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
即刻關注我們
一起做終身學習受益人
■上周日,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Sunday Monring欄目以Warren Buffett on legendary Washington Post publisher Katharine Graham為題發布了巴菲特最新的訪談。
此次訪談的主題是《華盛頓郵報》的傳奇出版人,被譽為美國新聞界第一夫人的凱瑟琳·格雷厄姆。
芒格書院(ID:mungeracademia)為這條時長8分多鐘的視頻添加了中文字幕,并將視頻內容以圖文的形式整理了出來,分享給各位讀者。
視頻來源:CBS,字幕:芒格書院
凱瑟琳的故事值得被傳頌
巴菲特在采訪中這樣評價凱瑟琳·格雷厄姆的人生經歷,“如果要講一個值得傳頌的故事,那一定是她的故事。如果我是年輕女孩,我會想聽這個故事。它會改變我對自己的認知。”
Katharine Graham
已經94歲高齡的巴菲特近期很少接受媒體訪談,他也很少公開討論自己和凱瑟琳·格雷厄姆的友誼。
當記者問及為什么想討論凱瑟琳·格雷厄姆時,巴菲特向記者介紹了凱瑟琳決定執掌《郵報》時所面臨的壓力:“她是獨一無二的,她曾對這份工作充滿恐懼。她知道自己有能力,但從小就被灌輸‘女性不該做這些事’。她母親甚至告訴她:‘沒人想聽你說話。’突然之間,她接手了一家全是男性的董事會,那些人只希望她待在家里處理瑣事。”
巴菲特還強調,給美國歷史帶來巨大改變的格雷厄姆從小被灌輸的仍然是,“只有男人才能獲得商業成功。”他認為,是格雷厄姆的勇敢讓她獲得了成功。
華盛頓郵報董事會
凱瑟琳·格雷厄姆這樣評價當時女性的處境:“女性面臨的最糟糕的枷鎖是自我強加的,若你從小認為自己是二等公民,你就會不斷貶低自己。”
最終,凱瑟琳不僅從一位家庭主婦變成了《華盛頓郵報》的掌門人。她還帶領《郵報》不斷發展壯大。在她的任內,《華盛頓郵報》的股價增長了3000%。她后來還成為了《財富》雜志500強里,首位女性企業家。
她需要一個能給她信心的人
巴菲特與凱瑟琳·格雷厄姆的友誼始于1973年6月4日的一封信。
當時巴菲特購入了大量《華盛頓郵報》的股份。在信中,他向格雷厄姆承諾,“未經您本人同意,我絕不會再買一股。”這樣的真誠,打動了她,也讓兩人成為了朋友。
巴菲特還曾經提醒格雷厄姆,“格雷厄姆夫人,您完全掌控這家公司,為何卻還在擔心我?”
凱瑟琳·格雷厄姆和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并非簡單地買入《郵報》公司的股票,他還通過教授格雷厄姆商業知識和管理技巧,參與了《郵報》的管理。
格雷厄姆說自己像是上了一次商學院 ,“他(巴菲特)曾帶著20份年報參加董事會,帶我認真地看這些年報,并像商學院教授一樣為我分析。”
巴菲特回憶當年投資《郵報》的原因時說,“它太便宜了,便宜得離譜。它當時實際價值可達5億美元,但市值只有1億美元。”
凱瑟琳·格雷厄姆的兒子唐·格雷厄姆對巴菲特當年的收購評價很高,他感慨自己的母親非常幸運,因為《郵報》1973年較低的股價引起了沃倫·巴菲特的注意。唐·格雷厄姆后來也接任了《郵報》的發行人。
當記者提到唐·格雷厄姆認為沃倫·巴菲特是凱瑟琳·格雷厄姆商業生涯里最重要的人時,巴菲特回應說,“她需要一個,能給她信心的人。”
記者追問巴菲特會說些什么讓格雷厄姆增強自信。他說,“最關鍵的是,我會說,當你看鏡子的時候,看到的是一面哈哈鏡。因為那些男性董事在扭曲你的自我認知。所以,我的任務就是把這面哈哈鏡變成普通的鏡子。她知道我站在她這邊,我非常欽佩她。但她總是自我折磨,無法擺脫。“
凱瑟琳·格雷厄姆和沃倫·巴菲特
