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熹妃回宮的經(jīng)典場景,問題就來了,“抬旗”這么隨便的嗎?漢族人還能被抬入滿軍旗嗎?“抬旗”到底意味著什么?
別著急,要想看懂皇后熹妃回宮前的臉色為什么這么難看,得先來了解一下清朝的八旗制度是怎么形成的,以及清代人抬旗的真實情況。
底圖來源/影視劇《甄嬛傳》
清代八旗怎么排序?
八旗制度最初源于女真狩獵組織,是清代的核心制度。明朝時期,首領(lǐng)努爾哈赤首創(chuàng)黃白紅藍四旗制度。萬歷四十三年(1615),增設(shè)鑲邊四旗,形成滿洲八旗(八旗中,鑲黃旗最為尊貴,瓜爾佳·鰲拜就是鑲黃旗)。最初的旗人只能是滿族人。后來除滿族旗人外,還新編入了蒙古族旗人和漢族旗人。
電視劇《甄嬛傳》里甄嬛未入宮之前,就聽說過年世蘭的大名:“我聽聞華妃娘娘傾國傾城。”
管教嬤嬤說:
底圖來源/影視劇《甄嬛傳》
在皇太極統(tǒng)治時期,清朝為增強軍事力量,鞏固對歸附族群的控制,逐步將八旗制度擴展到蒙古和漢人群體。努爾哈赤時期,部分歸附的蒙古部眾被編為“蒙古牛錄”。皇太極繼位后,進一步整合蒙古勢力,天聰七年(1633),他將分散在滿洲八旗中的蒙古牛錄集中整編,成立獨立的蒙古旗。隨著歸順的蒙古部族增多,至天聰九年(1635),蒙古旗正式擴充為與滿洲八旗平行的蒙古八旗,成為清朝重要的騎兵力量。
此后,為應(yīng)對頻繁戰(zhàn)爭的需求,皇太極開始吸納歸降的漢人官兵和工匠。崇德二年(1637),漢軍被分為兩旗;崇德七年(1642),最終定型為漢軍八旗。通過將蒙古、漢人納入八旗體系,皇太極解決了兵源短缺問題,穩(wěn)固了民心。至此,滿、蒙、漢三大旗系并立的八旗制度基本定型。
滿蒙漢八旗中,滿族旗人地位最高。而在滿、蒙、漢三大旗系并立的八旗制度中,不同族中八旗的尊卑等級基本一樣,都是:
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鑲白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
但實際上,八旗之間的差別和界線并沒有這么明顯。鑲黃、正黃、正白為上三旗,歸皇帝直接管轄,余下的下五旗則由王公貴族統(tǒng)領(lǐng)。上三旗的地位高于下五旗。
也就是說,清代抬旗的關(guān)鍵就在于從下五旗抬入上三旗,從包衣佐領(lǐng)抬入滿族旗。那么,誰才能實現(xiàn)等級的逆襲,上演“回宮的誘惑”呢?
乾隆四十四年三月初九目敕山海關(guān)副都統(tǒng)都爾嘉統(tǒng)領(lǐng)八旗官兵駐扎山海關(guān)諭。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誰能實現(xiàn)旗籍的逆襲?
根據(jù)《清史稿》等史料記載,清代后妃抬旗制度始于康熙朝,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為首例:
“后家佟氏,本漢軍,上命改佟佳氏,入滿洲。后族抬旗自此始。”
佟佳氏原本是漢軍正藍旗出身,后來被抬入滿洲鑲黃旗。這一變動,其實是為了樹立一個規(guī)矩:“天子之母必出上三旗。”這樣一來,既提升了皇室血統(tǒng)的“純正性”,又把外戚家族納入皇權(quán)的核心圈,形成“抬旗固權(quán)”的雙重效應(yīng),一舉兩得。
從佟佳氏開始,便有了“子貴母榮”的旗籍晉升慣例。此后,清朝歷代皇帝也都延續(xù)了這一傳統(tǒng),比如康熙的孝恭仁皇后烏雅氏、雍正的孝圣憲皇后鈕祜祿氏(也就是《甄嬛傳》中甄嬛的原型)、慈禧太后的家族皆因此抬旗。
當(dāng)然,除了皇帝的母親,皇帝的寵妃也有可能被抬旗。比如乾隆皇帝就曾將自己的寵妃高皇貴妃一族從包衣旗抬入滿族鑲黃旗、令懿皇貴妃一族從包衣正黃旗抬入滿族鑲黃旗(魏姐抬旗一方面是因為受寵,另一方面也因為其子為乾隆心目中的皇位繼承人人選)。
影視劇中的令懿皇貴妃。來源/影視劇《如懿傳》
除此之外,親王如果政績突出,其母族也有抬旗的機會。雍正登上皇位之后,不僅重用被康熙監(jiān)禁十三年的怡親王,還破例為其生母抬旗,將其從內(nèi)務(wù)府包衣正黃旗抬為滿族鑲黃旗。通過抬旗,章佳氏家族擺脫包衣身份,胤祥家族的身份更加尊榮,也確保了怡親王家族的長期穩(wěn)定。此外,還有雍正政治事業(yè)上的又一得力助手,果郡王允禮的母族也被抬旗。
那如果是普通朝臣呢?看過《雍正王朝》的都知道,田文鏡與年羹堯就都有過被抬旗的經(jīng)歷,他們也的確分別是文官抬旗和武官抬旗的典型。
武臣多以軍功抬旗,年羹堯就因為軍功顯赫而被抬旗。據(jù)史料記載:雍正元年(1723),因平定青海之功,年氏家族從漢軍鑲白旗抬入滿洲鑲黃旗,成為極少數(shù)被抬入滿洲旗的漢軍家族。
《雍正王朝》中雍正給年秋月抬旗,年秋月原型為年羹堯妹妹。來源/影視劇《雍正王朝》
