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作為人大代表,又火了。
這次不是新品,不是賣車,而是發了一篇關于“聽完政府工作報告”的感想。
看看兩會期間,雷軍的熱搜:
#雷軍談同質化競爭#
#雷軍不語只是一味謝謝#
#雷軍稱去年每賣七部手機就有一部小米#
#雷軍回應不銹鋼紙杯賣爆#
#雷軍建議優化新能源汽車號牌設計#
這每一條熱搜,都能看出來他堅定不移的走親民路線:說人話、說真話。
其實能不難發現,秘密就藏在這里。
不少人吐槽,朋友圈,越來越無聊。
不是微商,就是工作,充滿了班味兒。
小紅書,人人向往的生活,沒什么不好,
但精致的修圖,甚至“千篇一律”的筆記,很難做自己。
精裝的朋友圈,人均白富美的小紅書,為什么人們在微博上“躺平”,放棄偽裝了,越來越 “真實” ?真實的吐槽、發瘋、社死瞬間、真實的社畜生活、真實的冤種兄弟......
網友belike :
不裝了,互聯網已經沒有我「在乎」的人了。
究竟都有哪些人在玩微博啊?
會玩微博的人都很有趣!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
籠統的來講
一部分人是來發瘋的:
“朋友圈裝死,微博蹦迪”,表達了年輕人的精神狀態。熟人的世界,只能假裝做自己。人哪有不瘋的,互聯網需要有一片自留地,來表達自我,抒發情緒。
“有事直接發瘋!”
“簡直演我,上班之前先發瘋!”
“突然感覺自己隨時隨地在微博發瘋挺好的”
一部分是來找樂子的:
“微博沒意思,主要是微博上的人有意思。”
“微博一般沒什么樂子,但是一旦有樂子,就是其他平臺無法取代的大樂子。”
“為什么我不在小學的時候開始玩微博!?。。?!”
一部分是來追星的:
(以下內容來自微博追星女孩)
作為一個微博追星的女孩,我的生活里充滿了對偶像的熱愛和期待。
每天打開微博,第一件事就是去刷他們的動態,看看有沒有新發的微博、新拍的照片,或者有沒有什么活動預告。有時候看到他們發了一句“早安”或者“晚安”,心里都會暖暖的,感覺他們就在身邊一樣。就像微博上有個網友說的:“追星就像談一場永遠不會分手的戀愛,雖然距離很遠,但心卻靠得很近?!?/p>
追星不是生活的全部,但它讓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微博追星,是一種情感的寄托,也是一種生活的動力。在平凡的日子里,多了一份期待和快樂。
微博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個追星工具,它更像是一個情感的出口。
每次看到偶像發了新歌、新劇,或者參加了一個活動,我都會忍不住在評論區瘋狂打call,有時候還會和其他粉絲一起刷屏!雖然看起來有點夸張,但那種和大家一起為同一個人歡呼的感覺真的很奇妙,就像微博上有人說的:“追星最快樂的事,就是和一群陌生人一起,為同一個人尖叫。”
一部分是來圍觀的:
在微博上“圍觀”是一種非常有趣的現象,有的人看熱鬧、吃瓜、看新聞、看大事進度,
它既是一種社交行為,也是一種心理活動。
圍觀的心態因人而異,有的人是吃瓜群眾,有的人是深度參與者,還有的人則是默默觀察的路人。
明星戀情曝光,熱搜爆了:
@吃瓜小能手(資深吃瓜群眾):“我第一時間就沖進熱搜了!看到狗仔拍的照片,我立馬截圖發到閨蜜群,大家一起分析這是不是真的。其實我也不關心他們到底談沒談,就是覺得好玩,看評論區各種段子手出沒,笑得我肚子疼。微博上有人說‘這瓜保熟嗎?’,哈哈哈,太真實了!我就是來湊熱鬧的,生活太無聊了,吃瓜讓我快樂?!?/strong>
