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更高處的風景體驗看看。
hi,我是貓。
說到人生體驗最大化,一直有兩派理論,一派是曠野論、一派是軌道論。
前者喜歡盡可能地淺嘗輒止,后者更喜歡一針捅破天,把體驗最大化。這兩者不存在好壞,只遵循階段性適用原則。幾乎每個人在自己潦草短暫的一生某個階段都會有這兩種體驗。
但廣度有個問題,常常可遇不可求,并且隨著你體驗越來越多之后,你新鮮的閾值拔高了,這種邊際回報就開始遞減。如果每件事、每個人都是過客,那么你生命的節奏就一直在重復從0到1,而這個過程上限幾乎都是相似的。
所以我一向認為最值得的討論應該是如何讓你當下的體驗盡可能地最大化。
不論是學習還是掌握一門技能,當你躍過了興趣跟擅長與否之間的自我博弈決策之后,接下去就一定是來到在實踐中練習,從學會、熟練再到精湛、卓越的過程。
沒有人能輕易地跳過這個過程,說他就是天生的王者。也許這時候你要扯什么天賦論,但任何的天賦倘若離開大量練習的這個過程,大概率最后天賦也會落入平庸,被老天收走。
學習任何一門技能都不要存在僥幸心理,當然更不要抱著一勞永逸的想法認為學會就等于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不存在的。
一個殘酷的事實
只要你夠投入,夠專注,任何技能的學習都會出現一個叫做瓶頸的家伙。
當你在某個技能上堅持了一陣子,遇到它,恭喜你來到了更高一個維度的境界。你不再滿足于簡單的上手性,而渴望由自己創造些什么,那這一關你必須有所突破,因為你進入了更高層次的追求,而不僅僅止步于學會、熟悉以及了解。
淺嘗輒止只能讓你糊弄一下門外漢,但糊弄不了你自己。
人天生是有自我向上驅動力的,自我實現作為最高級別的需求,就像燈塔一樣引領著人類向前,但是坦白說沒有太多人會走到這步。
大部分的人淺嘗輒止就會覺得滿意,在更高追求的面前,往往都是選擇放棄,所以改變與否終歸是少數人的命運跟選擇。
很多人滿足于淺層次的勝利,就在于他們任由自己對輕松順利的事情釋放好感,對磕磕絆絆的卻報以恨意。
追求跟之前一樣快速獲得的正反饋了,而一點耐心跟韌性都沒有想要去解決更高階的問題。
錯誤把困難、瓶頸當成敵人的人,是無法手握寶劍,披襟斬棘的。很多人突破最困難的第一步之后,卻倒在了第二步,這其實是非常可惜。
有的人甚至還錯誤地認為一萬個小時定律只適合于大師,對普通人來說根本不適用。在我看來,這不僅是高估了別人,也是嚴重地低估自己。他們覺得自己不配、不配獲得更高階的體驗,不配在更前進一步。
真正有所建樹的人,一定是能因地制宜地發現問題,從而具備持續攻克、突破自我局限的能力,而不是在困難面前總是轉身就走。
這世界上的好東西都是反人性得到的,這世界的好事情也都是熬得起才得到的。
盡快地跳脫模仿的
初階學習。不可否認,模仿是學習入門的第一步。
但久了之后很多人往往有路徑依賴,因為這種方式帶來的正反饋太快速,很多人做著做著就動作變形,根本就沒有實現真正的“超越”。
抄只是起步,但如果一直沒有超的話,最后就會落入屎上雕花的階段。誰都不想要做劣幣,但奈何人人都想要快,最后劣幣一定是活一陣,良幣才有可能長期生存。
越容易獲得的正反饋,越會誤以為是自己得來的,避重就輕,就會對有難度的事情升起懊惱感。
越懊惱就越不容易沉下心來攻克新的問題,所以人一定不要坐以待斃,當你不斷提升自己的上手性之后,就要盡快縮短自己的舒適期,主動求死,主動死地而生,不斷地給自己制造“瓶頸”,在解決問題中,修煉自己的技能。
我一直覺得人有痛苦是好事,因為欲求不滿,因為有自我實現的需求,才證明一個人生命力鮮活,這些是很多人成事的本能。沒有痛苦承受能力,或者你能承受的痛苦太小,頻次太少,你成事的上限也會越低。
當然最后就是重復,一直重復,重復就是成事的藝術,重復就是自我實現的基本要素。
重復感受痛苦、重復感受突破局限、重復每一次成功的路徑,枯燥無味,但很確定,確定你一定有所得,確定你不會渾渾噩噩,確定你有辦法靠自己爭得一席之地。
End.
我的內容課程明天就開始了,報名時間所剩不多。感興趣的讀者朋友點擊下方圖片詳細了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