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時候去愛丁堡最合適?
幾乎所有了解的人都會告訴你:八月。
每年八月,愛丁堡都會舉行一場時間長達3周的藝術盛會:愛丁堡國際藝術節(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
所以,這個時候去愛丁堡絕對不會覺得無聊,一定物超所值。
愛丁堡國際藝術節:主視覺用明黃色代表「好奇」
愛丁堡國際藝術節首次創辦于1947年,是全球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國際藝術節之一。
和它同期舉辦的另一個節日:「愛丁堡藝穗節」也非常出名。
兩者有什么區別呢?
首先,國際藝術節需要受邀請才能參加,而藝穗節則是任何人都可以參加。
所以,藝術節上的節目往往都以業內知名的古典樂、歌劇、戲劇和舞蹈演出為主,非常具有權威性,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而藝穗節則「花樣」更多,歌舞、馬戲、音樂劇等層出不窮,其中喜劇占到了三分之一以上。比如音樂劇《SIX》,就是2017在愛丁堡藝穗節上首次亮相的。
除了國際藝術節和藝穗節,還有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愛丁堡軍樂節、愛丁堡國際圖書節……等大約10個藝術節都在8月舉辦,讓愛丁堡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藝術節之都」。
愛丁堡藝穗節上街頭藝人正在演出
今年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的主題是「The Truth We Seek(我們所尋求的真相)」。
就在3月13日,它公布了將要演出的完整節目名單。
自8月1日至24日,共計133 場演出,其中 7 場是世界首演。它們都是來自世界頂尖劇院、劇團和導演的作品。
這么多演出,怎么看?
小編整理了本屆愛丁堡藝術節10部備受關注的大戲,供你參考。
如果今年8月你剛好要去愛丁堡,那這些大戲一定不容錯過。
即使暫時去不了,也可以了解一下世界上最大的藝術節都在上演哪些節目。
01 歌劇《山海經》
讓中國神話給歌劇界一點「小小震撼」。
歌劇《山海經》(Teddy Wolf 攝)
由華裔作曲家黃若作曲、編劇的歌劇《山海經》即將登上愛丁堡國際藝術節。
盤古開天地、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后羿射日……這些中國遠古神話故事,啟發了黃若的歌劇創作。本劇首演于2022年,并引發了歌劇界不小的轟動。
黃若被視為當代歌劇界最令人矚目的人物之一,他通過當今環境挑戰的視角,重新詮釋了最早記載于公元前4世紀的中國古代神話。
該劇由貝西·崔斯特(Basil Twist)執導,他是英國著名的木偶設計師和偶戲表演家,曾為吉卜力電影《龍貓》的同名舞臺劇設計木偶,并因此獲得奧利弗獎。
歌劇《山海經》(Richard Termine 攝)
在這部劇中,木偶出神入化地演繹著盤古、夸父、精衛與后羿的四個故事,極為生動。它以中式智慧與美學,探索人類與自然世界之間的復雜關系,將音樂與木偶戲完美融合,反思人類作為地球守護者的角色。
演唱部分則來自丹麥的「哥本哈根新聲樂團」,他們與兩位打擊樂手和木偶師同臺演出。本劇的大部分音樂都由打擊樂和人聲構成,頗具古韻,唱詞則由普通話和虛構的古語演繹。
演出時間:8月14日-16日
02 歌劇《俄耳甫斯與尤麗狄茜》
歌劇+雜技?還能這么玩!
歌劇《俄耳甫斯與尤麗狄茜》(Keith Saunders 攝)
本劇由澳大利亞昆士蘭歌劇院聯合澳大利亞頂級雜技團Circa攜手制作,蘇格蘭室內樂團和蘇格蘭歌劇合唱團演出,前所未有地創新融合了歌劇與雜技。
歌劇《俄耳甫斯與尤麗狄茜》(Orpheus and Eurydice)創作于18世紀,首演于維也納。故事來自希臘神話「俄耳甫斯」:
俄耳甫斯的妻子尤麗狄茜中毒身亡,心碎的俄耳甫斯從地獄中用歌聲救出了她。但有一個條件:在他們回去的路上,他絕對不能看向自己的妻子,哪怕一眼。
冥途漫漫,俄耳甫斯能抗拒凝視摯愛雙眼的誘惑嗎?
