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場規格極高的會議,在釣魚臺國賓館盛大召開。
這就是自從2000年以來,每年一期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現在已經成為中外經濟交流的主要對話平臺。
今年的會議,格外重要。
我們這邊由總理帶隊,以及二三十名部長、副部長,北京、上海、天津、海南、南京等地的地方領導。
而另一邊是全球商界大佬帶頭,包括西門子的博樂仁、蘋果的庫克、三星電子李在镕、寶馬集團齊普策、奔馳集團康林松、高通總裁安蒙等等。以及全球經濟學家、學者、國際機構和組織,到會者大概有120多位重磅代表。
這規格,算得上是歷史首次。其影響僅次于前段時間的民營企業座談會。
那么為何如此高規格?我認為:
一方面,特朗普第二輪貿易戰已經打響,中國不止需要在內部構建強大的防御堡壘,還需要從國外團結“志同道合”的同盟軍伙伴,聯合起來,緩沖關稅戰的不利影響。
另一方面,前些年外資企業流失嚴重,而現階段,中國更需要外資力量帶動國際資本投資內地,打開對外交易窗口,建造開放型的“外循環”經濟。而作為交換,全球商業巨頭,理應可以在全球最大的單一消費者市場,得到他們想要的價值和利潤。
說個題外話。
網上很多人對外資企業,嗤之以鼻,認為老外來中國就是為賺中國人的錢,中國應該保護本土企業,抵御外來勢力。
這樣思維的人很多,但其實都是守舊的閉關鎖國思路。
中國需要外資企業,正如中國需要二次改革開放一樣迫切。外資企業,可以攜帶大量資金,投資生產,解決中國上游產能過剩問題。
同時外資企業可以提供大量就業崗位,緩解國內就業壓力,別的不說,這些年起碼就在落實勞動法層面,外資一直都做的比較到位。
最后引入外資,激發的“鯰魚效應”,可以讓國內企業自我審視,充分競爭,從而創新出更好用的產品和服務。
當然我覺得,現在外企的“鯰魚效應”已經很弱了。
曾幾何時,國外品牌是品質與身份的象征。但如今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從運動鞋服到新能源汽車,從咖啡奶茶到家用電器,洋品牌的光環正在加速褪去。
取而代之,國產替代的浪潮,已然從趨勢變為現實,正朝著全球市場席卷而去。這背后離不開億萬大眾和走正道的民營企業家的默默耕耘。
言歸正傳,會議講了什么呢?
我認為最重要有三句話:
第一句是:
中國為外部潛在“超預期沖擊”做了準備,必要時將推出新的增量政策,確保中國經濟能夠平穩運行。
講這句話的核心邏輯,是為了給外資企業注入“信心”。
意思是,大家不用懼怕特朗普關稅戰帶來的影響,對此我們已經有了“超預期沖擊”的準備,必要時還可以用更強有力的政策,對沖影響,大家可以放心大膽地來華投資。
這個新的增量政策,大概是源源不斷的“放水”,算是對前段時間央行提到2025年將采取“寬松貨幣政策”的呼應,邏輯上,我們處于“負通脹”區間,放水利大于弊,空間很足。
最近爆出美聯儲,連著兩年虧損約20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4萬億,意味著美國降息迫在眼前,推測今年美聯儲會降息兩到三次,按照75基點來降,有可能降到3.75%。
只要能合理平衡匯率差,我們這邊一定會加倍跟上,放水會放大消費效應,外資企業只要產品好,在中國依然可以得到很好的成績。
第二句是:
經過艱苦努力,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地方政府債務和中小金融機構風險,都已經得到有效控制。
這句話的含義是,中國三大系統性風險已經安全落地,外資到投資建設,不用擔心任何風險問題。是為了在信心的基礎上,給予安全感。
說實話,三個風險的落地,一部分靠軟著陸,另一部分依賴于政策主導下的“以債養債”,邏輯上主要還是用更多的新債去償付過去的債,把短期債務放大后留給未來處理,押注經濟重回高增長模式,慢慢消化。
這個方法幾乎所有國家都在用,我們過去用的比較保守,而連續兩年抬高宏觀赤字率,也意味著,我們的經濟模式,也在向世界主流靠近。
怎么稀釋債務呢?答案還是制造通脹。
第三句:
不遺余力擴大消費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
美國個人消費占GDP高達7成以上,而中國呢,大概只有3成不到。
可以說,中國是全球消費規模最大,潛力最大的單一市場,從一部《哪吒2》貢獻近150億票房的神話,可見端倪。
但是,整體消費能力算是全球相對疲弱的狀態,這也導致了某多多等專門搞低價策略平臺的崛起。
至于什么原因,大家應該都清楚,上一篇文章被關了,這里就不說了。
總之,想讓中國消費帶動經濟,就必須讓人們,有錢、有閑、有安全感。
我前兩天在小號上寫了一篇文章《強哥夠狠》里面講到,劉強東沒有將物流外包出去,而是選擇給快遞員和外賣騎手繳納五險一金,而且還不是最低檔。
他是真正的人民企業家,手下有67萬員工,還能做到這樣,值得點贊。
有人說,繳納五險一金都被夸了?
這都是“何不食肉糜”的廟堂人物。
事實上,中國大量勞動者都沒有五險一金,甚至在二線城市,很多企業為了節省成本,都是能不繳就不繳。大學生畢業都沒有。
大家沒有安全感,薪資不高,上班連軸轉,看病沒得報銷,動不動還裁員,還用什么去消費呢?這就是消費的悖論。
所以中國需要更多劉強東這樣的企業家,才能破除“內卷”困局,打破分配不均的社會事實,從根本上解放消費力。
誰不想消費,誰都想消費,沒有不喜歡消費的。
消費了才能有錢,有錢了才能消費,本就是雞生蛋和蛋生雞的故事,但現在大多數人,要的是雞,而不是蛋。
這在于徹徹底底的讓利。國家在鼓勵企業發展的同時,要將監管責任落實到位,鼓勵大家“反內卷”競爭,高效率作業,
如果能把社會資源分配做好,消費崛起,外資不用開會,都愿意搶著來,即使外資不來,靠國內民營企業,也完全可以把經濟扶正。
這需要打破僵局的魄力。不過現在已經在格外重視了,這一切都是好的開始。就在寫完這篇文章的時候,央行公布消息,3月25日將開展4500億元MLF操作,意味著大放水進入第一輪。
至于這些錢先用來干什么,怎樣的影響,篇幅有限我放在小號講。歡迎關注取閱。
如果喜歡,請點個贊或在看。可以加入下面星球,我會在里面每天寫更多的信息和分析,跟9400多投資愛好者共同分享財富保值秘密,歡迎加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