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產生動力,危機帶來生機!這一點在華為身上體現的可謂是淋漓盡致,美方近幾年多輪制裁給華為帶來不少壓力和危機,然而華為卻變壓力為動力、變危機為生機。
可以說,如果不是美方的步步相逼,華為的麒麟芯片還不會自產、鴻蒙系統還沒這么快問世。如今,又輪到微軟出手了,華為再次面臨艱難時刻,應該又要實現跨越了!
在美方實施制裁以前,華為沒有布局芯片制造相關,因為當時大家都非常相信全球化分工,所以華為海思主要進行了麒麟芯片的設計,制造就交給臺積電負責芯片代工。
然而,美方不按套路出牌,直接讓臺積電停止給華為代工麒麟芯片,導致華為陷入無芯可用的艱難局面。結果,華為終于僅用三年多時間,實現了自產麒麟芯片的回歸。
如果不是美方制裁相逼,恐怕華為還不會布局芯片制造,還會繼續讓臺積電給代工。
當時,美方不僅斷供芯片等硬件,還對不少軟件進行斷供,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讓谷歌斷供安卓系統和GMS服務,這方面的影響也非常大,直接讓華為手機海外市場歸零。
我們都知道手機操作系統的重要性,沒有它手機就是一塊板磚,而在國外光有系統沒有GMS服務也是白搭,因為那是系統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歐美等國家都離不開它。
正是在這種壓力下,華為鴻蒙系統和HMS服務才迅速推出,冒險走出替代這一步。
當然,這也是華為未雨綢繆了好多年了,正是在任正非老爺子的危機意識下,擔心以后國外斷供提前布局,早些年華為就開始研發鴻蒙系統,才能夠在關鍵時刻頂上來。
華為之前都是做好備份,但一般不用,如果能用合作伙伴的,就堅持繼續合作使用。
芯片如此,系統也不例外,但人家要斷供,那只有替代了。結果,華為鴻蒙系統就成了繼谷歌安卓、蘋果iOS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移動操作系統,并且某些方面強于它們。
為什么說強于它們呢?因為鴻蒙系統創立之初考慮的就是萬物互聯,也就是余承東之前所說的,鴻蒙不僅能用在手機上,還能用在電腦、平板、電視、汽車、物聯網等。
如今,余承東吹的牛真的實現了,現在華為手機、平板、電視、汽車等都用上鴻蒙。
不過還有一大類沒有用上,估計大家也都知道,那就是電腦。一直以來,華為不論是筆記本電腦還是臺式電腦,都還采用的微軟windows系統,而不是鴻蒙的PC系統。
為什么呢?因為打造一個系統容易,完善一個系統生態很難,這不是僅靠華為一家就能完成的,需要相關產業鏈的伙伴共同完成的,這也是很多系統沒有做起來的原因。
之前,華為面臨的困難很多,微軟方面也沒有斷供,所以就重點打造手機鴻蒙系統和生態了,畢竟這方面的難度也很大,如果手機系統生態做起來了,電腦就更容易了。
如今機會來了,據相關消息顯示,微軟對華為的Windows授權許可將于本月到期。
重點是,美方還有意繼續擴大制裁,或將進行干涉,微軟方面也沒有繼續延續許可的意向。這就意味著,接下來華為PC電腦將無法再繼續使用微軟的Windows系統了。
微軟的Windows在全球的份額非常大,之前占到90%以上,如今還有70%的份額。
但這并不能難倒華為,因為這方面也有未雨綢繆,那就是鴻蒙PC系統,余承東去年就提到過,如今替代的時機又來了。據了解,接下來華為極有可能正式發布鴻蒙PC。
這也將是非常艱難的一步,因為推出鴻蒙PC系統容易,關鍵還要迅速完善鴻蒙PC的生態,只有系統生態完善了,系統才算真的成功,所以前期恐怕還要先兼容過渡。
對此,有外媒直接表示,華為鴻蒙再次面臨挑戰了!這次的難度也不小,但華為已經有了成功打造手機操作系統生態的經驗,相比之下打造鴻蒙PC端生態就更容易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