歌劇《俄耳甫斯與尤麗狄茜》(Keith Saunders 攝)
高亢的歌聲、迷人的視覺效果和雜技表演將帶觀眾進入一個關于愛情、欲望和失去的古老故事。
「留聲機獎」獲獎假聲男高音伊斯特·戴維斯(Iestyn Davies)飾演俄耳甫斯,尤麗狄茜則由澳大利亞女高音薩曼莎·克拉克(Samantha Clarke)飾演。
兩種看上去毫無關聯的藝術形式,在這個故事中找到了驚人的交匯點。當俄耳甫斯陷入瘋狂的那一幕來臨,「尤麗狄茜下地獄」的過程將以壯觀的空中雜技震撼呈現。
演出時間:8月13日,8月15日-16日
03 偶戲《浮士德在非洲!》
《邁克爾·K的生活與時代》劇團最經典作品
偶戲《浮士德在非洲!》(Fiona MacPherson 攝)
在去年上海的靜安現代戲劇谷上,來自南非的「掌上乾坤」(Handspring)木偶劇團演出的《邁克爾·K的生活與時代》賺足了觀眾們的眼淚。
今年,他們即將帶著另一部久演不衰的大作《浮士德在非洲!》(Faustus in Africa!)登上愛丁堡國際藝術節。
浮士德向惡魔出賣靈魂的故事,或許大家都聽說過。但如果浮士德在非洲,他又會面臨怎樣的誘惑、放縱和墮落呢?
本劇由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執導,自1995年首演以來屢獲殊榮。
偶戲《浮士德在非洲!》(Fiona MacPherson 攝)
通過木偶戲和動畫,掌上乾坤劇團重新構想了浮士德的非洲狩獵之旅,將問題的刀鋒直指當代發生在南非的殖民主義與環境問題。
《華盛頓郵報》評價該劇「極其引人入勝」。
2025年,本劇經過重新制作,再次向觀眾展現這一經典偶戲。這也是掌上乾坤劇團和肯特里奇導演繼偶戲《烏布與真相委員會》上演的11年之后重返愛丁堡國際藝術節。
首演至今30年,《浮士德在非洲!》依然被很多人視作該劇團「最棒的作品」。
演出時間:8月20日-23日
04 話劇《使其發生》全球首演
金融題材諷刺劇,蘇格蘭版《華爾街之狼》?
布萊恩·考克斯(Colin Hutton 攝)
由英國傳奇演員布萊恩·考克斯(Brian Cox)出演的話劇《使其發生》(Make It Happen)成為了本屆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的熱門之一。
考克斯曾獲得過兩次奧利弗獎、一次艾美獎和一次金球獎,他最著名的角色是HBO 電視劇《繼承之戰》的洛根·羅伊(Logan Roy)。
盡管在熒屏上非常活躍,但他其實成名于皇家莎士比亞劇團,是個不折不扣的「學院派」。
本次出演《使其發生》是考克斯十年來重返蘇格蘭舞臺,這部劇又是一部「剛剛出爐」的全新話劇,即將迎來世界首演,因此備受矚目。
布萊恩·考克斯(David Vintiner 攝)
本劇由愛丁堡國際藝術節、蘇格蘭國家劇院和鄧迪劇院聯合制作,編劇是詹姆斯·格雷厄姆(James Graham),他被譽為「當今時代最具影響力和最能把握時代脈搏的作家之一」。
故事以21世紀初世界最大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RBS)的崛起、衰落和失敗為主軸,諷刺人的貪婪與傲慢。
編劇說道:「我們仍活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漫長陰影中,始終無法擺脫這場災難的遺留問題及其引發的社會割裂。此刻通過藝術形式探討這一議題恰逢其時。
但我們希望用充滿音樂與故事的演出呈現——這里有鮮活夸張的角色、俏皮的幽默感,還有從蘇格蘭數百年歷史中走出的幽靈交織其中……」
演出時間:
預演 7月30日-31日
正式演出 8月1日-9日
05 芭蕾舞劇《瑪麗,蘇格蘭的女王》
芭蕾舞+高定禮服,優雅,實在是優雅。
《瑪麗,蘇格蘭的女王》(Mihaela Bodlovic 攝)
兩位女王。兩頂王冠。一段傳奇。
英格蘭的伊麗莎白一世臨終之際,被虛實交織的回憶糾纏。這段回憶關于她血脈相連、卻因權柄相爭而心生隔閡的表妹——蘇格蘭女王瑪麗。
生在皇室,她們的生活充滿了野心、陰謀和背叛,也充滿危險。
蘇格蘭芭蕾舞團的《瑪麗,蘇格蘭的女王》(Mary, Queen of Scots),由駐團編舞家索菲·拉普蘭(Sophie Laplane)與詹姆斯·博納斯(James Bonas)聯合編舞,以芭蕾舞劇呈現兩位女王的宿命糾葛,揭示蘇格蘭歷史上最著名的女王的一生。
