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如果你看到一輛無人電瓶車,獨自在馬路上行駛,不要尖叫、不用逃跑,這很可能不是什么靈異事件,只是車子擁有智駕功能。
如今,兩輪電瓶車品牌,紛紛開啟了智駕內卷。九號將智駕系統下放,用性價比吸引用戶;小牛則與高德聯合,用AI導航拿捏人心。
面對電瓶車品牌的斗法,一些車主似乎有點接不住:諸如,座椅重力感應、藍牙連接、車輛定位等功能的小bug,多少令他們有些哭笑不得。
但是,電瓶車智駕中的輔助駕駛、防范偷盜、語音控制等功能,也確實提升了騎行體驗,讓一些車主感到安全又安心。
新能源汽車智駕內卷,電瓶車行業也隨后跟上,但在智駕成為大勢所趨之后,關于電瓶車的續航里程,學習、使用成本,以及法律法規的完善,也引發了部分車主擔憂。
智駕內卷的電瓶車品牌,想要真正完成智駕普及,可能還要多費一番功夫。
智能,但有點過載?
新能源車主享有的智駕,電瓶車車主配擁有嗎?
比亞迪前腳在新能源汽車界,掀起一波智駕內卷之后,九號后腳就在電瓶車行業,開始了操作復刻。
它新推出的N3系列,因為搭載了自研的智駕系統,同時售價僅3000多元起,而成為行業內的人氣選手。
另一邊,小牛也與高德地圖合作,推出行業首款AI騎行導航,讓彎道會車預警、后方來車提醒等功能成為標配。
不過,對于電瓶車開卷智駕這件事,一些車主不僅沒有因此欣喜,反而感到了一絲焦慮。因為,越是操作上智能化的電瓶車,越有可能顯得車主自己像個智障。
網友橙子告訴潘哥:“九號有個坐墊感應功能,識別到座椅承重過輕,就會發出提醒;雖然這個功能挺安全的,但是無奈我腿短,每次紅綠燈停車時,總要往前坐一點,同時踮起腳尖支撐,這就導致我人雖然坐好了,但實際重量太輕,起步會略有延遲。”
畫面感極強的描述,讓潘哥即便作為聽眾,也尷尬地摳出三室一廳,網友小歐表示:“有時路口停車后就是不走,好在我臉皮厚不在乎。”
而作為九號的競爭對手,小牛的藍牙解鎖功能,同樣讓一些車主感到社死。
車主貝貝告訴潘哥:“我的車是小牛F400T,戴著耳機打電話時,如果走到車子附近,會自動連接到車輛藍牙,與此同時打電話的聲音,也會自動連接到車上,耳機里聽不到任何聲音,需要重新選擇接聽方式。”
突然斷線的電話,讓準備上車的人不知所措;小牛App的定位功能,同樣讓一些車主心驚膽戰。
有網友表示:“我在小牛App上看到,車子定位在馬路對面的小區,以為被人偷走了,急吼吼地趕過去查看,發現一直在原地沒動。”“小牛的定位功能實在無語,車子明明就在樓下,App卻顯示掉進了珠江。”
無人駕駛敢坐嗎?
偶爾出bug的兩輪電瓶車,增加了車主的使用成本;如果讓他們解放雙手騎車,不知有多少人敢于嘗試?
潘哥發現,九號、小牛這類品牌,紛紛推出了輔助駕駛功能,騎手不必親自操縱車輛,只需放心大膽地坐好,就能享受自動駕駛的樂趣。
對此,有網友表示:“打算買一輛帶智駕的電瓶車,自動幫我送外賣掙錢。”“以后出門可以隨便喝酒了,反正電瓶車可以自動把人拉回家。”
兩輪電瓶車可以自動駕駛,車身平衡是怎么保證的?
對于這個問題,九號公司向潘哥表示:“我們的自平衡車電摩,是基于我們自研的自平衡技術,通過姿態感知、姿態控制等技術,來確保它能通過各種道路環境,目前主要應用于測試場景。”
同時,小牛員工阿朵告訴潘哥:“按理說,大家用的應該都是平衡飛輪,通過踏板內的兩個陀螺儀,高速旋轉產生的力矩,來保持車身的平衡。但是我覺得,沒人騎電瓶車,需要自動駕駛吧?”
解放雙手騎電瓶車,雖然聽上去很酷,但似乎不太實用;但智駕系統與人相比,某些地方確實略勝一籌。
比如,九號公司的“真智能3.0”技術,可以實現碰撞預警、盲區監測、車道偏離警告等功能,在繁忙雜亂的道路上,也能實現主動避讓,讓車輛提前預判了你的預判。
另一邊,在車身的穩定性方面,九號智駕還能通過整合自研的ABS(防抱死系統)、TCS(牽引力控制系統),以及新增的EBD(制動力分配系統),提升電瓶車的安全性能。
除了騎車時的智能駕駛,搭上智能化東風的電瓶車,還會在防偷等方面升級,比如車輛傾倒或移動時,通過App向車主發出警報。
在這種智能技術的防范下,“我偷電瓶車來養你”,逐漸成了一句空話,城市中的竊格瓦拉們,從此需要另謀生路了。
不僅如此,小牛、九號等電瓶車品牌,還紛紛與DeepSeek相融合,用AI大模型分析數據、個性化服務,為車主們保駕護航。
智駕系統會香嗎?
智駕系統,似乎正成為交通工具標配,在一眾電瓶車品牌的努力下,騎兩輪的和開四輪的,基本實現了智駕平權。
但是,面對可能到來的電瓶車智駕普及,一些車主卻有自己的擔憂,主要表現在三方面:
首先,智駕系統的各種功能,減少了電瓶車的續航里程。
藍牙解鎖、語音喚醒、導航投屏、輔助駕駛……電瓶車的各種智能化功能,雖然可能給車主帶來百利,但是卻有一害難以避免:耗電。
畢竟,功能再多的電瓶車,也只是一個交通工具,其目的在于解決出行問題,而智駕系統的各種耗電功能,可能讓續航里程打折扣。
其次,關于智駕的操作控制,增加了車主的學習、使用成本。
如果將這種智能體驗擴大,讓騎電瓶車的整個行為,全都置于智駕的操縱中,車主會花費更多時間精力學習,同時也可能增強他們的不安全感。
最后,有關電瓶車的智能駕駛,還有很多法律法規要完善。
比如,雖然智駕系統宣傳地無比安全,但騎車的人行駛途中,如果沒有扶著車子把手,可能還是會招來交警的處罰。
同時,智駕電瓶車一旦發生事故,該如何認定責任?只運貨物不載人的電瓶車,是否可以正常上路?也是困擾著很多車主的難題。
雖然電瓶車智駕面臨諸多挑戰,但其市場前景依舊十分廣闊。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兩輪電瓶車銷量約5900萬輛,同比增長7.5%;電瓶車整體保有量超過3.5億,換新周期為3到5年。
可見,在超高保有量、短換新周期的雙重作用下,未來將有大量電瓶車更新,而在行業的不斷內卷下,那些沒有智駕的電瓶車,很可能被消費者淘汰。
也許到了那時,可以智駕的電瓶車,已經成為市場主流,曾經害怕智駕的車主,對此也早已感到習慣。
作者:潘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