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直通IPO,文/王非
創業板IPO終止9個多月后,這家光伏巨頭轉道港股IPO。
3月13日,江蘇中潤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潤光能)遞表港交所,擬主板上市,中信建投國際、中信證券為聯席保薦人。
上市進程顯示,中潤光能于2023年5月向深交所遞交了創業板IPO招股書,當年6月遭問詢并于12月過會;然而,2024年6月,該公司就主動撤回了上市申請。
如今,時隔9個多月沖刺港股IPO,中潤光能會否延續400億元,甚至230億元的估值,繼而為創始人夫婦換來超百億身家,猶未可知。
不可否認的是,自2022年坐上全球光伏電池片第四位置的中潤光能,于2023年升至第三,又在2024年攀至第二,沖勁十足。
然而,受光伏供需嚴重失衡、競爭加劇、價格快速下跌等行業周期波動的影響,收獲靠前排名的中潤光能,收入卻是過山車式巨震,僅保持兩年的盈利狀態,也在2024年重回虧損狀態,同樣是需要注意的問題。
徐州夫妻檔奮斗近15年,估值一度達400億
1973年7月出生于徐州沛縣的龍大強,本科畢業于中國人民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信息安全與網絡管理專業。參加工作的頭四年,一路坐到沛縣物資局任業務科長的他,恰逢“國企改制”成為了下崗員工,創業之旅自此開始。
靠著借來的5萬元,龍大強自1997年8月開始從事鋼材貿易。當時的建材市場生意清淡但競爭激烈,他起早貪黑尋貨源、找客戶,生意越做越大,一路從沛縣做到徐州市區。更為重要的是,在摸爬滾打過程中,龍大強結交了中能、協鑫一批光伏企業高層管理者。伴隨新能源熱在全球范圍內展開,他決定轉行光伏行業。
2010年5月,龍大強創辦中宇光伏正式踏足光伏領域。這也是中潤光能的首個電池片生產基地,2011年一期200MW建設項目投產,生產當時市場主流產品多晶電池片。半年后,其配偶孟麗葉與強大金屬共同出資設立中潤有限,則是如今中潤光能的前身(中潤光能已完成對中宇光伏的收購)。
近十五年攜手共創,徐州這對70后夫妻檔,把握時機不斷突破。
從多晶到單晶過渡:2019年7月,伴隨中輝光伏二期2GW單晶PERC電池片產線投產,中潤光能首次擁有GW級單晶電池片產能。招股書顯示,2022-2024年(下稱:報告期),公司來自多晶電池片的收入占比從6.2%,逐步降低至0.2%。
從小尺寸向大尺寸升級:伴隨江蘇龍恒三期210mm大尺寸單晶PERC及疊瓦電池項目和中潤徐州二期210mm大尺寸單晶電池項目于2023年 建成投產,中潤光能PERC產品已覆蓋當下主流市場需求。
由P型向N型過渡:2023年1月,中潤滁州一期8GW TOPCon電池項目建成投產,量產光電轉換效率已達到25.7%。招股書顯示,中潤光能G12TOPCon電池片光電轉化率已達26.9%以上。
在深耕太陽能電池片領域的同時,中潤光能還適當投建了部分組件產能。公司于2020年開始在江蘇宿遷、江蘇徐州沛縣等基地建設單晶組件產能。報告期內,中潤光能來自光伏組件的收入已從2022年的7.5%,提升至2024年的18.7%。
此外,在海外布局方面,中潤光能已于柬埔寨建成2GW單晶PERC電池片、1.2GW組件建設項目;并于老撾投建9GW高效光伏電池片、3GW組件建設項目。2024年,公司海外的光伏電池片產能超過15GW,來自中國境外國家及地區的收入占比也已超30%。
伴隨中潤光能不斷做大做強,公司自2021年起進行了多輪增資:2021年11月,中潤光能新增285.70萬元注冊資本,由淄博盈科、青島盈科認繳;2022年11月、12月連續兩輪增資,新增股東有淄博盈科、久奕志睿、德合長盈、國綠基金、廈門象錦等,按51.26元/注冊資本,對應估值65億元。
伴隨2023年5月沖刺創業板IPO,中潤光能也憑借40億元的募資額,按不低于10%的發行比例,公司估值最高攀至400億元。換言之,該公司估值在半年內暴增超5倍。然而伴隨環境驟變,中潤光能也不得不降低預期募資額至23億元,對應發行估值230億元。
招股書顯示,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龍大強及其配偶孟麗葉合共可行使本公司50.64%的投票權。按230億元估值計算,此二人身家約為115億元,相較于此前的“200億元身家”近乎砍半。
