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資深索粉,我始終對索尼音頻產品的創新抱有很大期待,目前也集齊了大耳、便攜式音箱、入耳耳機和回音壁等多款產品,只差一臺音頻播放器就能實現“大滿貫”了。
說到索尼的入耳耳機,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降噪豆”,不過索尼去年下半年發布的LinkBuds系列產品也在業界引起了很大關注,包括開放式真無線耳機、真無線降噪耳機和藍牙音箱。而這次體驗的索尼LinkBuds Fit,主打一個“輕盈”,它用一種近乎“隱形”的舒適感,重新定義了真無線耳機的存在意義——它不再是耳朵的負擔,而是音樂的延伸,是生活中一種自然流動的陪伴。
如果說真無線耳機的終極目標是“無感佩戴”,那么在我看來,LinkBuds Fit幾乎做到了滿分。
第一次戴上它時,我甚至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塞進了耳機——單耳約4.9克的重量,搭配柔軟的硅膠耳塞和云感側翼撐架,觸感像被一團棉花輕輕托住耳廓。這種舒適感讓我做了一個“極限測試”:連續佩戴5小時工作(包括午間半小時的跑步機快走),耳朵竟毫無酸脹感。
對比手頭的AirPods Pro 2,后者的耳壓和侵入感在長時間使用后確實會略顯疲憊,而LinkBuds Fit的淺入耳設計完美解決了這一痛點,開啟降噪后耳壓沒有明顯變化,縱使長時間佩戴也沒有疲勞感,我現在已經習慣在辦公室戴著它工作,開著背景音樂會讓我更加專注。
穩固性更是令人驚喜,這次索尼LinkBuds Fit擁有了符合人體工學的弧度,其側翼撐架的“三點支撐”結構功不可沒:頂部卡在耳輪腳,尾部貼合耳甲腔,配合扁平化的耳塞,既分散了壓力,又實現了物理鎖死。這種設計讓我想起定制耳機的佩戴邏輯——不依賴深入耳道的“蠻力”,而是用巧勁貼合人體工學。
如果說索尼過去的設計偏向“科技感”,那么LinkBuds Fit則是多了一絲生活美學的溫度。充電盒的陶瓷質感外殼溫潤如玉,白色款的大理石紋理在光線下泛著細微的流動感,仿佛將天然石材的肌理濃縮于掌心。這種設計既避免了光面材質的指紋困擾,又在一定程度上跳脫了傳統電子產品與生俱來的冰冷感。
作為索粉,最怕“技術參數碾壓聽感”的怪圈。但LinkBuds Fit用實力證明:索尼的Hi-Res小金標絕非紙上談兵。
硬件配置上,它幾乎“越級”復刻了旗艦WF-1000XM5的基因:同款V2處理器+8.4mm驅動單元X,配合LDAC編解碼,能夠實現超寬頻段的復現,人聲細節極為豐富,無線傳輸也能在最大程度上保留音樂中的情感。
試聽《Hotel California》現場版時,掌聲的方位感、吉他的泛音、鼓點的彈性層層展開,聲場開闊卻不松散;切換到王菲的《曖昧》,齒音控制得恰到好處,人聲的細膩與空氣感撲面而來,仿佛能觸摸到歌者唇齒間的氣息。
低頻表現是意外之喜。本以為淺入耳結構會削弱下潛,但《Billie Jean》開場的貝斯線條依然飽滿有力,鼓點回彈利落,沒有某些動圈耳機的“轟頭感”。這種調音取向顯然是為流行樂和電子音樂而生——足夠“帶感”,卻不掩蓋中高頻的細節。
DSEE Extreme的補強效果在流媒體場景下尤為明顯,這項技術能夠將有損音樂修復至最高96kHz/24bit的Hi-Res品質。對比Apple Music的無損版和普通版《Lover》(Taylor Swift),普通音源經過算法修復后,高頻的毛刺感明顯減少,人聲的顆粒感更加圓潤。對于依賴Spotify和網易云的用戶,這相當于自帶“音質增強外掛”。
如果你的播放器或手機上安裝了索尼精選Hi-Res音樂App的話,那么在耳機配套的Sound Connect App上,還可以啟用”360臨場音效“,系統會分析你的耳部形狀作出最佳匹配,當你移動頭部時,聲音方向也會隨即發生改變,這就是索尼的頭部追蹤技術帶來的空間音頻體驗,一點也不比蘋果的空間音頻遜色哦。
LinkBuds Fit的降噪邏輯與傳統入耳式耳機截然不同——它不追求“與世隔絕”,而是營造一種“可呼吸的靜謐”。