文臣也可憑借政績抬旗。作為文臣的田文鏡在河南任職期間,因為政績突出,實行了攤丁銀入地糧的改革措施,治理了黃河多年的水患問題,而被雍正抬入漢軍正黃旗。
乾隆第一次見到意歡,嬤嬤說意歡是滿洲鑲黃旗人。來源/影視劇《如懿傳》
回到具體的歷史語境中,雍正帝的熹貴妃鈕祜祿氏(乾隆帝生母)出身滿洲鑲白旗。但《甄嬛傳》為增加戲劇沖突,將“甄嬛”設(shè)定為漢軍旗出身,需通過抬旗重塑身份,使其符合回宮為妃的資格。如果按照電視劇所演,甄嬛從漢族下五旗一下抬到滿族上三旗,這么大的跳躍(那時的甄嬛還不是皇帝母親),在政治高壓的雍正朝,肯定會引來不小的朝廷爭端。
此外,抬旗本身也是政治行為。按照清朝為皇帝母族抬旗的慣例來看,皇后烏拉那拉氏心中難免多疑——雍正是否已經(jīng)決定好了將哪位皇子的姓名放入正大光明匾之后?如果所立皇子并非皇后所養(yǎng),那么其皇后地位就會遭受巨大威脅,也難怪她想笑也笑不出來了。
總的來說,清朝抬旗并不算少見。但要是想抬旗,后妃要么母以子貴,要么得是皇帝的寵妃;而大臣則要盡職盡責(zé),干出政績,建立軍功。但要注意了,像年羹堯那樣一下從漢軍下五旗躍升到滿族上三旗的案例并不多見,可謂極少數(shù)的個例。
并且,以上這些“抬旗”案例都有一個大前提——被抬旗的人本身必須是旗人。否則,哪怕你是三朝重臣、皇帝得力助手、保和殿大學(xué)士、首席軍機大臣、《明史》修撰官、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漢人——張廷玉,也不行。當(dāng)然,張廷玉不被抬旗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其家族沒有“從龍之功”,不能打破民人入旗的先例。
底圖來源/影視劇《甄嬛傳》
冒充旗人的誘惑
那么,甄嬛抬旗之后,有哪些好處呢?按照史料的記載,清代旗人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方面都享有特別的優(yōu)待。
甄嬛抬旗后,她個人和家族都將獲得更多的利益。
在政治上,旗人入仕有專門的渠道。根據(jù)《清會典》記載,清代有專門為旗人組織的科舉考試,稱為“八旗翻譯科”,試驗考生的滿漢、蒙漢翻譯能力。相比傳統(tǒng)的科舉考試,八旗翻譯科的難度更小,選拔人數(shù)比例也更高。
清八旗盔甲。來源/遼寧省博物館
在經(jīng)濟上,旗人享有自己的封地。憑借旗籍身份,每個人每年都可享受不少銀錢與糧食,可謂“坐吃也難山空”。
既然旗人生活這么好,會不會有人想要冒充呢?當(dāng)然,不止你會這么想,清朝人也這么想過,并且還有不少人這么做。有清一代,冒充旗籍的案例時常發(fā)生,并且屢禁不止。
乾隆朝時期是清代冒籍問題的高發(fā)期,因旗人特權(quán)誘惑(錢糧、司法豁免、入仕便利等),大量民人通過偽造戶籍、冒稱旗人親屬等手段混入旗籍。為維護旗人特權(quán)階層的排他性,乾隆帝推行了一系列嚴(yán)苛的整治措施:如,升級懲罰標(biāo)準(zhǔn),嚴(yán)格戶籍管理制度等等。
道光當(dāng)朝時,就針對旗人抱養(yǎng)民人之子,并收為旗籍之事進行過專門的調(diào)查。但道光在處理冒充旗籍一事時的各項舉措也較為靈活:比如一次蒙古族都統(tǒng)上報呈明,當(dāng)?shù)赜泄褘D收養(yǎng)孩子,將抱養(yǎng)之子納入旗籍,道光的批復(fù)就考慮到了寡婦的不易處境,認為應(yīng)該給予無依無靠的寡婦錢財補助,幫助贍養(yǎng)養(yǎng)子:
“其抱養(yǎng)民人為子之孀婦,著準(zhǔn)其給錢糧,以資養(yǎng)贍。”(《清宣宗實錄》卷二四)
無論如何,在清朝近三百年的統(tǒng)治歷史中,旗人制度一直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清朝滅亡后,不少旗人出身的作家,如老舍、葉廣芩等,都曾以自身經(jīng)歷為藍本,寫下反映旗人日常生活的小說。而如今,八旗制度雖已成為歷史,但其在社會、文化、民族融合等方面留下的深刻烙印,也成為我們探究歷史的重要一環(huán)。
參考文獻:
[1]杜家驥.清代八旗制度中的“抬旗”[J].史學(xué)集刊,1991,(04):48-52.
[2]趙秉忠,白新良.關(guān)于乾隆時期八旗政策的考察[J].史學(xué)月刊,1991,(02):37-42+9.
[3]傅克東,陳佳華.八旗制度中的滿蒙漢關(guān)系[J].民族研究,1980,(06):24-39+56.
[4]陳力.清朝旗人科舉與政治特權(quán)述論[J].蘭臺世界,2014,(27):98-99.
[5]許宏芝.論田文鏡及雍正朝的吏治[J].廣播電視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6,(03):85-87.
[6]清實錄.
[7]清史稿.
國家人文歷史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