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連串消息,砸得我看不過來,別著急,一個個說。
先說昨晚的消息。
《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發布了,昨晚到現在,全網都在發,大家可以直接搜來看看原文,我這里直接給大家做解讀。
一共八項30條,重點提及:
城鄉居民增收促進行動、消費能力保障支持行動、服務消費提質惠民行動、大宗消費更新升級行動、消費環境改善提升行動、限制措施清理優化行動、完善支持政策。
我突然想到周五的時候金融和消費大漲的事情,看來消息已經提前透露了。
怎么理解這個事,我直接說總結:
1、增加收入。
通篇的重點是內需,既然要消費,勢必要提高收入。
所以今年各地的工資標準都會有所提升,但不會太多,畢竟要考慮企業的負擔。
除了工資性收入以外,還有一個叫做財產性收入,什么是居民的財產性收入,懂的都懂,樓和股。
所以提出穩樓穩股的初衷,一下子就連上了。
2、多維度支持和優化消費。
這也是老生常談了,就是擴大消費的以舊換新,更大滿足消費需求。
開年消費補貼的范圍擴大了,就是這方面支持的方式。
包括現在一些大廠強制下班,保證雙休的落地,也是為了支持優化消費。
還有一個,就是生育補貼,前段時間呼和浩特也出了三孩10萬的補貼力度。
接下來會有更多城市出臺生育補貼的措施,減少居民負擔,對有孩子愿意生孩子的家庭來說,是好事。
3、支持有關房地產相關需求。
這個也不新鮮了,說了又說,接下來看怎么做就好了。
核心在于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充分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潛力,允許專項債券支持城市政府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落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關稅收政策,適時降低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擴大住房公積金使用范圍等等。
我就一句話:接下來政C應出盡出,而且會加快速度。
比如深圳,已經開始了2025年的第一個救市大招了。
這一次是有關公積金貸款的,這次調整的部分在哪里呢?
第一,公積金最高額度提升到231萬元。
一是上調最高(基礎)額度:個人申請,最高額度從50萬元提高至60萬元;家庭申請,最高額度從90萬元提高至110萬元。
二是調整最高額度上浮情形和比例:購買本市首套房,上浮比例從20%提高至40%;
有兩個及以上子女(含未成年子女和在全國范圍內無住房公積金貸款記錄的成年子女)的家庭在本市購房,上浮比例從10%提高至50%;
新增購買本市保障性住房上浮情形,上浮比例為20%。
同時符合多種上浮情形可累加上浮比例,最高可上浮110%,即個人最高可貸126萬元,家庭最高可貸231萬元。
記住關鍵點,公積金額度上調了,如果滿足條件的家庭,基本上可以理解為買一套剛需房子,300萬來計算的話,2成首付,240萬貸款,基本上公積金貸款95%以上能覆蓋了。
第二,可貸款額度提高到賬戶余額的16倍。
《貸款補充規定》將可貸額度從原本賬戶余額的14倍提高至16倍,同時不超過上述最高額度。
簡單理解,可以16倍,但不能超過上面最高的231萬。
也就是說你的家庭公積金余額為10萬,你也是多子女家庭,但最多也就是10*16=160萬。
就是額度雖然提高,但也要你們的公積金余額夠多,才能達到最高的額度。
第三,調整最低首付款比例。
以前是首套20%,二套30%,現在不區分首套和二套,一律是20%。
但如果你是買的是保障性住房,那首套最低是15%。
有必要提醒一句,深圳現在首套房,走商貸的話,首套是15%。
也就是說走公積金的話,首付還多了5%。
第四,多子女家庭購買第二套商品住房適用首套房政策。
多子女家庭在本市已擁有一套住房的情形下,若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第二套商品住房,可適用首套住房公積金貸款政策。
簡單理解,就是你孩子多,家庭已經有第一套房了,現在想買第二套房,走公積金貸款,依然是首付20%,利率也按照首套房來計算。
不過記住啊,這個只適用于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就不算了。
其實還有第5點,我覺得不是最重要的,就先不提了。
直接先說結論吧:
肯定的是,這是好消息。
但力度只能說,不能覆蓋大部分人,懂吧。
畢竟這要求和條件擺在這里,能符合的人群不算多。
一個是家庭的公積金繳納余額要夠多,基本上要么大廠、要么體制內、要么你們家庭繳納的年限夠長,且從來沒有取出來過。
第二個是多子女家庭,像丁克、只有一孩,上浮比例也不大,還有就是還要買保障性住房的,享受的上浮比例才足夠大。
很多要求擺在這里,針對的人群其實也很明確。
但不管怎么說,這都是好的開始。
之前我記得我說過,已經收到小道消息,其中一個就是公積金額度的提高,現在看來是兌現了。
那就還剩下第二個消息,深圳會限時取消限購。
如果這一招出來,會比公積金額度提高要震撼很多。
我覺得這個依然是值得期待的,現在會剛開始,而會上的表態也是清晰、明確的,接下來無非就是看什么時候出來而已。
大家可以跟我一起期待一下。
深圳打樣之后,其他城市會怎么執行呢?
