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 圖源網絡
正本清源:胡適到底是不是漢奸?
文/海北尬生
這篇文章是對3月14日十一維文章"對湖南師范大學官方微博的網絡圍毆,讓我有種巨大的荒謬感"的補充。詳細的來由請直接看上一篇文章。說實話,這也是一篇憋了很久的文章:我早就研究過這個問題,也早想為胡適正個名,只是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
所以我們單刀直入:他是不是漢奸?
答:不是。
胡適在抗戰前期的確把事情看得很悲觀,像當時的絕大多數中國人一樣,他也認為中國在打一場必輸無疑的仗。畢竟當時是九一八事變剛剛發生到淞滬抗戰前,李頓調查團之類的全都站在日本人一邊,誰能看到德國襲擊波蘭、日本人偷襲珍珠港、美國的租借法案、兩顆原子彈?要是真有人能看到這,我覺得這甚至都不是政治家,這真是活神仙。
雖然如此,胡適也從來沒有說過投降。他的確發表過一些言論,呼吁民眾冷靜、客觀看待國聯和政府簽訂的停戰協議,但也僅此而已。所謂“我情愿亡國”,其實是斷章取義的結果:當時,董時進發表一篇文章說“到必要時,我們正不妨利用百姓的弱點,一使軍閥慣用的手段,去榨他們的錢,拉他們的夫。反正我們的百姓好對付,能吃苦,肯服從,就拉他們上前線去死,盡其所有拿去供軍需,他們也不會出一句怨言。”胡適看了以后氣不過,撰文反駁,曰:
“如果這才是救國,亡國又是什么?董先生說的“我們”究竟是誰?董先生是不是“我們”的一個?“他們”又是誰?董先生又是不是“他們”的一個?這樣無心肝的“我們”牽著無數的“好對付,能吃苦,肯服從”的“他們”“上前線去死”,——如果這叫做“作戰”,我情愿亡國,決不愿學著這種壯語主張作戰!”
胡適的真實想法是什么呢?他覺得戰爭不可避免,中國雖然沒有勝算,但也需要面對——他寫了不少文章,批評南京政府的不抵抗,不交涉,以及對日秘密外交;他認為日本人不可能通過武力征服中國,如那篇引起爭議的《日本人該醒醒了》,魯迅曾經為其中的一句話“反過來征服中國民族的心”生氣過、撰文反駁過,但是通讀全文卻發現,此文分明是站在中國人的立場說話,后來魯迅也承認自己說錯了話。
胡適 圖源網絡
最核心的則是這樣的認識:“在最近期間,日本獨占東亞,為所欲為,中國無能抵抗,世界無能制裁”,卻“在一個不很遠的將來,太平洋上必有一度最可慘的國際大戰,可以作為我們翻身的機會”(1935年致王世杰的信中)。所以胡適的意見就是我們先暫時低頭,把“最近期間”熬過去,熬到那“不很遠的將來”。至于這個不很遠究竟是多遠,胡適一開始給的是50年,但到了寫信給王世杰的時候,已經被壓縮到了十年——1935年后的十年。這是多么精準的判斷。