《瑪麗,蘇格蘭的女王》(Mihaela Bodlovic 攝)
本劇的舞美設計師索特拉·吉爾摩(Soutra Gilmour),正是西區和百老匯復排版《日落大道》的舞美設計師。
在這部劇中,她將朋克風格與高級定制時裝結合,為觀眾呈現一場視覺盛宴。
2022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爆款節目《葛蓓莉亞》原班音樂團隊為本劇創作音樂,還原一場蘇格蘭傳奇女性的生命史詩。
演出時間:8月15日-17日
06 話劇《斬斷鋼索》
可能是今年「最敢說」的一組小短劇。
《斬斷鋼索》(Luisa De la Concha Montes 攝)
倫敦阿科拉劇院首演全場售罄的「神劇」來了。
有趣的是,《斬斷鋼索》(Cutting the Tightrope)并非是一部連續的獨立劇目,而是由一組小短劇組成的作品。
這部劇的副標題是「政治與藝術的分離」,因為「大膽敢說」、精辟犀利而轟動。
本劇題材敏感、觀點尖銳,直指當下最嚴峻的一系列政治問題,仿佛是對那些「藝術家要遠離政治」警告的不留情面的回應。
《斬斷鋼索》(Ali Wright 攝)
劇本由多位劇作家執筆,每一部短劇都沒有具體作者進行署名。這些「戲劇小品」深度聚焦當前在英國日益嚴苛的藝術審查制度,并揭示藝術在全球性壓迫與反抗浪潮中的獨特價值。它拒絕沉默,而是強調勇敢表達。
衛報評價該?。骸敢粓鲇^點鮮明、引人入勝且充滿緊迫感的演出。它不僅探討藝術與政治的宏大命題,更直面當下加沙危機,叩問‘藝術在此刻究竟能發揮怎樣的力量?’——既向作品自身,也向每位觀者提出這個迫切的詰問?!?/p>
演出時間:8月14日-17日
07 話劇《皆大歡喜:完全顛覆》
就算徹底顛覆莎翁,他也「毫無歉意」。
《皆大歡喜:完全顛覆》(Dahlia Katz 攝)
加拿大劇作家克里夫·卡迪納對莎翁經典《皆大歡喜》進行了激進的重構,甚至連名字也叫「As You Like It: A Radical Retelling」。
說到莎士比亞的《皆大歡喜》,其戲劇原作是一部田園喜劇,蕭伯納認為,莎士比亞創作這部戲劇更多是為了「取悅觀眾」,而非尋求更高尚的藝術靈感。
很多人看到莎劇標題,都會以為這是一部面向大眾的作品。但卡迪納卻將《皆大歡喜》重塑為一部「僅面向思想開放者」的作品。
《皆大歡喜:完全顛覆》(Dahlia Katz 攝)
所以,你不需要對《皆大歡喜》有任何了解,就可以直接去看這部戲;你也最好不要帶著對「莎劇」的預期去看它,因為它會完全顛覆你的想象。
這部劇以大膽改編直面當今尖銳現實問題,以「黑色幽默」融入人物的原始情感,同時對觀眾和評論界毫無妥協之意。
首度亮相國際藝術節的卡迪納,在劇中討論起家族、文化與系統性不公,用藝術節官方的話來說:這是連莎士比亞都從未設想過的《皆大歡喜》。
演出時間:8月20日-23日
08 無臺詞劇《勞作與時日》
當人的勞作回歸大地,「班味」也消失了。
《勞作與時日》(Kur van der Elst 攝)
在我們離土地越來越遙遠的當下,比利時FC伯格曼劇團(FC Bergman)以新作《勞作與時日》(Works and Days)叩問人類正在失去的珍貴之物。
本劇的劇名借鑒了古希臘詩人赫西俄德于大約公元前7世紀所寫的田園牧詩,該詩作系統地記錄了當時農耕生產的知識,表現了平靜而優美的農村生活場景。
但在《勞作與時日》的演出中,故事變得更為震撼和沉重,生、死與「存在」交織。FC伯格曼劇團以無臺詞的形式,通過震撼的影像、肢體與音樂,探索人類與自身所棲息之地的深層聯結。
《勞作與時日》(Kur van der Elst 攝)
作品穿梭古今,以四季輪回為經,人生儀式為緯。通過巧妙的舞臺設計,讓演員直面水火等自然元素的洗禮,與此同時,劇中還注入劇團「標志性的荒誕幽默與深沉悲憫」。
當工作回歸大地,當雨水和汗水洗去「班味」,我們對自然的向往也將隨之喚醒。
現場樂手將演奏受安東尼奧·維瓦爾第《四季》啟發的原創音樂,帶領觀眾重返那個土地即生命、人與自然渾然一體的年代。
演出時間:8月7日-10日
09 舞蹈音樂會《打破巴赫》
巴赫遇上嘻哈和現代舞,一場究極跨界「音樂會」!
