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鱓 花卉冊 乾隆十六年(1751)作
李鱓(1686-1756),字宗揚,號復堂,別號懊道人,江蘇興化人。在繪畫藝術上,以“四王”為正統畫派,因襲之風盛行。而揚州地區以“八怪”著稱的一些畫家們,擺脫了“四王”正統畫派的束縛,大膽創新,李鱔就是八怪中的一員。李鱔借宮廷之便,得觀林良、徐渭等名家的作品,加之受蔣廷錫真傳,又與指畫大家高其佩學藝,藝術素養和藝術視野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后又從石濤筆法中得到啟發,遂以破筆潑墨作畫,風格為之大變,形成任意揮灑、“水墨融成奇趣”的獨特風格,被后世譽為“畫仙”。
(一)幽性比君子,芳心似美人。含香空谷久,時露一枝春。李鱓。鈐印:復堂
(二)富貴一品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懊道人。鈐印:鱓
(三)珠盤小菊繞籬栽,赫墨和成雅淡開。愛我畫家顏色好,眷眷小鳥一齊來。復堂。鈐印:宗楊
(四)未能遠宗文與可,更復何知諸日如。頹禿錚錚蘇武節,縱橫個個米顛書。李鱓。鈐印:復堂
(五)轉頸蕉陰下,苔痕映掌紅。比憐不成寐,酣睡目春風。天池生意,復堂擬之。鈐印:復堂
(六)辣手何妨刺在枝,嬌魂冷蕊墮青絲。如渠一種春風艷,寫到霞殘月上時。懊道人。鈐印:鱓印
(七)清香得自味之余,玉釜官廚總不如。今日閑居歌十畝,閉關常讀老農書。此常熟相公家藏本也,復堂臨于綠楊灣邨舍。鈐印:宗楊
(八)鳥夢蘆花秋水寒。橅青藤道人。復堂。鈐印:鱓
(九)道人刻意傷遲暮,不寫春叢畫晚芽。一種孤芳傲霜意,生成原是后開花。菊花開好亦嫌遲,索性無光黑煞時。然而筆墨淋漓態,不似陶家冷淡籬。懊道人雨窗臨幅。鈐印:宗楊
(十)可以媚幽獨,相看信有君。無人共清賞,冰雪凈香聞。擬梅道人意,李鱓。鈐印:鱓
(十一)萬古蒼龍接太清,絕無群躋與逢迎。須知老鶴營巢外,也許穿窬鼠輩行。李鱓。鈐印:鱓
(十二)得水得仙天與奇,含香寂寞動冰肌。仙風道骨今誰似,淡掃娥眉笑一枝。乾隆十六年秋八月寫于萬柳村舍。懊道人李鱓。鈐印:鱓印
合作 | 聯系我們:1013102739@qq.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