低頭該如何低頭呢?這個胡適并沒有詳細說,他關注的核心首先在于停戰停火。有些人說他所要做的是承認偽滿洲國,這一點存疑,因為胡適的全文是“只有這樣的條件下才能承認滿洲國:“日本只有在達到這樣的條件下才可以考慮承認偽滿獨立:日本在中國完全撤軍;日本在大陸地區的治外法權及租借等一切特權全部廢除。日本重返國際聯盟。中日之間締結和平條約,且需蘇聯擔保。中日之間建立經濟上的提攜。”在此之后,還加上了“滿洲可以公投表決復歸中華民國”的條件——實際上,1944年,山窮水盡的日本向中國提出的繆斌工作“最大讓步案”也無非只有前兩條。因此,胡適的那些話根本沒有可能被日本人承認,這一點胡適不會不知道。所以這些話打個比方就是:甲和乙求婚,乙說“等我死了以后吧”,請問這話該被理解成乙在拒絕甲,還是該理解成乙在和甲商量配冥婚的事?說白了,他只是在禮貌的拒絕日本人的要求而已,只是這個禮貌,有些人看不穿,有些人看穿了卻不容。
無論如何,胡適在此時已經有了一個抗戰的準備,也真正形成了“苦撐待變”的思想。他說要不顧一切謀得十年喘息的機會,但也說了,如果這個努力失敗,就要“必須不顧一切苦痛與毀滅,準備三四年的亂戰,從那長期苦痛里謀得一個民族翻身的機會。”胡適甚至還考慮了“一切苦痛與毀滅”究竟具體指什么:第一,“沿海口岸與長江下游的全部被侵占毀滅”;第二,整個華北的失陷,“以致冀、魯、察、綏、晉、豫的淪亡,被侵占毀壞”;第三,“長江的被封鎖,財政的總崩潰,天津上海的被侵占損壞。”事實證明,這些預判都極度精準。但雖然如此,他仍然堅持“中日必有一戰”,主張仍然要積極面對。
上面說的這些都是胡適真正的言辭。問題來了:我們就算是不能說這是一個主戰派的言論,我們能說這些是漢奸言論嗎?漢奸會說“投降,然后積蓄50年的力量,“趁此實力可以一戰之時,用外交收復新失之土地,保存未失之土地””嗎?
胡適 圖源網絡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問題:低調俱樂部。這個問題也會展開說一說。
最核心的問題就是:低調俱樂部究竟是什么?胡適究竟在里面干了什么?
我們先看梅思平在戰后做的供詞:“(1937年7月)28日北平事變發生,已知收拾之不易,及“八一三”事起,余以寓居近明故宮飛機場,因周佛海家有防空壕,遂移居周家。時陶希圣亦從廬山返京,不得返平,亦滯留周處。二三日后,顧墨三(顧祝同)、熊天翼(熊式輝)、朱一民(朱紹良)、李師廣(李名揚)、羅君強諸君偕來同住,均以有防空壕也。時高宗武住頤和路,胡適之住留英同學會,皆日相往來,每每十數人相聚,閑談時事,顧、熊、朱諸君皆高級將領,不便多發言,余等文人一致主張早日了結為好…”
同時,周佛海的供詞是:“梅思平、陶希圣住在我家里,高宗武也常來。那個時候胡適之也偶然來,他聽見我們發表和平的意見,說笑話道:外面的調子都是很高,你們的調子都很低,你們這個地方可以叫“低調俱樂部”。
羅君強表示,當時,除了胡適之外,陳立夫也是經常來,甚至連剛出獄的陳獨秀都“來過幾次”
所以我們的結論就是:所謂低調俱樂部,無非是指在周佛海家里躲空襲的那一群人。他們沒有任何統一的政治見解,也沒有任何預先的商量,就是來躲空襲。來的人很多,除了后面真正當了漢奸的高宗武、梅思平、羅君強、周佛海、陶希圣,也有顧祝同,熊式輝,李明陽,朱紹良,陳立夫,陳獨秀這些無辜人士。
低調俱樂部里從來就沒有什么共識。到了后面,熊式輝有一次直接把周佛海叫到富貴山大本營的一個地下室,說“西南地區某要人”說他是反戰集團的首領,以后要小心,少說話云云。除了極少數人,絕大多數人就是去躲空襲的,空襲解除就完事了。
那么,胡適是極少數人嗎?
