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AI飛速發展,DeepSeek大熱,甚至在春晚舞臺出現了能跳舞的AI機器人。不過AI也滋生了一些亂象,比如用來撥打騷擾電話的AI機器人。
這一現象在今年的央視315晚會上被曝光,成為第七個被揭露的行業亂象。
據315晚會報道,過去一年多來,互聯網上出現了大量所謂“外呼”業務的廣告。這些外呼公司的核心業務是幫助商家向手機用戶撥打營銷電話,俗稱“電銷”。這些公司打著“高效觸達用戶”“精準拓客”等旗號招攬生意,甚至宣稱可以通過AI智能機器人撥打營銷電話。
根據這些“外呼”網站上的聯系方式,315晚會記者前往多地進行調查。調查發現,使用人工智能機器人撥打營銷電話已經成為行業主流。這些AI機器人不僅不知疲倦,可以日夜不停地撥打營銷電話,而且其輸出的聲音由真人錄音制作而成,讓接聽用戶難辨真偽。
在一家名為某某擎的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里,負責人展示了一套正在測試運行的系統后臺。一家口腔醫院的智能機器人的話術呈現在電腦屏幕上,每句話都設有相應的觸發關鍵詞。一旦消費者說了相關的語句,智能機器人會轉到對應的回復內容。負責人表示,“AI種類分得很廣,這種是純外呼AI,AI在前期,相當于無限接近一個真正的人幫你呼叫這個電話。”
AI電話機器人的發展可以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當時的技術還非常初級,主要用于簡單的自動應答系統。隨著計算機技術和語音識別技術的進步,AI電話機器人逐漸具備了更復雜的交互能力。
進入21世紀,隨著深度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突破,AI電話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2010年代,AI電話機器人開始廣泛應用于客戶服務、電話營銷等領域。特別是在電商、金融、教育等行業,AI電話機器人因其高效、低成本的特點,迅速成為企業的重要工具。
然而,隨著AI電話機器人的普及,其濫用問題也逐漸顯現。一些不法分子利用AI電話機器人進行詐騙、騷擾等違法活動,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此次315晚會曝光的AI騷擾電話問題,正是這一現象的集中體現。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無論是外呼智能機器人,還是真實的電話營銷人員,不經消費者同意撥打這類營銷電話,都屬于違法行為。然而,這些外呼公司往往通過虛擬運營商(虛商)獲取大量“小號”,這些號碼沒有實體手機卡,也不需要實名認證,從而規避了法律監管。
虛擬運營商發售的11位手機號碼,大部分以17或16等數字開頭,被業內稱為“小號”。這些從事外呼業務的公司,從虛擬運營商購買“小號”,利用獲客軟件偷取消費者電話號碼,再加上外呼智能機器人的科技加持,市場上外呼公司的電話銷售產業鏈條就這樣快速形成。
3月16日凌晨,工業和信息化部官方微信公眾號“工信微報”發文,稱工業和信息化部連夜部署查處“3·15”晚會曝光問題。
針對“3·15”晚會曝光的智能機器人撥打營銷騷擾電話、虛商實名制要求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工信部高度重視,連夜組織北京、上海、廣東等地通信管理局對涉嫌違法違規主體進行調查處置,責令基礎電信運營商立即關停涉事線路、對涉個人數據信息有關情況進行核查,督促互聯網平臺企業全面清理違法智能外呼軟件銷售推廣信息。
同時,工信部將持續采取有力措施,強化對基礎電信運營商、虛擬運營商、呼叫中心企業的監督檢查,嚴厲查處違法違規企業,加大曝光力度,積極配合有關部門依法打擊網絡黑灰產業等違法犯罪行為,全力營造安全健康的信息通信消費環境。
你接到過AI機器人的騷擾電話嗎?315晚會曝光后,工信部連夜查處。AI技術本來是要提升我們的生活水平的,而非用于騷擾電話這些非法產業。未來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AI電話機器人有望在更多領域發揮積極作用。但與此同時,如何加強監管、防止濫用,也將成為社會各界共同面臨的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