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類論文的發表,一直是許多學者和從業者心中的“老大難”問題。今天,我們就來深入剖析一下,思政類論文難發的真正原因,以及如何找到破局之路。
一、思政類論文難發的四大原因
1、出版總署的嚴格管控
出版總署作為出版傳播行為的主管機構,對思想政治內容自然會嚴加管控。許多期刊在收到出版總署的警告后,為了避免風險,紛紛放棄了收錄思政類稿件。這種情況下,思政類論文的發表渠道被大大壓縮。
2、期刊社的矯枉過正
過去,收錄思政類文章的刊物并不少見。然而,近年來隨著刊物的連年整改,為了防止可能出現的錯誤,一些期刊社開始對思政類內容“一刀切”,不再收錄任何思政方向的稿件。原本只是對涉及領導人的內容謹慎收錄,如今卻擴展到了整個思政領域。
3、高昂版面費的阻礙
盡管并非所有期刊都拒收思政類稿件,但由于拒收的刊物過多,那些仍然開放的刊物便成了“香餑餑”。整改后,刊物頁碼變薄,起發字符增加,收稿標準提高,版面費也隨之水漲船高。尤其是思政類稿件,版面費往往比其他專業高出一大截,刊期也相對較晚。這對于許多作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4、專業本身的局限性
思政專業本身是“又紅又專”的領域,研究需求旺盛。然而,正是這種熱門也帶來了問題。研究人數眾多,但選題卻相對有限。而且思政領域的研究內容相對固定,創新空間較小。大部分思政文章往往只是對同一觀點反復闡述,缺乏新意,這使得許多論文難以被出版社接收。
二、思政類論文的破局之路
盡管思政類論文發表面臨諸多困難,但并非沒有出路。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破局方向:
1、謹慎選擇投稿刊物
雖然許多刊物對思政類稿件持謹慎態度,但仍有一些刊物愿意接收。例如《才智》《吉林教育(黨政與思政版)》等。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能收思政稿件并不意味著一定能發表。在選擇投稿刊物時,要充分了解刊物的風格、要求和偏好,避免盲目投稿。
2、提升論文質量
在競爭激烈的發表環境中,高質量的論文更容易脫穎而出。作者應注重論文的選題、論證和表達,力求在有限的研究空間內挖掘出新的觀點和視角。同時,要嚴格遵循學術規范,避免出現任何可能引起爭議的內容。
3、拓展研究視野
盡管思政領域的研究內容相對固定,但也可以通過與其他學科的交叉研究來拓展視野。例如,結合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論,對思政問題進行新的解讀和分析。這種跨學科的研究方式可能會為思政類論文帶來新的生機。
4、利用學術交流平臺
參加學術會議、研討會等活動,不僅可以拓寬人脈,還能及時了解思政領域的最新研究動態和熱點問題。通過與同行的交流和合作,可以獲取更多的寫作靈感和發表機會。
三、思政類論文發表的避坑指南
在投稿過程中,還有一些方向是雜志社比較避諱的,希望以下內容能為大家提供一些參考:
- 避免過度政治化:雖然思政類論文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但過度政治化的表述可能會讓編輯產生反感。應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以客觀、理性的態度闡述觀點。
- 避免重復性研究:在選題時,要充分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避免重復他人的研究內容。力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
- 避免敏感話題:一些可能涉及敏感問題的內容,如對政策的過度解讀、對社會現象的片面批判等,都應盡量避免。要確保論文內容符合主流價值觀,不引發不必要的爭議。
總之,思政類論文的發表雖然面臨諸多挑戰,但只要我們找準方向,提升質量,積極拓展思路,就一定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發表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