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產業鏈近日迎來4個重要消息催化,值得大家重視:
第一個,3月19日,國家級的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發布通用具身智能平臺——“格物”,構建全球領先的機器人智能體訓練生態系統,并舉辦“格物具身智能仿真平臺發布會”。
這個平臺是工信部和北京市聯合成立的,目的是通過技術共享與開放協作,強化中國在全球機器人產業競爭中的主導地位。
第二個,3月18日,越疆科技正式發布并預售全球首款同時具備靈巧操作和直膝行走的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Dobot Atom,售價19.9萬元起。
值得關注的點是,這是業界首次將全尺寸人形機器人帶入20萬元以下價格帶,一舉打破了行業的高價壁壘。
此前的同類產品,售價一般都在25-50萬元左右,比如優必選科技“天工行者”售價29.9萬元。
因此,這可以看作是人形機器人領域的“deepseek時刻”。
一旦全尺寸人形機器人的售價進入到10萬元級別,將大幅提升性價比,推動行業加快進入量產普及的階段。
從產業背景來看,越疆2015年成立,至今已有十年歷史,旗下有七大系列二十余款工業機器人,累計出貨量達8萬臺。
也就是說,公司在工業機器人行業浸淫很久了,產能規模也足夠大,像關節模組等核心零部件都能夠自研自產,這是它能夠將價格大幅打下來的底氣。
從硬件參數來看,該機器人身高1.53米,體重62公斤,全身41個自由度,臂展600mm,重復定位精度±0.05mm。
其中有兩大核心技術:
一個是,28個自由度的靈巧手,能夠端到端自主推理,完成電子元件焊接、精密儀器校準、脆弱物料抓取(如車厘子)等高難度任務。
另一個是,能耗較曲膝降低42%的直膝行走系統,能夠在狹小空間內靈活轉身,更適應復雜的地面環境。
該產品計劃2025年年中試產并批量交付,目前已與國內一線車廠、電子制造廠、連鎖咖啡品牌達成合作。
進一步查詢可知,越疆機器人目前在比亞迪、寧德時代、工業富聯都有應用,例如比亞迪的仰望U8全自動生產線。
從市場反饋來看,發布會后客戶訂單火爆,計劃明年啟動2萬臺的產能建設。
業績方面,據調研數據,今年收入可以達到5-6億,同比增長40%以上,2026年預計7-10億,實現盈虧平衡。
股價方面,越疆(02432.HK)3月18日暴漲27%,今天再漲6%,市值突破290億港元。
越疆的供應鏈合作企業里,在A股最主要的是晉拓股份。
越疆雖然也跟其它機器人龍頭一樣,向綠的諧波、柯力傳感等上游零部件公司廣泛采購,但合作緊密度不如晉拓股份。
晉拓股份是一家提供鋁合金部件、輕量化精密制造服務的企業,主要客戶是比亞迪、寧德時代、工業富聯、越疆科技等。
可以看到,從公開信息來看,越疆的大客戶跟晉拓的大客戶高度重疊,兩者在供應鏈上也是深度綁定。
目前,晉拓股份是越疆科技的核心供應商,為其量產人形機器人Dobot Atom提供鋁合金結構件(如機械臂、底盤等核心部件),合作非常緊密。
目前公司已經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機器人發展計劃,計劃在2026年前將機器人業務占比提升至25%。
而在產能配套上,投資4.5億元的無錫生產基地預計2025年Q4投產,新增年產能3萬噸,重點服務越疆機器人及新能源客戶。
第三個消息,云深處即將推出新一代人形機器人產品。
據市場傳聞,云深處的行星減速器核心供應商國茂股份最近獲得了大量訂單,因此這兩天股價大漲。
或許實際沒有市場傳的那么夸張,但有幾點值得注意:
第一,國茂股份2023年開始成為云深處的供應商,近兩年合作越來越深入,關系確實是很好的。
第二,國茂股份主營減速機,下游主要行業是工程機械、鋰電設備、機器人、數控機床等。
今年以來,除了機器人以外,工程機械的復蘇也比較明顯,很多下游廠商的訂單處于飽滿狀態。
主要原因是國內二手工程機械的出口份額大幅增長,導致了國內設備更新這塊的缺口擴大。
因此,即使傳聞不靠譜,國茂本身今年的業績也會很好。
第三,合作伙伴云深處,原來是僅次于宇樹機器人的四足機器狗廠商,2024年首次發布Dr.01人形機器人。
跟宇樹主打10萬元以下的消費機器人不同,云深處的人形機器人主打50萬元以上的工業定制項目。
目前其大客戶包括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央企和上市公司占比75%以上,單項目金額可以達到2000萬元以上。
宇樹主打的是低端市場,云深處主打的是高端市場,還有前面的越疆,主打中端市場。
目前人形機器人行業百花齊放,都在做蛋糕階段,誰都有勝出的機會。
第四個消息,HW在人形機器人方面也有重要進展。
HW最近注冊了“Mate robot”商標,定位包括科學研究用具、有人工智能的人形機器人等產品。
HW自23年起內部正式啟動機器人項目至今,24年主要是擴招團隊+生態鏈搭建,今年將發布樣機和落地。
從內部架構上來看,HW已經明確,進軍人形機器人的戰略跟汽車類似——
即,自己主要做技術門檻較高的“AI大腦”+核心零部件,人形機器人本體都交給合作方來落地。
內部分工上,HW云負責“AI賦能的大腦”,數字能源部門負責機器人續航,車BU則負責機器人視覺技術。
其余的卡脖子+關鍵零部件業務,都交由新成立的極目公司去研發及突破。
對外合作上,目前可以明確的是賽力斯將是主要的機器人本體生產商,就跟現在問界的地位類似。
從落地進度來看,業界預計——
賽力斯機器人的樣機將在6-7月份下線,經過2-3個月的調試,隨后在三季度召開發布會亮相。
到年底,會有一兩千套下線,首先在賽力斯生產線上試用,明年下半年再大規模商業化。
這樣的話,6-7月、三季度、明年下半年,會是HW機器人行情的三個重要時間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