我認為也都是在原有的政策上,進一步去加碼。
之前蘇州就出了個政策,在我看來是挺猛的。
3月10日,蘇州出了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購房政策。
出了一個叫做“三低一寬”的特色化金融產品,即低首付,低利息,低月供,寬期限,再疊加人才房票政策。
低首付就是15%的首付,低利息是按照現在首套房的利息,最低3%。
重點在低月供和寬期限這里。
舉個例子:
你買一套300萬的房子,15%的首付,3%的利率,假設你符合人才房票的政策,人才房票抵扣了10萬,那你首付就是300萬*15%-10萬=35萬。
你需要貸款的金額是255萬,3%的利率算下來,月供是10750元。
但現在有特色金融產品,你只需要前面5年,每個月出100塊的本金,加上利息一共是6475元,那月供比之前就少了4000多塊。
壓力瞬間就減少了,這就是最大的不同。
其實你可以簡單理解,前面5年就是先息后本的方式,5年后才開始還本金。
這個招數的亮點就是減少你前面5年還月供的壓力。
但本金該還的還是要還的,只是在后面才還,也就是說后面25年,你要還的本金+利息會更多。
那這招是忽悠嗎?
我覺得不算,畢竟是蘇州這個城市,你換做北上廣深,我相信大家都樂意接受這種方式。
這里有幾個原因:
第一,如果你買的城市是有價值、核心地段的好房子,5年后你真的覺得不會漲嗎?
只要確定這個房子未來能漲,那前面5年當然是錢還得越少越好,畢竟月供也是你持有成本的一部分。
第二,這里還有通脹因素的存在。
不管任何時候,長期通脹都是共識。
現在的購買力和5年后的購買力可能是一樣的嗎?
只要通脹存在,那就是現在的錢值錢,未來的錢不值錢,那你現在少還點值錢的錢,就是好事。
重點是,現在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已經多次提及,去年12月提了,今年3月也提了。
包括赤字率提高到4%了,信號還不明確嗎?
所以只要第一點是確定的,那這個方式就是好事。
蘇州的這一招,其實再往深了想,就是客戶和銀行的一種對賭,大家du的就是未來5年,房價到底漲還是跌,物價到底上還是下。
但現在的局勢,我覺得很清晰。
大國博弈下,我們的國運苗頭初現,高科技的爆火、人工智能的崛起,老美那邊的爛攤子都代表我們在25年開始有新的轉折點。
投資這件事,往大了說,是國運,往中了說是城運,往小了說家庭的長線持有。
只要相信國運、選好城市、長期持有,這件事情的贏面就到了90%。
現在不少城市都開始出招,信號也越來越明顯了。
今年的主題,從去年9月到12月再到3月,一次次的強調,一次次的表態,只是有人還是不相信而已。
那接下來,就是一個個招數的落地,一點點的成交回暖,一點點的價格反彈。
這個世界說簡單也簡單,總是一小批相信的人先入場,然后一大批人跟著入場,最后沒入場的在罵罵咧咧。
可是最后先賺到錢的,都是最先入場的,跟著喝點湯的是跟著入場的。
而沒入場的,因為沒賺到錢,又開始罵罵咧咧。
我覺得買房這件事,其實真的越來越清晰了。
我從來不相信一個國家經濟是發展的,但大城市的房價是不漲的。
我也不相信cpi是穩步上升的,貨幣量是越來越多的,但是房價是一動不動的。
唯一值得我們個人做好警惕的無非是:
1、選到核心的城市、核心的板塊和好的房子。
2、做好長持的準備,房地產賺快錢的機會是沒有了,投機的思維不要有,但長期持有,還是家庭保值+增值的最好選擇。
3、預留好你的現金流,為什么很多人在房子上賺到錢?
因為房子和大A最不同的是,你今天買了,明天不能賣,你也不可能今年買了明年就賣。
正因為房子沒有那么強的流動性,你持有時間越長,收益就越高。
所以你要做的,還是量力而行,預留現金流,然后做時間的朋友。
我認為今年確實是到了樓市的一個轉折點,因為新的游戲規則正式到來。
從去年到今年,有一系列的政策和調整,很多人其實是看不太明白的。
這種不明白落到個人其實就是:
房價到底能不能漲啊?房子還能不能買啊?
我這套房子會回暖嗎?要不要止損賣掉了?
我現在是該買,還是賣掉算了?
以上這些疑問的本質,是你看不懂大的方向,也分析不了趨勢,還不會判斷你自己手上這套房子的價值。
那如果你想搞明白以上這些問題的,可以掃碼加我微信,我最近的一場閉門直播,都把大家最關心的這些話題給你們分析清楚了。
尤其是3月以來的會議和表態,包括趨勢分析,都在閉門直播做了詳細的解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