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應該算是截至目前大家看到的力度最大的生育補貼,內蒙古呼和浩特給的生育補貼直接上滿級,一胎一萬,二胎五萬,三胎十萬,其中生一胎的一萬是直接一次性發放,二胎三胎都是按年發放。
有一說一,還是有誠意的,但現在大伙兒都有個擔心,怕補貼細則變來變去,比如政策出來了,生了,去申請補貼,幾個月下不來,畢竟又不是沒有這樣的先例。
這件事情棘手就棘手在,細則可以變,申請流程可以變,補貼發放可以暫停,但孩子,你是沒法重新塞回肚子里的。
之前有這樣的先例,鄭州也出了生育補貼,結果有人生了孩子幾個月后去申請但沒人管,而衛健委方面的回復是,細則還沒有出臺。
最重要的是,資金來源并沒有得到確定。
這算是給大伙兒提個醒吧,根據江湖規則,一般看一些地方政策時,特別是包含補貼之類的政策,要看有沒有當地財政部門的參與,這很重要。
如果有,這個事兒大概率是可以辦。 但如果沒有, 這可能就是個美好的愿望, 代表了 出臺這個規定的人一種美好的期待,但由于錢不知道怎么到位,比較難落地。
我去查了一下呼和浩特生育補貼的文件來源,是衛健委發布的,沒有看到當地財政的影子。
但這個生育補貼項目,是當地促進人口聚集整體規劃下的子項目,而這個規劃是當地統籌發布的,下面子項目很多,比如住房補貼,比如教育友好等等,不同子項目由不同部門負責。
資金來源應該是配套了的,更重要的是對于大部分人戶一致的家庭來說,不用申請直接到賬,這就非常友好了。
不僅包括對生育最大力度的補貼,還有教育支持、住房購房補貼,比如教育支持,取消了戶籍限制,同時對三孩及以上家庭給予全市自由選擇入學學校的權利。
再比如落戶,我第一次在落戶這件事上見到了用「愿落盡落、即來即辦,在線落戶,全程代辦、送證上門」這樣的表述,你要不說這是當地落戶宣傳,我以為的緬北某個網站打出的口號。
還有找工作給免租金,應屆生發放補貼,創業給資金支持等等,這其實不是一個單純針對生育補貼的項目,這些東西背后隱藏著一個簡單粗暴的動機:就是搶人。
大概是呼和浩特也急了,于是推出了最大力度的生育補貼,這個標準已經遠遠把一些一二線城市甩在后面了,人就是財富這句話的含金量會越來越高,特別是在往后老人越來越多的環境下。
大家可以對比一下2023年前后鄭州出臺的生育補貼政策和這一次呼和浩特的生育補貼政策:
鄭州2023年生育補貼,一胎二胎三胎分別為:2000、5000、15000
呼和浩特2025年生育補貼,一胎二胎三胎分別為:10000、50000、100000
濟南和哈爾濱之前也針對二胎以上家庭給過補貼,不過力度相比之下小得很多。
呼和浩特本輪生育補貼除了額度之外另外一個亮點,就是給一胎的補助力度也非常大,直接10000塊錢一次性發放,這其實是對的,沒有一胎哪有二胎三胎,開始就沒有甜頭哪有動力再繼續生。
而且門檻也不高,我看了下,基本就是戶籍門檻,而且只要有一方是呼市戶口即可,但戶口方面就更沒門檻了,大學生直接遠程辦理送證上門。
要說有限制,就是城市和家庭的深度綁定,孩子得一直在呼市成長生活,你只要搬出去了,補貼就停止發放了,不過也可以理解吧,自己掏錢補貼的孩子,搬到別的地方去那補貼有什么意義。
梁建章之前說過,現在什么都不缺,唯缺孩子,生育率跌得太快。
我覺得呼和浩特本次生育補貼只是給各大城市開了個頭,從23年鄭州幾千塊的補貼到呼和浩特這一次五萬十萬的補貼,生育補貼的增幅速度也很快,當然這背后隱含的就是生育危機嚴重程度。
未來全國性的生育補貼鋪開是遲早的事兒,否則幾十年后的重度老年化危機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從現實層面說,全世界都是下一代人養上一代人,對于生育問題,落到選擇上,是個人自由,但我非常認可應該給想要生育的家庭準備足夠的支持、在社會營造足夠好的生育環境、孩子成長環境的觀點,無論你生不生孩子,你都將從中受益。
很多東西文章不能直接發,歡迎加朋友圈嘮嗑:
-END-2025年3月14日-
*本文封面圖來自《北平無戰事》
*全平臺賬號:挪威TALK
歡迎點擊下方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