@默默觀察的路人甲(佛系圍觀者):“我其實不太關心明星的私生活,但每次熱搜爆了,我還是會點進去看看。主要是怕跟不上大家的節奏,萬一同事聊天提到,我啥都不知道就尷尬了。我看完就退出來了,不會評論,也不會轉發,就當是了解一下‘今日熱點’吧?!?/p>
@真愛粉小甜(粉絲心態):“看到熱搜的時候,我第一反應是‘假的吧!’然后趕緊去超話里看其他粉絲的分析。有人說這是對家在黑,有人說這是炒作,我越看越焦慮。雖然我知道偶像也有談戀愛的權利,但心里還是有點難受。后來我去評論區發了條 ‘非官宣不約’,算是表達一下態度吧。其實我也知道,路人根本不在乎真相,他們只是來吃瓜的?!?/p>
某網紅翻車,網友集體吐槽:
@吃瓜小分隊(看熱鬧不嫌事大):“哈哈哈,我又來圍觀翻車現場了!這個網紅之前還挺火的,沒想到這次翻得這么徹底。我看評論區有人扒出了他/她的黑歷史,還有人做了表情包,簡直笑死我了。我還轉發了一條最搞笑的微博,配文‘今日快樂源泉’?!?/p>
@路人丙(理性分析者):“我點進去看了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覺得這個網紅確實有點問題。不過我也沒發表什么評論,畢竟網上的信息真真假假,我不想輕易站隊。我只是默默點了個贊,支持一下那些理性分析的評論?!?/p>
@前粉絲小七(失望心態):“我之前還挺喜歡這個網紅的,覺得他/她挺真實的。沒想到這次翻車翻得這么徹底,我真的有點失望。我去他/她的微博下面發了一條評論,問他/她為什么要這么做,結果被刪評了。唉,感覺自己的喜歡被辜負了。”
某社會熱點事件引發爭議:
@正義感爆棚的小劉(憤怒派):“我看到這個事件的時候,氣得手都在抖!立馬在微博上發了一條長文,表達我的憤怒和不滿。我還去相關部門的微博下面評論,要求他們給出解釋。微博上有人說‘沉默就是縱容’,我覺得特別對,如果大家都不發聲,那誰來維護正義?”
@吃瓜群眾小趙(圍觀心態):“我刷到這個事件的時候,第一反應是‘又出事了?’然后點進去看了看評論區,發現大家都在罵。我也跟著罵了幾句,但說實話,我對這件事的了解并不多,只是覺得大家都在罵,那肯定是有問題的。后來我看到有人發了深度分析的文章,我才稍微明白了一點?!?/p>
@理性派小陳(冷靜分析):“我仔細看了事件的來龍去脈,覺得事情并沒有表面上那么簡單。我在微博上發了一條長文,分析了事件的多個角度,提醒大家不要被情緒帶偏。雖然我的評論區有人罵我‘洗地’,但我覺得真相往往比情緒更重要?!?/p>
某地發生自然災害,發布求助信息:
@熱心網友小張(積極參與者):“我看到求助信息的時候,心里特別著急,立馬轉發到自己的微博和朋友圈,還@了幾個大V和官方媒體,希望能讓更多人看到。雖然我離事發地很遠,但我覺得能幫一點是一點。微博上有人說‘轉發就是力量’,我覺得特別對,哪怕只是讓多一個人看到,也可能救到一條命。”
@路人小李(同情但無力):“我刷到這些求助信息的時候,心里挺難過的,但也覺得自己幫不上什么忙。我點了個贊,算是表達一下支持吧。后來我看到有捐款渠道,就捐了一點錢,雖然不多,但也是一份心意。微博上有人說‘災難面前,我們都是普通人’,確實,能做的有限,但至少不能冷漠。”
@冷靜分析者老王(理性派):“我第一時間去查了官方發布的信息,確認了事件的真實性。然后我在微博上發了一條長文,整理了目前已知的情況和可靠的求助渠道,提醒大家不要傳播未經證實的信息。我覺得在災難面前,保持理性和冷靜很重要,不能讓謠言造成二次傷害。”
博主belike :
越來越多人,開始在微博上「做人」了。
