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席卷全球的“掃地革命”中,創造自己的游戲
撰文/鄒 珊
編輯/李 季
排版/Annalee
當AI成為繞不開的熱詞,智能家居設備賽道內卷不斷加劇。在這條同質化日益明顯的賽道上,頭雁品牌卻再度破局。
3月17日,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全球智能家居設備市場數據跟蹤報告,報告顯示,2024年,石頭掃地機器人在全球市場以16%的銷量市場份額和22.3%的銷額市場份額,奪得全球銷量&銷額雙第一。
掃地,一個看似如此日常而微小的環節,卻成為了智能家居設備的一個革命起點,早已擠滿了全球眾多科技企業的身影。而在這場席卷全球的“掃地革命”中,洗牌不斷,競爭不止,茫茫紅海間,頭雁品牌卻早已創造出自己的游戲。
銷量是果,創新為因
比爾·蓋茨曾在2007年的CES(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上做過一個預言,他表示:“機器人即將重復個人電腦崛起的道路,在每個家庭普及,徹底改變這個時代的生活方式。”
誠然,人形機器人和機器狗在近兩年頻頻成為熱門話題,但不可否認的是,人形機器人走進尋常百姓家,仍有一段距離。但比爾·蓋茨的這句預言,的確正逐漸成真,至少掃地機器人行業的爆發,就是一個最為直觀的縮影。
據IDC市場報告,全球智能掃地機器人出貨量已經從2023年第四季度的550萬臺,到2023年第四季度590萬臺。
市場端的反饋同樣熱烈,奧維云網的數據顯示,2024年1-9月,掃地機器人銷額同比增長19.7%,銷量同比增長13.0%。而具體到Q3,掃地機器人7、8、9月的單月銷量同比增長的同時,購買均價也在不斷上漲。
如果說數據最直觀地反映了消費者的選擇,那么,另一個趨勢更不容忽視——過去的中國制造與如今的中國智造,正在悄悄撕開歐美品牌長達20年的壟斷壁壘。
IDC的數據顯示,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掃地機器人出貨量前十位的企業中,中國公司或中資控股公司就占了九家。
其中,石頭科技以16%的銷量市場份額位列第一,這也是石頭科技首次超過iRobot拔得市場頭籌。同時,石頭科技也是全球TOP3品牌中,唯一實現銷量正增長的品牌,銷量同比增長20.7%。同時,石頭科技以22.3%的銷額市場份額位列第一,這也是石頭掃地機器人連續第二年,在全球市場躋身銷額第一。
事實上,在掃地機器人這條賽道的潛力逐漸增大后,全球不斷有新玩家入局分一杯羹——隨著傳統家電企業、創業公司、互聯網公司等玩家先后入局,僅是中國就陸續出現約兩百個掃地機器人品牌,行業競爭已成一片紅海。但頭部品牌仍然能游過紅海,脫穎而出。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掃地機器人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正如高瓴資本此前表示,“不要小看拖地機器人,它的產品復雜度非常高,技術領域軟硬件一體,包括在工藝方面都有一些核心競爭力。”
換句話說,銷量是結果,而根源在于創新研發實力。在亮眼的成績單背后,是以數據換數據。
據了解,截至2024年6月底,石頭科技研發人員增長至786人,占公司總人數比例為37.63%,已獲得境內外授權專利共計2798項;此外,石頭科技2022、2023年全年的研發投入分別為4.89億、6.19億,而在2024年前三季度,研發投入高達6.4億元,已超2023年全年總額。
具體至產品端,從LDS激光雷達導航到AI雙目視覺避障,從5軸仿生機械手到接入GPT的智能交互系統,每一次技術迭代都在創造新的游戲規則和賽點,不斷突破傳統掃地機的功能邊界,將產品從“工具”進化為“家居智能體”。這種“代際創新”而非“微創新”的戰略,讓石頭科技先一步進入 “技術深水區”,避開了低維內卷,始終穩坐頭把交椅。
高價值出海,如何站穩腳跟?
