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馬飛揚耀神采筆筆生輝氣韻生
——觀畫家黃賢安先生作品有感
在傳統丹青中,馬的風骨是最難以表現的,一些畫家看似擁有對形態的精準把握,可以將馬的結構完美復現,但只要你細品這類畫作,卻往往又會覺得相當乏味。但欣賞黃賢安先生的駿馬圖,卻全然不會有這種感覺。梳理先生的藝術脈絡,可見他是全面繼承了徐悲鴻的造詣理念,筆墨以傳統寫意為根基,又能汲取西方寫生的素描之長,從而使筆下駿馬都能通過簡練的線面結構來彰顯出奕奕神采!用筆如刀削斧劈,用墨似皴法取象,所以可見筋之遒勁,骨之壯碩,又有濃墨枯筆的虛實交疊,賦予了駿馬鮮活的動態質感,奔騰嘶昂,猶在目前!
迥異于傳統駿馬圖式的閑適意趣,黃賢安筆下的墨鬃烈馬,則始終是迸發著一種桀驁不馴的剛毅之氣。觀者但見尺素之間,駿馬縱橫不羈,仿佛下一秒便要掙脫素宣的桎梏,讓鬃毛飛揚,令馬蹄生風!所以與其說是藝術家選擇了駿馬題材,不如說這是黃賢安先生自我氣魄與駿馬浩然之志的雙向共鳴。
他畫駿馬,常以對角或斜勢造境,由此所形成的視覺張力,不僅是突破了傳統鞍馬畫的平衡范式,更是在某種程度上契合了“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的布局智慧,最終讓駿馬圖成為了可以喻指性情的精神載體。筆墨橫掃顯其輪廓,墨塊留白骨肉分明,駿馬眼神也不再是以鈦白點睛,而是以濃墨飛掃,將眼神的余暉效應定格在剎那間,肌肉雄厚似有熱血震顫,昂首蓄勢更覺氣象萬千,尤其是馬胸前的弧狀層次表現,分明就是對蒙德里安幾何美學的東方轉譯!美術解剖,可謂不凡!
說到底,我認為黃賢安先生的駿馬已經不再是屬于寫意形象本身,而是成為了當今中國文人心志的精神圖騰。當許多本土畫家還在刻意追求西式化創作時,他卻選擇了以最為傳統的寫意筆墨,來完成對東方風骨的再升華。并讓駿馬圖這一經典題材,進一步踐行了《易經》中“天行健”的古老箴言。而畫中這些永不屈折的駿馬脊梁,又何止是單一的美學解剖結構?分明是對中華五千年文明精魂在全球湍流中昂首的錚錚寫照!
勁馬飛揚耀神采,筆筆生輝氣韻生。無外乎功名利祿,在虛世浮名與藝術本真之間,黃賢安先生是堅定地選擇了后者。不取悅俗眼,不屈從時流,唯以鐵畫銀鉤鑄就文人尊嚴。而當藝術市場在資本與流量中浮沉時,其畫中那些穿透宣紙的嘶鳴便就會愈發清晰。一切的喧囂和繁華終將褪去,但屬于黃賢安先生的藝術才華和寫意精神,卻一定會在當今美術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最終成為永不褪色的朱砂鑒印!正如他的畫作一樣,駿馬懷遠志,風骨不卑亢,赤子之心,可以為鑒!
著名書畫藝術評論家歐陽建華
2025年3月20日書于北京
【作品欣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