雖然有一批博主在奔走,但真正留存下來的是一批口碑好、信任度高,不追逐流量,遵循自己內心表達的博主,他們依然喜歡用文字的方式,與粉絲互相陪伴。
這類博主共同點:真實、陪伴、信任、愛惜羽毛。
「做微博,如做人」
母嬰博主:@小短腿夏醬
由于身處佛山,信息相對閉塞,較少與其他地區博主交流,導致前期發展效率不高。
但這種環境也有好處,讓其沉淀時間久,形成了不疾不徐、內容穩扎穩打的風格。
在積累粉絲基礎階段,可能沒有快速漲粉的捷徑,而是依靠長期穩定地分享母嬰相關生活點滴、個人經驗等,慢慢吸引到有相同需求的粉絲關注。
在創作上,她表示:不夸大、不隱瞞的態度,正是真誠在內容創作上的體現。
做微博和做人一樣,只有真誠地展現自我,不包裝虛假人設,才能讓觀眾看到真實的一面,進而贏得信任。
「不與流行為伍,但求持久陪伴」
時尚博主:@savislook
在這個追逐流量的當下,能做到不追流量,商業克制的博主不多了。而時尚博主,@savislook 就是其中一個。
粉絲對于她的評價是:口碑好、對商業克制、寵粉。
她在微博分享的日常穿搭,也會在評論區認真回復評論。不僅關于時尚穿搭的分享,也會分享日常出游,妝造等等。
「數年如一日,兢兢業業做科普」
健康博主 @龔曉明醫生
“今天看到一位粉絲留言,她說關注我3751天。
時隔多年她再次登陸微博,而龔醫生依然還加持進行女性健康科普?!?/p>
然后龔醫生,發起了一個關注他多久的投票,很感動的是4-10年關注的最多,第二多的居然是10年以上。
「真性情做人」
游戲博主:@厄加特特
@厄加特特,不是一個典型的游戲博主,用他自己說的話說:“我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微博里面的內容也不僅僅是游戲,有健身、養狗、論文查重、日常生活分享,甚至隨手發,還是保持了最原始的微博樣子“隨時隨地發現新鮮事”。
喜歡這類博主的粉絲,一般都是喜歡這個人,而會更加長情。
品牌belike:
不裝不爹,人設討好加分。
如果你是一名微博十級沖浪選手,你或許也會發現,
在微博,有時候「生圖」比「精修照」更容易出圈,
無心插柳的話題可能引爆話題“爆火”,有心栽花的營銷反而可能用力過猛“翻車”。
眾所周知的微博藍V“第一活人”——麥當勞,無聊了就去圍觀麥當勞的微博,總能找到樂子。
還有 日復一日渾水摸魚 @老鄉雞 咯咯噠出圈,還有自己的社交朋友圈。
真人感很強的@聯想官網 在12306崩了登上熱搜的時候,發出“為什么啊啊啊啊我要回家”。
還有前段時間,出圈的多鄰國貓頭鷹去世事件。學習APP多鄰國,宣布貓頭鷹去世登上了熱搜1位,并且在榜時長超過了5小時。貓頭鷹是是多鄰國的吉祥物,不名所以的吃瓜路人,都在好奇,怎么就去世了。
多鄰國,隨后公布了去世的原因:說是被用戶養死了。。。
解釋一下,多鄰國的貓頭鷹在日常中會根據用戶的每天學習情況,變換形態,如——
諂媚、嫌棄、焦慮、威脅等等,好久不學,就會出現“幽靈”的形態。
此次去世,多鄰國的意思就是:大家都不學習,把它給養死了。
網友也加入創造了各種“死因”,讓這個話題變得更加有趣。
這些,品牌都在用自身在證明,真實才是必殺技,千萬不要語言乏味,變成了只有算法才認識的樣子。
誠然,盡管有很多吐槽,但微博依然是大家可以暫時“放下”自己,讓自己回歸自己,真實的表達,放肆的發瘋的地方。
流量容易“偽裝”,真實最為“稀缺”。
2025,不裝了,做個真人吧!
? 「飛娛財經」用心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