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文心一言
首發 | 洞見青年·芳華青年
芳華青年:一個有獨特視野、有感情有溫度的青年朋友。說真相,傳真情,品百態人生,看芳華青年。歡迎關注我們,寫文不易,請尊重原創,轉載請聯系后臺。
李嘉誠的港口賣了。
除了滾滾而來的財源,還有悠悠眾口,不絕于耳。
站在商人的角度來看,李嘉誠是懂得投資的,也是最懂權衡利弊的,所以寧愿賣掉,也不讓自己陷入危險境地。
然而,站在國家層面,民族大義面前,李嘉誠又是一個很有爭議性的人物。無論是過往的投機,還是如今賣港口,都讓他成了一個極具爭議性的人物。
香港《大公報》開門見山,直達主題地說,《偉大的企業家都是錚錚愛國者》。按這個說法,李嘉誠并不是。
令我感到好奇的是,李嘉誠的真正國籍,至今仍是一個謎,至少很難看到官媒的報道。
百度百科給出的注釋是:中國香港企業家、慈善家,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原主席。
但是國籍這一欄,沒有出處佐證。
祖籍是廣東潮州人,出生于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我看有人說他是加拿大國籍,又有人說他是香港籍,還有人說他是英國國籍,一時間竟不知道他到底是哪國人。
于是我問AI:李嘉誠的國籍是哪國的?
DeepSeek給出的答案是加拿大;而騰訊元寶給出的答案是中國(香港)。
這兩個AI都是當前國內用戶量最龐大、數據基礎最廣泛的,沒想到同一個問題,竟然有兩個截然不同的答案。所以,他到底是哪個國家的國籍呢?
抑或是,他本身就是多個國家的國籍?
倘若他不是中國國籍,那我們說他賣國,問題是他賣的是誰的國?
不過也有新聞說,他曾公開回復過質疑,說是只有中國香港的國籍,光明正大的做一個中國人。希望真的是這樣吧!
當然了,李嘉誠除了連續21年成為香港首富之外,還有一個高高的帽子:慈善家。慈善家這個稱呼,在當今世界范圍,都已經去魅了。
以前提起慈善家,大姐都以為是大善人,是做好事的人。
但自從馬斯克曝光比爾蓋茨等人關于新冠問題的秘密時候,大家都明白,慈善家對于很多商人來說,或許不過是一層厚實的馬甲。
我前陣子看曾志偉和安志杰主演的《黑白潛行2》,曾志偉扮演的宋邦是虛構國度萊咖的黑幫老大,幫派的頭目,不僅想搞一個慈善家的稱呼,還想當上市長。
所以你看,長期以來在普通老百姓眼里,戴著慈善家的帽子的人,是多么高尚偉大的人啊!
香港企業家李嘉誠,早在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就已經發家了,但那時候還是剛起步。那會兒是英國管理香港。
直到1980年,當中英兩國展開談判的時候,香港人心浮動,不少人開始把資產轉移到國外,房價大跌。于是李嘉誠大舉進攻地產,開始走上財富收割之路。
香港回歸后,背靠大陸,面向國際,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李嘉誠的房地產事業也呈現出井噴效益,賺得盆滿缽滿的李嘉誠,繼續涉足其他行業,實現和記帝國的擴張。
所以,有人說李嘉誠是生意人,生意上的事別人無權說三道四。
可是了解過李嘉誠商業帝國崛起之路,你就會發現,沒有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繁榮昌盛,哪會有商人的生意興隆?
羊羔跪乳報母恩,烏鴉反哺盡孝心。
靠著吸吮國家營養發家致富,拿著人民心血付出走出國際,按理說最基本的企業家社會責任感是有的,可是李嘉誠此番港口問題,實在是令人惋惜,也令人嘆息。
李嘉誠賣港口的事,不僅驚動港府,也讓港澳辦和中聯辦感到意外,于是三天兩篇社評頻發,劍指李嘉誠:好好想想自己要站在什么立場、站在哪一邊?
偉大的企業家都是錚錚愛國者!官方措辭之嚴厲、態度之鮮明,實屬罕見!
為何?因為李嘉誠要賣掉的43個港口以及199個泊位,分別處于全球的23個國家和地區。而這里面的荷蘭的鹿特丹港,埃及亞歷山大港和巴拿馬運河位置極為重要,貿易量也非常大。
尤其是巴拿馬運河,承擔全球約6%的海運貿易量,可謂是美洲東西海岸之間貿易的咽喉,中國在此的貨運量占比更是高達21%!