答案藏在梅思平的判決書里。對這些漢奸的審判是非常嚴謹的,比如說丁默邨的判決就被駁回了一次,理由是他除了漢奸罪行之外,同時還有殺人行為,這兩個罪名不應該被合并在一起。梅思平的判決書里就說到,當時在低調俱樂部里組織和談的,只有“高宗武、陶希勝、周佛海、梅思平”四人——甚至連羅君強都沒有,盡管他后來的確落水當了漢奸。這是決定性的證據,但偏偏這個史料非常少見,如果有興趣,可以買一本《審訊汪偽漢奸筆錄》找一下。
而且更加關鍵的是,恰恰是在低調俱樂部的這段時間里,胡適徹底完成了向主戰派的轉變。淞滬會戰給了胡適極大的鼓舞。1938年9月8日,他準備赴美國大使任,汪精衛,周佛海等人過來給他送行,胡適卻說:“我們八月初做的‘在大戰前作一度最大的和平努力’工作,是不錯的。但我們要承認,這一個月的打仗,證明了我們當日未免過慮。”“我已不再祈望和平,這一個月的作戰至少對外表示我們能打,對內表示我們肯打,這就是大收獲”。1948年,回憶這段對話,胡適又補充說:“那天,我明告精衛、宗武、希圣三人,我的態度全變了。我從此走上了‘和比戰難百倍’的見解”。
胡適 圖源網絡
當然,真正的歷史學家也早都知道這些事。今天介紹汪偽政府,最權威的著作,就是復旦大學余子道先生的《汪偽政權全史》。因為余先生的存在,復旦大學至今都是研究這些偽政府的最核心的地方。他是這樣寫胡適他們這些人的:顧祝同等人“走上抗戰戰場”,陳布雷始終“堅持在抗戰陣營里”,胡適“不久出任駐美大使,以‘苦撐待變’鼓勵國人堅持到底”,真正的漢奸,只是周佛海、高宗武等人。他也認為胡適這些人只不過是感到悲觀和缺乏信心而已,但都還是能堅持民族大義的。所以,余先生他們也不認為胡適真的就是漢奸。只是可惜我們今天再看這段歷史,很多人不是靠余先生他們的書,而是靠B站上的某些視頻。
最重要的是,胡適對于抗戰做出了不可抹殺的巨大貢獻。這就是余先生所謂“出任駐美大使”了。
在駐美大使任上,胡適最核心的任務是負責助美貸款的籌集和發放。這項工作其實很難。且不提美國當時處于中立狀態,向交戰國輸送物資有重重限制,美國民眾本身就不太感興趣中國的戰爭,李頓調查團給的那種“中日都有錯,原因很復雜”的論調其實是西方人的普遍觀點。所以胡適既要做通美國政府的工作,更關鍵的也是要做通美國民眾的工作。這絕非易事,他的上任王正廷先生也是外交老手,籌款竟在很長時間里顆粒無收。
對于民眾,胡適的做法就是演說。9月26日,他剛到舊金山,草草吃完午飯后就開始了第一場演說,29日、30日又是各有一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2月4日,他在紐約摩尼俱樂部演講時身體不適,竟導致心臟病發作,差點交代在講臺上。胡適自己說過:“到紐約六個月,只看一回戲,看一回電影,連老朋友過紐約,都顧不上照應。”他的確如此忙:不完全統計,他一共演講400多次,講題全都是關于抗戰的。這樣賣力的結果就是,到了珍珠港偷襲之前,美國民眾已經普遍認為中日戰爭就是日本的侵略戰了。
當然胡適做工作的最核心還是政府高層。首先是借款,赴美后不久,他便親自簽下了2500萬美元的桐油貸款,此后,又與陳光甫先生一起簽下了一筆一筆的貸款。最終截止他離任,胡適總共籌來了6.7億美元,其中有五億美元是無需償還的。如果按照40年時一法幣兌5.3美分的匯率來計算,胡適籌來的款項相當于120多億法幣,而1940年國民政府財政總收入是15.89億法幣,支出是52.88億法幣。考慮到當時至少70%的支出是抗戰軍費,我們大致就可以得到一個粗略的結論:胡適幾乎憑一己之力為他任大使的四年平了抗戰軍費的賬。
政治工作也沒耽誤。日本人也很重視他,一度派出號稱“說話機器”的王牌外交官松岡洋右當他的對手,宣戰之前胡適的對手級別也不低:正大使野村吉三郎是海軍大將,副手來棲三郎是日本加入三國公約時的全權特使。相比之下,胡適就是個半路出家的學者。但是,最終取得羅斯福、赫爾等人信賴的,恰恰是他而不是那些道貌岸然的日本人。