如果把時間倒回二十年前,在歐美市場,人們更熟悉的掃地機器人品牌還是iRobot。這家成立于1990年的掃地機器人公司,于2002年研發推出全球首款吸塵機器人Roomba。在很長一段時間里,Roomba 幾乎成為智能掃地機器人的代名詞,牢牢占據著北美市場 60% 的份額。
但市場風起云涌,幾經迭代,變化悄然發生。
再看如今的北美市場,iRobot似乎早已不敵當年。據魔鏡亞馬遜市場數據分析,iRobot僅在500-800美元區間表現良好,市場份額大致在40%,而800美元以上,來自中國的企業石頭科技卻占據了57%的份額。這意味著,中國品牌不僅在撼動“iRobot們”的地位,并且不再單純依靠“性價比”優勢取勝。
iRobot的掃地機器人
尤其是在2024 年, iRobot 的出貨量同比下滑了 6%,陣地一再失守。而與之對應的是,憑借先進的激光導航技術與高刷拖地技術,石頭科技在 2024 年第二季度一度登頂美國亞馬遜掃地機品類銷冠。隨后,石頭科技在 2024 年第三季度,憑借多個新品發布,市場份額提升至 16.4%,連續兩季度排名全球第一,尤其在北美及亞太市場取得顯著增長。
而這,僅僅是石頭科技高價值出海的一個縮影。
如果說海外市場是產品競爭力的“試金石”,石頭科技已經成為中國品牌出海的領頭羊。截至目前,石頭科技的產品已經進入全球2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APP日活躍用戶數量已突破170萬。
值得一提的是,石頭科技在北歐、土耳其、德國、法國、韓國等市場,優勢更為明顯,連續多季度量額雙第一。
這背后離不開縝密的戰略。盡管海外市場看似有著難以逾越的“護城河”,但伴隨著消費者對產品自動化、智能化、環保化的需求進階,中國品牌已然憑借“雙渠道+本地化”的策略,逐漸站穩腳跟。
以石頭科技為例,從線上渠道來看,其入駐亞馬遜、eBay等國際電商平臺,同時搭建品牌獨立站,引入本地支付服務和客戶服務環節,拓寬渠道建設的同時提升客戶體驗;從線下渠道來看,石頭科技通過與零售商合作建立渠道網絡,入駐其零售店鋪以提高品牌覆蓋率。同時進一步打造了品牌旗艦店,并通過設置品牌體驗專區等,引導消費者親自操作使用產品、感受產品的性能,打造線上購買、線下體驗的閉環。
而對比之下,iRobot渠道豐富但無力營銷。iRobot在海外市場深耕多年,線上以亞馬遜為主,線下則進駐各類大型KA,渠道鋪設豐富,但當前財務困境下無力進行渠道營銷。
更為關鍵的是,如何因地制宜?
石頭科技亦給出了答案,比如針對北歐消費者偏好的極簡設計風格,推出了契合當地審美的產品,其中石頭 G20 這款產品在德國亞馬遜一經推出,便迅速登頂銷量榜,即便其價格比 iRobot 同類產品貴 30%;又比如針對北歐家庭地毯清潔痛點,石頭科技優化吸力算法,重構了海外市場的清潔想象。
曾幾何時,歐美消費者一提到中國制造,便難免質疑。但小小的掃地機,正在改變中國貨在全球市場上的印象。而像石頭科技這樣的頭部品牌,布局海外市場也絕非僅僅為了“規模擴張”,更是為了在高端市場的“修羅場”中,在技術擂臺上不斷精進,從中國品牌,走向“全球品牌”。
長期主義者才能穿越周期
從游過國內市場的紅海期,到遠征海外贏得一席之地,石頭科技持續領跑的內因,繞不開四個字:長期主義。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大部分陷入功能同質化的品牌只能通過大打價格戰,低價換量,爭奪市場。鋅刻度注意到,在不少電商平臺,仍然不乏400元到800元左右的掃地機器人。而各大社交平臺上也曾密集出現過“平價掃地僧”和“石頭平替”等平價版本掃地機器人的測評。
而這樣的表象背后,實則是大部分智能家電廠商“重營銷、輕研發”的通病。
彼時的石頭科技,選擇了逆大流而行——在追求速成的商業世界中,展現出了罕見的戰略定力,著眼長期與大局,把時間和信念投入到能夠長期產生價值的事上。石頭科技曾公開表示:“對整個行業而言,拒絕依靠價格戰和低效率重復競爭來獲取市場,才更有利于推動行業良性循環發展。”
時間和市場驗證了石頭科技的前瞻性:盡管2021年掃地機器人市場出現了短暫的價升量跌趨勢,但很快,高端高價的自清潔掃拖機器人銷額大幅提升,而低端入門級產品銷量不斷下滑。
一個根本性的原因是,價值戰才是真正的賽點。技術領先與用戶價值導向對于企業競爭力才有著決定性作用。
當行業盲目追求短期回報,或是沉迷于堆砌硬件參數時,石頭科技選擇深耕用戶需求,并將技術轉化為“解放雙手”“空間管理”等真實的用戶體驗。即便市場來到拐點,石頭科技的創新技術仍然能實現集中式爆發,這往往也是源于其幾年前甚至更久之前的系統性“播種”。
于是,用戶價值導向,與其長期主義形成共振,成為了石頭科技攻不可破的企業內核。
也正因此,石頭科技最終在日趨白熱化和惡性循環的賽場上,玩出了屬于自己的游戲,并重新定義了游戲規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