巴拿馬政府在1997年收回巴拿馬運河控制權后,和記黃埔通過與巴拿馬政府簽訂特許經營協議,獲得了這兩個港口的經營權,為期25年。
在2022年到期之前,和記港口再次獲得這兩個港口25年的運營權,將控制權延長至2047年。
意思是還有22年之久。
從地理位置來說,巴拿馬運河地處全球航運的黃金水道,也是中國企業拓展拉美市場、維護“一帶一路”物流安全的重要支點,更是中美博弈的籌碼,可是李嘉誠連猶豫一下都沒有,直接雙手送給美國財團貝萊德資本。
從交易時間點來說,中美博弈已經到了白熱化階段,現在特朗普是在大力推行孤立主義戰略,美國從過去的全球化擴張轉為進行收縮,而我們過去一直在推行的一帶一路戰略,則反過來是在繼續推動和維持全球化,使全球貿易盡可能不出現倒退。
而李嘉誠這時候交易,不得不令人遐想。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分析過,李嘉誠想遠離政治,以敏銳的眼光甩賣出售,落袋為安。
不過這種大宗交易,還涉及多國,按照正常程序,肯定是要同政府召會,得到審核同意。
但根據后面香港和中聯辦的發文可以看出,李嘉誠或許是先找買家溝通交易,再通過媒體放風知會,而官方是沒有提前知道他的這筆巨量交易的。
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李嘉誠混跡商場幾十年,如今已經97歲高齡,對于商業交易規則不可能不知道。
所以我查了一下才明白,原來巴拿馬運河運營的主體并非香港和記集團,而是注冊在海外的子公司。這也就說得通了!
那么,李嘉誠的港口為何不賣給中國呢?
從商業邏輯上看,李嘉誠這次的交易金額,或許遠超市場價。以228億美元成交,對應50倍市盈率,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按照這個數值計算,被出售的港口年利潤僅約40億港元,交易金額相當于未來50年收益總和!
這些港口如果賣給中國,不一定能給到這么好的價格,尤其是打包出售的還有很多并不是很重要的,能找到有實力、有愿意給高價的接盤俠,不容易。
而為何美國的貝萊德資本愿意高價接手呢?因為貝萊德CEO芬克與白宮關系密切,交易被指可能配合美國對華遏制政策,說白了,對方的目的并非商業行為,所以溢價也得買下來!
而從地緣政治來看,李嘉誠位于巴拿馬的港口如今正處于中美博弈的重要位置,也是特朗普點名要“搶占”的地方。
李嘉誠作為國際商人,生意在全球,尤其是西方資產的布局非常多,他沒必要得罪美國。反而把美國伺候好了,對于他的商業帝國便利性有非常大的好處。
同美國財團建立起友好的合作關系,為日后的發展打下“友誼”的基礎,李嘉誠是懂得權衡利弊的。
同時,此次售賣并不包含香港、深圳及內地的核心港口,其實就是留一手。不僅可以為日后和對手博弈留下籌碼,也可以留下資產同內地政府建立關系。
不得不佩服,老謀深算的李嘉誠,兩頭通吃,其商業策略之精明,可見一斑!
可惜的是,他的如意算盤大概率沒算到,港府和國家這么快出手,國務院港澳辦及《大公報》等官媒連續發文批評該交易“絕非普通商業行為”。
文章批評長和交易“是沒有腰骨的跪低”,“是唯利是圖、見利忘義,漠視國家利益、民族大義,背叛和出賣全體中國人”,“在大事大節大義前應當三思,好好想想自己要站在什么立場、站在哪一邊”。
大公報的《《偉大的企業家都是錚錚愛國者》》拿出典型企業家寫道:任正非帶領華為頂住全球供應鏈斷裂的沖擊,在被切斷高端芯片供應的絕境中啟動“南泥灣計劃”,用英勇行動詮釋了何謂“站著抗爭”,守護了中國通信產業的技術主權,向世界宣告中國企業不會在強權面前屈膝。
還有許多企業家將被列入美國所謂制裁名單視作登上“光榮榜”,將外部打壓轉化為自主創新、突破發展的戰略契機。
比亞迪、寧德時代、科大訊飛、大疆,一個個拼搏勝利的故事彰顯著企業走向成功、走向偉大之路。全文沒有提到一句和記,卻將李嘉誠的臉打的啪啪響!
只不過,深陷輿論漩渦的李嘉誠,是否能回頭,做一個錚錚鐵骨的民族企業家呢?
——當然,前提得是他承認他是一個中國人。否則我們談論所有,都變得空洞和沒有意義。“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歷史和現實都提示處于風口浪尖的企業家們,面對美國的強權霸凌,唯有堅定地與國家站在一起,勇敢斗爭,才能保家衛國,才能贏得尊嚴、守住清譽。
不管李嘉誠想做什么樣的人,會做什么樣的人,但是他確實是出生于中國,根在中國!
作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家,其商業決策的長期社會影響值得審慎考量。
希望李家不要站到祖國和人民的對立面,在賣樓和賣港之間,選擇賣國。
而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應該做一個對得起良心、對得起國家和人民的人!
做一個錚錚鐵骨的愛國商人。
聲明:圖片源于網絡公開內容,非商業用途,僅分享使用,如不慎侵權,請聯系刪除。
資料來源:時代周報 青松解局 騰訊網 經濟觀察報 封面新聞 財聯等官媒
寫文不易,如果覺得寫的還不錯的話,請您動動您的發財手,點個贊和在看,給我們一點鼓勵吧!AI引導未來,有關AI ,有關DeepSeek,有關寫作等,有興趣探討的朋友歡迎學習交流:feihongya1(添加請備注說明)
作者:文心,文字工作者,社會新聞焦點深度報道者,主要從事企業推廣、運營策劃、網站建設,如有合作請私聊。推薦公眾號:洞見青年,點擊下方名片或搜索關注。
教授“出軌門”女學生,竟然還在正常上課!
華為成都封樓“抓人”?背后真相觸目驚心!
從BAT到PPT:Deepseek入局搜索,百度360的路在哪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