從不低頭。
她是那個“十次過家門不入”的母親,是那個為公司守債40萬的新人,是那個面對跳槽風潮選擇死守陣地的女將。所以,她才敢告訴所有人:“如果別人不干,我就自己來?!?/p>
但今天,風口變了,市場不再寵愛“硬飛”的企業,也不再追捧“血汗型”的奮斗。所以,她看不懂年輕人,年輕人也看不懂她。
董明珠是一面鏡子,照出了企業家精神的輝煌,也映出了傳統企業的困局。
“董明珠”三個字的未來
董明珠能再撐幾年?她不說,但外界都在問。她能否帶著格力,跳出“空調依賴”的魔咒?
她能否找到真正的接班人,讓格力不只屬于她一人?這所有的問題,她都還沒答案,但她選擇了繼續戰斗。董明珠說:“我不愿承認自己老去?!?/p>
或許,這才是她最大的堅持不是為了格力,也不是為了個人IP,而是為了,一輩子都不認輸的自己。她一生給格力鍍金,如今卻像給格力貼上枷鎖。當她堅持要全國開一萬家“董明珠健康家”,人們看到的,不是新的藍圖,而是一個英雄的執念。
英雄老去,誰能善終?
有人說,董明珠該退了;有人說,她不能退。但無論如何,屬于她的時代,已經走到門口。董明珠贏了一輩子,但最難贏的,是如何體面地離開舞臺。或許,這才是董明珠最終要面對的“十億賭約”——與時代的賭約。
董明珠的時代,也許正在結束。但屬于中國企業家的時代,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