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看俄烏戰(zhàn)爭,會發(fā)現(xiàn)美國和歐洲其實是兩種態(tài)度。美國的態(tài)度比較現(xiàn)實,就是要從中牟利,民主黨覺得讓他們繼續(xù)打有利,于是此前各種援助忙到飛起。換共和黨執(zhí)政,覺得這場仗打成這樣,自己其實虧了,民主黨算盤打錯了,那就趕緊走人,敦促和平。
反觀歐洲各國,他們自始至終就擺明了要烏克蘭死磕到底,不計成本要把俄羅斯打趴下。相信如果歐洲各國足夠強大,他們甚至敢親自派兵把俄羅斯肢解了。這與美國的態(tài)度完全不同。
雖然歐洲人與俄羅斯共同生活在歐洲大陸,但是歐洲各國對俄羅斯仿佛有著刻骨的仇恨,為什么會這樣呢?
如果把歐洲大陸比作一棟合租公寓,俄羅斯就像那個總被鄰居投訴的房客。西歐國家在客廳開紅酒派對時,總覺得東邊那個大塊頭在廚房磨刀;俄羅斯端著伏特加想加入聊天,卻總被當成危險分子。這出持續(xù)千年的"鄰里糾紛",要從幾個關鍵矛盾說起。
一、宗教分家,各過各的(988-1453)
公元988年,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做出改變歷史的決定:他跳進第聶伯河受洗,讓羅斯人集體改信東正教。這就像原本同住一個院子的兄弟突然分家,西歐天主教和東歐正教從此各立門戶。當羅馬教皇發(fā)動十字軍東征時,東正教的君士坦丁堡反而在1204年被基督徒自己攻破——這種宗教背叛,讓俄羅斯人至今耿耿于懷。
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后,莫斯科自封為“第三羅馬”。這好比合租公寓里最年輕的租客突然宣布要當二房東,氣得西歐鄰居們直跳腳。伊凡雷帝時期,俄羅斯開始用雙頭鷹國徽,一個頭盯著歐洲,一個頭看著亞洲——這種"吃著碗里看著鍋里"的姿態(tài),讓鄰居們總覺得他想多占房間。
二、你搶我地盤,我拆你家門(1700-1945)
彼得大帝在1700年開啟西化改革,就像村里暴發(fā)戶突然穿起西裝。他建圣彼得堡、派留學生、引進技術,但西歐貴族們私下嘲笑:"穿燕尾服的北極熊還是熊"。當俄羅斯軍隊在七年戰(zhàn)爭(1756-1763)中差點打進柏林,德國人開始相信:這個鄰居學文明不是為了交朋友,而是為了搶地盤。
拿破侖1812年遠征俄羅斯,結果60萬大軍只剩3萬人逃回。這出“反殺戲碼”讓西歐第一次意識到:東邊這個鄰居不僅會拆門,還能把入侵者凍成冰棍。但真正讓歐洲睡不著的,是沙俄像推土機般的擴張——200年間吞下芬蘭、波蘭、高加索,活脫脫的"合租公寓吞并王"。
到了二戰(zhàn)時期更魔幻:斯大林和希特勒先簽密約瓜分波蘭,轉頭又成反法西斯盟友。這種反復橫跳讓鄰居們形成條件反射:只要俄羅斯示好,先檢查自家門鎖。
三、冷戰(zhàn)廚房里的“熱戰(zhàn)”(1945-2022)
二戰(zhàn)后歐洲變成“兩室一廳”,北約和華約各自拉幫結派。俄羅斯在自家廚房(東歐)搞裝修,西歐就在客廳裝防盜門(馬歇爾計劃)。1968年布拉格之春,蘇聯(lián)坦克開進室友家"幫忙打掃衛(wèi)生",嚇得其他鄰居連夜加固門窗。
蘇聯(lián)解體后,北約不斷東擴就像把俄羅斯的舊家具往外扔。1999年接納波蘭、2004年收留波羅的海三國,俄羅斯感覺自己被逼到墻角。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好比前室友突然回來搶走電視機——雖然電視機原本就是人家的,但現(xiàn)住戶覺得這是入室搶劫。
現(xiàn)在的俄烏戰(zhàn)爭,本質上是千年恩怨的“廚房大戰(zhàn)”。歐洲一邊砸俄羅斯的天然氣灶臺(能源制裁),一邊擔心自家暖氣被斷供。德國前腳給烏克蘭送頭盔,后腳偷偷買俄羅斯打折天然氣,活脫脫現(xiàn)實版"又怕兄弟苦,又怕兄弟開路虎"。
從十字軍東征到北約東擴,每個歷史欠賬都在新時代變成高利貸。俄羅斯覺得北約抵近部署是刀架脖子,歐洲覺得俄軍演習是要掀桌子。盡管再仇恨俄羅斯,2022年歐盟仍進口超過1500億立方米俄羅斯天然氣,他們恨俄羅斯,又離不開俄羅斯。
如今的歐洲公寓里,老租客們正把俄羅斯房間改造成儲物間(能源轉型),而俄羅斯在陽臺上搭起新灶臺(轉向亞洲)。但共用同一片屋檐的現(xiàn)實不會改變。其實他們要學習中國的生存智慧——求同存異。不過,西方這幫野蠻人,靠殖民發(fā)家致富的貨色們,學不會這個。
所以,火藥桶會繼續(xù)冒煙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