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亞洲第一大門”的震撼和香樟樹“層林盡染”的校園風光;走進“翻轉”研究生課堂,零距離親近“把課堂還給學生”的自信和精彩;通過琳瑯滿目的特色文創,體悟敢想敢做敢闖敢為的“創”精神……前不久,隨著“湘理學子名校行”最后一站——南昌大學研學的順利“收官”,湘潭理工學院自2024年12月啟動的首批三大學生項目,全部完成“項目制”實踐,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項目制”育人的獲得感。
去年12月,湘潭理工學院面向全校學生發布了首批綜合實踐類項目,其中包括“青春騎行,心向韶山”“向上馬拉松”“湘理學子名校行”三大項目,這些項目不僅著眼于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更為重要的是堅持以學生為主導、教師協助引導,通過“做中學、學中悟”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團隊協作精神,拓展學生的視野、思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發力“五育并舉”,助力學生形成更為廣闊的世界觀和過硬的實踐能力,努力造就一批批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青春騎行,心向韶山”
致敬偉人,淬煉紅心
2024年12月15日-12月16日,經過全校報名后遴選的22名大學生在項目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參加了“青春騎行,心向韶山”項目,他們從湘潭理工學院校門出發,向著紅色圣地韶山挺進,以往返114公里的長途騎行,表達對偉人毛澤東主席誕辰131周年的崇高敬意。
行進過程中,盡管寒風凜冽、路況復雜,騎行隊伍不時遇到摔倒、體力不支等困難,但隊員們互相鼓勵、默契協作,展現出了同心同行、攜手共進的團隊精神。與此同時,帶隊老師結合騎行主題,以一個個生動的紅色故事,趁機為這群“00后”大學生“充電”“蓄能”,彰顯了“移動”思政課富有的靈活性和時刻散發的魅力與張力。
抵達韶山后,同學們在毛澤東同志銅像前鞠躬致敬,齊誦偉人經典詩詞。“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在韶山這片紅色熱土上,湘理學子青春豪邁、鏗鏘有力的聲音久久回蕩在人們的心田。大家一同追憶著毛主席的成長經歷,深刻感受到了這片紅色土地對滋養毛澤東同志堅毅、果敢的優秀品質,所起的“潤物無聲”的熏陶作用。在毛澤東同志故居、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同學們通過近距離體悟、認真聆聽、深入交流,進一步淬煉了紅色初心,堅定了加強學習、矢志實踐、永遠跟黨走的信念和決心。
“在韶山這片孕育偉人的土地上,同學們的每一步騎行,都承載著紅色精神的傳承。在這里,我們對每一抹風景的細細品味,都能夠感受到紅色文化催人奮發的無窮魅力。”學生處負責人感慨地說。
“向上馬拉松”
挑戰極限,強化體能
2024年12月17日,湘潭理工學院“向上馬拉松”登高賽在學校門口的住宅小區熱鬧舉行,220名師生以毅力和勇氣,奮力挑戰攀爬18層樓的速度極限。
經過比拼,潭州書院軟件2403班劉偉同學以1分20秒的速度,完成318階的躍升,毫無爭議地奪得全場冠軍,“比正常上升的電梯速度還快”。“盡管樓道狹窄,但同學們堅持攀登的身影讓我倍有動力。”劉偉是學校雷鋒班護衛隊成員,每天和隊員們一同確保鮮艷的五星紅旗在“We R 1st Class”地標前的國旗桿上“和太陽一同升起”,他謙虛地表示,在該項賽事中的勝出,不僅是個人的榮譽,更是在雷鋒班和隊友們日常刻苦訓練的結果。
早在2024年12月10日,“向上馬拉松”第一階段挑戰賽就在湘理六教、七教、八教三個場地,以“熱身賽”形式同時舉行,448名選手同場競技,最終,汽車工程學院2022級車輛工程專業學生范巍以14秒79的速度成功挑戰六層樓,奪得桂冠。“‘向上馬拉松’不僅是一次體能上的挑戰,更是一次自我超越的比拼。人的潛力是無窮的,我相信,只要勇于挑戰,就一定能夠不斷突破自我,實現更高的目標。”范巍有感而發。“我還想去長沙爬328米高的湘江財富金融中心!”以21秒76順利完成第一階段挑戰賽的潭州書院2024級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袁詩雨對“向上馬拉松”意猶未盡,立下一個激動人心的FLAG。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順利完成了兩個階段的‘向上馬拉松’挑戰計劃。下一步,還將組織同學們挑戰26-33層樓的高度,隨后挑戰35-46層樓的高度。‘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我們堅信,有同學們不服輸、不怕苦、不放棄的敢拼精神,就一定能夠實現一個個攀越的目標!”“向上馬拉松”項目指導老師、潭州書院素質教育中心教師劉希鼓勵同學們堅持學校“每天運動一小時”的自律行動,以充分的體能“續航”和飽滿的精氣神,不斷超越自我,創造更多奇跡。