沃倫·巴菲特的長期支持幫助凱瑟琳·格雷厄姆成為美國新聞界最好的老板。格雷厄姆卻說 , “我對沃倫的影響主要在生活方式上,我讓他意識到天天吃快餐,喝櫻桃可樂可能不太健康。”
巴菲特笑著反駁,“是的,但她沒能改變我。”
歷史聚光燈下的凱瑟琳·格雷厄姆
在自己的丈夫菲利普·格雷厄姆自殺后,凱瑟琳·格雷厄姆被迫接掌了《華盛頓郵報》。此后,她成為了美國20世紀許多歷史性事件的中心人物。
1971年的6月,國防部前雇員艾爾斯伯格出于反戰目的,將一批美國越戰決策的絕密文件先后泄漏給《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并刊于頭版,引起公眾廣泛關注。 6月14日尼克松總統要求行政機關迫使《紐約時報》暫停出版五角大樓文件,并將《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告上了聯邦最高法院。 關乎《郵報》生死的抉擇擺在了凱瑟琳·格雷厄姆面前,她沒有退縮,而是深吸一口氣后說道,“干吧,干吧,干吧,我們開始吧,把文件發表了。”
1972年6月17日,位于華盛頓的美國民主黨總部水門大廈闖入了幾名可疑人員,并被保安人員抓獲。第二天,《華盛頓郵報》的頭版刊登了一則新聞 ,揭開了一場政治陰謀的冰山一角,矛頭直指當時的總統尼克松,由此引發了長達兩年的輿論斗爭。《郵報》和格雷厄姆堅持一追到底,最終引起了美國新聞界對于“水門事件”的輪番轟炸,逼得尼克松下了臺,贏得了新聞史上里程碑式的勝利。尼克松因此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任內辭職的總統。
在70年代初的兩次政治風波期間,格雷厄姆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她說,“尼克松至死都憎恨《郵報》和我們。” 而這樣的評價并非空穴來風,在后來被曝光的錄音文件中,尼克松總統曾在和他人的對話中,附和了對格雷厄姆的侮辱性評價。
尼克松的侮辱性評價
不過,巴菲特說,“尼克松根本嚇不到她。”真正能讓格雷厄姆感到恐懼的是,失去《華盛頓郵報》。
1975年,《郵報》的印刷工人破壞設備并罷工四個月,導致報紙發行受限,那是格雷厄姆最煎熬的時刻。巴菲特對記者說,“那段日子幾乎撕裂了她,比起水門事件或五角大樓文件,她那段時間承受了更大的痛苦。她擔心自己會毀掉一切。”
巴菲特對當前形勢的評論
在此次訪談中,Norah O'Donnell就當前的經濟形勢向巴菲特提出了一些問題。以下是此次簡短的問答內容:
問:能否談談您對當前經濟形勢的看法?
巴菲特:這是世界上最有趣的問題,但我不能討論,真的不能。
問:您認為關稅會影響經濟嗎?
巴菲特:我們有許多應對關稅的經驗。事實上,關稅某種程度上是戰爭行為。
問:您認為關稅會如何影響通脹?
巴菲特:長期來看,關稅會變成對商品征稅。我的意思是,“牙仙子”可不會付錢。有關經濟的關鍵永遠是追問:然后呢?
問:如果通脹持續,居民消費價格不斷上漲,盡頭在哪里?
巴菲特:價格只會越來越高,未來10年、20年、30年。
問:您如何看待華盛頓現在的局勢?
巴菲特:對于華盛頓,你知道的,技術改變了各種各樣的事情。但是,華盛頓還是那個華盛頓。 政治的問題在于,它需要在推進過程中不斷做出微小的妥協。。
問:您對埃隆·馬斯克在華盛頓削減開支有何看法?
巴菲特:我最好別碰這個話題。
問:您和他交流過嗎?
巴菲特:聊過幾次。
問:您對他在華盛頓的舉措有何評價?
巴菲特:(笑了笑,沒有回答)
問:您一向看好美國企業。
巴菲特:我管理的資金絕大部分會永遠留在美國。
問:為什么?
巴菲特:因為這是最好的地方。我很幸運出生在這里。
點擊上圖,立購新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