胡適借助日本人轟炸美國財產之類的事件,不斷地給羅斯福“洗腦”,不單讓他建立起來了正確的抗日戰爭觀念,也讓他采取措施對日本日益嚴厲的措施:凍結資產、物資禁運,而這些東西,對于深陷中國戰場拔不出來的日本人是致命的。對珍珠港事件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日本發動這場突襲,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認為日美關系已經看不到希望,日美之間的戰爭不可避免,于是決定先下手為強。胡適的作用不言而喻。國民政府也認為這一局面實屬胡適之功,而美國方面態度則頗有意思:親日“反戰”人士查理?畢爾說,美日之間的戰爭不是不可以避免的,但是,羅斯福“不幸上了那位頗為干練的中國大使胡適的當”
胡適 圖源網絡
當然,胡適也不是沒有面臨過誘惑。一筆一筆的款項,他從來沒有“雁過拔毛”。不少知名學府請他出任教授,或者請他講學術,他也都沒有同意。那些說他演講是為了自己的言論都是一些純粹出于個人利益和恩怨的牢騷,實際上看一看他當時的講題就知道他都在講什么:《算盤要打最如意的算盤,努力要作最大的努力》《中國能贏嗎?》《中國在目前危機中對美國的期望》《日本對中國的殲滅戰》…
所以這就是胡適對抗戰的貢獻。我要問:就算之前那些漢奸指控都成立,跟這個比如何?想當年,高宗武和陶希勝參加了汪偽的所有組織活動,最終只是因為反戈一擊、公布了日汪密約,就不單不被當做漢奸,反而還當作英雄看待了。請問該如何看待胡適呢?有些人是經不起查合訂本的,比如胡某進,但偏偏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查合訂本:功過一起看,所有的變化放在一起看,這個人究竟如何?
當然,想必有些人只看到標題就要點進來,也不看正文,就要在底下來兩句罵街的話。讓他們說吧,他們當然可以說,但我也要說。有一些人不愿意看歷史,卻喜歡談歷史、假裝自己懂歷史,自以為自己在網上看兩段短視頻就能得到比余先生大部頭著作都靠譜的結論。其實背后的邏輯很簡單:五六十年代,我們曾經全面打倒過胡適,但理由是什么資產階級自由化之類的,不是漢奸罪名——當時陳璧君之類的當事人都還活著,一問便知。這種人我建議我們一笑置之。
但另外一種人,恐怕就不能一笑置之:那些揣著明白裝糊涂的,明明自己心里信著另外一套東西,卻要來借助這些無中生有的東西煽動民粹的。胡適問題就說明他們的威力有多大。對于毛星火這些人,請允許我改編一篇著名的《天安門詩抄》文章來回復他們:
讀先生三月十四日微博,真為你的身體擔心,讓我給你檢查一下吧:哦,原來發了高燒,發燒引起神經錯亂。建議趕緊治療,否則億萬人民不饒。治療方法: 一、把你們的意圖寫到題目里去,大張旗鼓地講嘛!古云:人逢喜事精神爽,死到臨頭便發狂。可以再發表令人一目了然的文章。那時人們的眼睛就會閃光——紅光。同時你們的眼睛也會閃光——綠光。這樣會收效如神。除不如仙人之外,自然病除。以為上策。二、閉嘴萬年吧。大為遺憾,不能除根,引為下策也。說得對,吃我的藥;說得不對,分文不取。見笑,見笑。
- ——赤腳醫生原作,海北尬生改編
把你們的意圖寫到題目里去,大張旗鼓地講嘛!究竟是反對胡適這個已經尸骨久寒的死人,還是要反對他信仰、宣傳的那些萬古不朽的價值觀,寫出來,大張旗鼓的講嘛!到那時,我們都一目了然了!
作者:海北尬生,因其嘗求學于北海之北,每不顧環境而放尬言,故起此名也。喜航天,愛讀書,本學理工,愛好文學。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