此外,中善新能持有中潤光能股份約7.17%(龍大強作為有限合伙人持有39.88%權益),另有關聯方樂佳善達持股0.19%,合計約7.36%;高新國資持股為4.8%,其控制的國潤新能另持股1.85%,合計約6.65%;國瑯新能、錦升長亨分別持股5.54%;國綠基金持股為3.79%。
三年從全球第四沖至第二,去年收入近乎腰斬并由盈轉虧
招股書顯示,作為全球專業化光伏電池制造商、光伏組件提供商,中潤光能的業務遍及超過29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000余家客戶,客戶包括各大光伏組件制造商,其中包括全球十大光伏組件制造商中的九家。
據光伏產業權威分析機構InfoLink Consulting的排名,中潤光能在三年間,從2022年的全球第四,到2023年的全球第三,直至2024年以14.6%的市占率拿下全球第二,每一年都在向上攀登。
另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光伏電池對外出貨量計,2024年度,中潤光能在全球專業光伏電池制造商中排名第一,市場占有率達18.3%。
報告期內,中潤光能光伏電池片銷量分別為13.2GW、34.9GW、34.5GW,該項業務產生的收入分別約為115.78億、189.67億、91.79億元,占當年總收入的92.5%、91.0%、81.1%。
需要注意的是,受光伏行業整體供應過多導致同期光伏電池片行業競爭激烈、硅片價格下跌,以及生產工藝的進步導致非硅成本降低影響,中潤光能光伏電池片的平均售價,也在跟隨行業轉變不斷下降。
具體而言,市場上用于P型電池片的硅片平均售價由2022年的5.8元/片降至2023年的3.5元/片,并進一步降至2024年的1.3元/片;市場上用于N型電池片的硅片平均售價由2023年的3.2元/片降至2024年的1.2元/片。
基于此,2024年6月,國家能源局曾召開新聞發布會,提出包括組織行業協會適時發布供需資訊以引導光伏上游產能建設和釋放,避免低端產能重復建設、加強對光伏產業標準體系建設等措施。隨后在7月工信部官網發布的相關文件中還特別提到,新建和改擴建光伏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由20%提升至30%。
與此同時,監管部門對于光伏企業IPO的上市審核,也變得更加嚴格。2024年以來,中潤光能、潤陽股份等多家光伏行業企業相繼終止IPO;此外,還有相當數量的光伏企業雖未終止IPO,但早早過會后卻尚未提交注冊申請。
如今,伴隨中潤新能遞表港交所,也將該公司的“業績變臉”展露無遺。綜合深交所、港交所兩份招股書,2020-2024年,該公司營收分別約為25.33億、50.89億、125.52億(125.17億)、208.38億、113.20億元;凈利潤分別約為1.24億、-1.96億、8.34億(兩份招股書相同)、16.81億、-13.63億元。
不難發現,中潤光能的營收自2020年至2023年呈現爆發式增長,但在2024年卻近乎腰斬;利潤層面,公司在2021年由盈轉虧,此后兩年扭虧為盈后,又在2024年創下超13億元的虧損紀錄。
事實上,不只中潤光能,由于光伏供需嚴重失衡導致競爭加劇以及價格快速下跌,自2023年四季度以來,光伏行業出現大面積虧損情形。以全球第一的通威股份為例,該公司1月17日披露的2024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虧損70億-75億元,上年同期盈利135.74億元。
于是,在深交所和港交所招股書中,中潤光能均提及“行業周期波動的風險,產能過剩、市場競爭加劇的風險”、“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存在產能過剩的風險”。
此次赴港IPO,中潤光能計劃將募資用于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建立新的海外生產基地、在新型光伏電池片及光伏組件產品方面的研發工作和技術創新等。換言之,該公司將押寶“海外和新品”,至于成效如何,時間自有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