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成績不理想時,多數家長的首選往往是急于求成,一股腦兒地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期望通過外力迅速提升孩子的成績。
另一些家長則顯得更加耐心,他們選擇先給予孩子充分的鼓勵,然后協助孩子制定一份詳盡的學習計劃。然而,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不少家長容易不自覺地陷入虎媽狼爸的高壓管控模式,忽略了孩子的自主性和心理需求。
也有的家長選擇和孩子溝通,相信孩子可以通過自己調整學習方法,從而改善學習成績。
面對孩子的學習問題,家長們總擔心自己做出的決定不是最優解,因此會感到迷茫和焦慮。
其實,適合孩子的方法就是最好的,請相信自己!
如何判斷「我們的選擇」是否適合孩子呢?
孩子嘗試過后,表現得情緒穩定且成績有提升,接受度良好,至少說明目前這個選擇是適合孩子的。
反之,若孩子在嘗試后情緒低落,成績未見提升,甚至表現出厭學情緒,則說明當前方法可能并不適合孩子。
不少家長為此苦惱,他們嘗試過嚴厲管教、報輔導班、深入溝通等多種方式,但孩子的成績仍不理想。還有其他方法嗎?
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可以探索更多途徑,關鍵在于提升孩子的學習認知能力。學習認知能力不僅僅是指學習成績方面,還包括學習興趣的培養和高階認知能力的培養。
為什么想要提升孩子的成績,要先提升孩子的學習認知能力呢?
因為只有孩子認識到學習的意義,知道學習對自己未來的重要性,知道好好學習對自己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才能從內心深處激發出「我想要好好學習」的意愿。有這個潛在動力激發孩子學習,孩子才會更主動地學習,也會不畏學習中的困難。
如何提升孩子的學習認知能力呢?
首先要保護孩子為數不多的學習興趣;其次要鼓勵孩子主動探索,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后引導孩子進行深度思考。
比如我們帶孩子參加社會活動時,引導孩子觀察活動現場,思考活動背后的意義。帶孩子解題時,引導孩子思考答題步驟、總結解題規律。
和孩子探討身邊話題時,鼓勵孩子提出自己的見解,塑造批判性思維。
帶孩子思考,把學習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感受知識的實用價值,體會知識改變生活的力量。
認知能力的提升不是在朝夕間,需要長期的引導和努力。讓孩子深刻理解到,學習知識最終是為了應用于生活,讓生活更美好,而非僅僅局限于應對考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