《打破巴赫》(圖源:Acland Burghley學院)
這場演出屬于愛丁堡國際藝術節上「豆袋音樂會」(Beanbag Concert)系列之一。
「豆袋音樂會」,指的是音樂會的現場有許多柔軟舒適的「豆袋沙發」,觀眾們可以直接坐在豆袋沙發上,如同在自家客廳一般慵懶地觀劇,與世界頂級音樂家近距離接觸。
當然,正廳和包廂也有劇場標準座位,任君選擇。
愛丁堡藝術節上的豆袋音樂會(Jess Shurte 攝)
《打破巴赫》(Breaking Bach)是獲獎編舞家金·布蘭斯特魯普(Kim Brandstrup)的全新力作,繼2023年好評之作《米諾陶》(Minotaur,希臘神話中的牛頭怪物)后,他再度亮相愛丁堡國際藝術節。
今夏,他將攜手倫敦阿克蘭·伯格利(Acland Burghley)學院青年舞者,以巴赫《雙小提琴協奏曲》與《勃蘭登堡第三協奏曲》旋律為靈感源泉,將嘻哈、現代舞等形式融入其中,讓觀眾感受截然不同的古典音樂。
演出時間:8月20日
10 舞蹈劇場《滅絕人》
人類應該如何面對死亡與逝者?這部劇帶你找答案。
《滅絕人1.0》(Rahi Rezvani 攝)
圍繞著「滅絕(Extinction)」這個概念,導演西蒙·麥克伯尼(Simon McBurney)和編舞克里斯托·派特(Crystal Pite)聯手創作了舞蹈劇場三部曲《滅絕人》(Figures in Extinction)。
其中,即將登陸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的是三部曲的終章《滅絕人3.0》。
《衛報》報道:「滅絕」的概念在這三部作品中不斷演變。第一部關注非人類的數字生命形式;第二部關注人類內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之間的神經聯系;第三部則關注人類與「死亡」和「消逝」的關系。
《滅絕人1.0》(Rahi Rezvani 攝)
人類正經歷著「雙重斷裂」的時代:與自然割裂,與同類疏離。我們能否為正在消逝的事物命名?當人類既是災難的制造者又是承受者,見證毀滅究竟意味著什么?這是麥克伯尼想要提出的問題。
他在采訪中說:「我們的社會總將死亡視為某種失敗。某種程度上,我們正經歷著與死亡的割裂——這意味著我們正在喪失對未知的敬畏。若將神秘從生命中剔除,人類將走向何方?若宣稱逝者不再重要,甚或否定逝者的存在,文明將付出怎樣的代價?」
毫無疑問,這部舞蹈劇場將會是一場震撼人心的「死亡教育」。
演出時間:8月22日-24日
以上10部,就是本屆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最受關注的歌劇、戲劇和舞蹈類作品。
面對一個逐漸「撕裂」的世界,藝術對人與人之間溝通和聯結的作用,在當下顯得尤為重要。
近兩年,愛丁堡藝術節與國內劇場的聯系也十分密切。
2月,演藝大世界在上海音樂廳召開了「對話愛丁堡藝術節」的活動,并與蘇格蘭亞洲藝術基金會簽訂了「戰略合作備忘錄」。
這意味著,在未來,可能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原創作品和演藝IP登上國際舞臺。
我們也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國際好戲進入國內。
編輯整理丨 Saenar
劇焦編輯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