“沒有比人更高的樓,沒有比腳更高的梯。”奮發向上的攀登,不僅展現了湘理學子勇攀高峰、挑戰自我的精神,也將激勵著湘理學子以更加昂揚奮發的精神風貌,面對學習、生活中的機遇和挑戰,助力他們以頑強拼搏、不畏挑戰之品格,征服人生中一座座巍峨的大山。
“湘理學子名校行”
見賢思齊,明確方向
2024年12月,湘潭理工學院“湘理學子名校行”正式啟動。劉云濤等10名同學分組走進華中師范大學、廣州大學、南昌大學、暨南大學等高校,通過實地觀摩、體驗,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名校研學。通過活動,同學們更加明確了未來奮進的方向,起到了“見賢思齊”“強身固本”的良好效果。
“‘湘理學子名校行’不僅是文化知識的汲取之旅,更是自我反思的成長之路。”從廣州大學研學結束后,商學院2022級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劉云濤、人文與藝術學院2022級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劉群茜在研學總結中回顧道,在廣州大學研學期間,他們不僅走進課堂認真聆聽了有關課程,還參加了該校化學化工學院舉辦的“游園會”,和學生會同仁進行了座談交流,充分感受到了“看更大的世界,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活動意義。
潭州書院2024級財務管理專業學生李惟希、李潔同學懷著探索、學習之心,從湘理跨越370公里奔赴華中師范大學,研學過程中,不僅領略了該校的學術魅力,感受到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更在與華中師大師生的交流中,深刻感悟到了“愛與關懷”的力量。“我們將把這種‘愛與關懷’在湘理校園生生不息地傳遞下去。”李惟希、李潔一致表示。
與此同時,人文與藝術學院2022級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聶昊熊、商學院2023級供應鏈管理專業學生胡佳玲同學等還走進暨南大學、南昌大學等“雙一流”高校研學,不僅感受到了前沿的學術成果和創新求變的雄渾力量,更進一步堅定了對湘理校訓“知行合一,精益求精”的內在認同和畢生踐行的決心與信念。
商學院會計專業2201班學生張勝是“湘理學子名校行”的項目負責人,早在讀大一時,他就通過課余時間前往湖南大學、武漢大學等著名高校“打卡”,以此“尋覓每一所高校的美好”。到目前為止,張勝已和同學走訪了湖南省內外20余所優秀的大學。“‘湘理學子名校行’項目開闊了同學們的學術視野、激發了參與伙伴的學習動力,提升了他們的社交能力,讓自身有了更加清晰的定位,有益于同學們結合自身實際,制定更為合理的發展路徑。可以說,很好地達到了項目的效果預期。”張勝計劃,未來和同學們一道將“湘理學子名校行”這個品牌持續做下去,以此持續豐富湘理學子的課余生活,進而推動校際資源實現共享的諸多可能,賦能湘理學子更好地成長成才。
后記
近年來,湘潭理工學院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產教深度融合為特征,以項目制為抓手”的改革思路,全面推進項目制教育教學改革,大力培養CFAP創新人才。
在首批三大學生項目啟動前,2024年10月,湘潭理工學院就發文確定了《裝飾基礎》《單片機技術及應用》《新媒體營銷》《機器人驅動與控制》四門課程為首批項目制教育教學改革課程,目前,通過四門課程的有效賦能,不僅極大地提振了課程實踐效果和學生綜合素質,還產出了校園文創、爆款短視頻、機器人遙控手柄等系列作品。讓人更為驚喜的是,在項目制教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湘潭市萬物設計有限責任公司等學生企業實體平臺應運而生,“復利”效應漸趨顯現,為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注入了強大的信心、能量和動力。
撰稿/WRITER: 薛瑞眾
排版/TYPESETTER: 陳智輝
審核/REVIEWER :傅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