在咖啡館里,鍵盤敲擊聲和杯碟碰撞聲被弱化成背景白噪音,隱約可聞卻又不造成干擾,反而比像塞了兩團棉花在耳朵里的那種隔絕封閉感更適合專注。這種“半開放”體驗讓我聯想到索尼早年開放式耳機的理念——既保留環境的安全感,又不讓噪音干擾音樂本身。
有意思的是在索尼的Sound Connect App中,即使你正坐在安靜的書房中,也可以選擇模擬咖啡館的白噪音作為BGM,若有似無的人聲與仿佛在遠處聞來的音樂聲,縱使是在黑夜里獨自伏案也并不感覺孤單。
我一直覺得索尼的自適應環境聲調節功能是真正具備突破性的黑科技,同樣需要借助索尼的Sound Connect App來開啟,它可以自動檢測你身處的環境,并智能識別噪音大小,再根據噪音的強度來自動切換預設的環境聲和降噪方案。
當你進入嘈雜的地鐵時時,耳機會自動增強降噪,將地鐵呼嘯而過帶來的風聲與身旁各種人聲降低,;步入圖書館的瞬間,降噪強度悄悄下降,環境聲增強,翻書聲和腳步聲均化作細微的沙沙聲。這種動態平衡的背后,是雙側耳機的內外雙反饋麥克風技術和V2芯片對噪聲頻譜的實時解析能力——它不是將噪音進行粗暴地“一刀切”,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調音師,在不同場景中微調聽覺的透明度。
語音通話的時候,LinkBuds Fit依賴于出色的深度神經網絡降噪算法和語音拾取技術,能夠有效適合不同的通話場景,縱使是在鬧市也能感受高清通話體驗,過去那種大喊大叫打電話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個人最喜歡的是“智能免摘”功能,耳機會自動檢測周圍環境音,我開口說話的時候,耳機會自動暫停音樂,開啟環境音模式,待交流完畢,音樂又自動回來,簡單到不行,還能做到不打斷你的聽歌體驗。當然,如果你喜歡邊聽歌邊跟著哼唱,那就可以把這個功能關閉。
如果說傳統耳機的交互是“按鍵式命令”,LinkBuds Fit則更像一場“直覺化對話”。
廣域點擊徹底顛覆了觸控邏輯,你只需輕拍耳周區域即可切歌或接電話,實測成功率高達90%以上。這個功能在雙手拎購物袋或健身時尤其實用,有次開會時領導突然提問,我下意識摸了摸耳朵暫停音樂,散會后被同事夸“手勢很專業”……
頭部姿勢控制則充滿未來感,點頭接電話、搖頭掛斷的識別精準到讓我懷疑耳機里藏了陀螺儀。
當然你也可以在App中自定義手勢,比如雙擊是播放/暫停,重復點擊是調節音量等等。
耳機支持語音助手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了,LinkBuds Fit 的語音助手喚醒詞還支持中文指令,可以用語音來控制音樂播放、撥打電話等,如果你還嫌不夠,那么一句“語音助手”就能啟用手機上更強大的AI助手,比如“語音助手,導航到最近的地鐵站”,手機上的地圖APP就會自動啟動并規劃路線,耳機秒變私人管家。這種無屏化交互,讓科技的存在感降到了最低。
Auto Play的場景化播放更是深得我心。早晨戴上耳機的瞬間,自動播放《晨間冥想》歌單;通勤時切換到播客節目;健身時蹦出節奏激昂的電子樂——這種“懂你”的智能,比任何參數都更能打動用戶。
降噪開啟狀態下,21小時的綜合續航(耳機本體可使用約5.5小時,充電盒可額外提供約15.5小時續航)足夠應對跨省差旅,而充電盒支持Qi無線充電的特性,讓我養成了隨手放在車載充電板上的習慣。昨天一時大意忘記充電,臨時利用早餐時間“充電5分鐘”,居然撐過了1小時的電話會議——這種“安全感”是數據無法衡量的。
結語:重新定義“Always On”
體驗LinkBuds Fit的這段時間,我逐漸理解了索尼這個系列的核心理念——它不追求極致的參數堆砌,而是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融入生活。
對于追求舒適與音質平衡的用戶,LinkBuds Fit或許是目前最接近“完美日常伴侶”的答案。它或許不是參數黨眼中的“六邊形戰士”,但它的舒適、優雅與低存在感,正是我心頭所好。這份懂得克制的優雅,讓我愿意戴著它,去聆聽生活的每一刻詩與遠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