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浮漂了解多少,也就意味著對垂釣了解多少,浮漂的選擇可是一門大學問。別小看這小小的浮漂,它可是決定我們釣獲多少的關鍵因素之一。今天我們就詳細聊一聊常見漂型的區分和特點,以下內容僅為個人經驗,僅供大家參考,切勿生搬硬套!
一、從漂型上相對區分
端肩的浮漂,信號頓感強,回彈快,利于“控魚”;
溜肩的浮漂,下行幅度大,回升慢,利于“就餌”;
圓肩收腰細腿的漂型,適于釣滑口魚;
長腳長尾水滴型短身浮漂,行程穩而慢,利于釣截口;
長腳長尾削肩棗核型浮漂,下行快,利于釣底部輕口等等。
漂尾硬,相對的動作幅度大;軟尾漂,相對的信號頓感強。
二、適應魚情
在這里要先說一下“漂肩”,漂肩是指整支漂身直徑最大的地方,漂肩越小,浮漂向下運動的時候受到的阻力也就越小。所以如果是需要釣底的話,我們需要選擇細長身或者是中長身的浮漂;
如果是釣浮的話,選擇短棗核的浮漂就可以了,肩越寬漂身越短,它的下行速度就越慢,其下行速度就會越慢,魚就有更多的時間用來發現和接住餌團,所以釣行程接口,以及釣浮,使用短棗核的浮漂最好,中棗核次之,細長身最不利,漂身越長,行程時間越短。
三、穩定性
這里的穩定性,指的是在有風浪的情況下,或者是有小魚鬧鉤的情況下,浮漂會上下左右晃動,影響我們觀察漂相。漂身越長,表面積越大,它受到的阻力也就越大,在面對風浪的情況下,受到的水平阻力也就越大,而且這樣子的浮漂受力點分布均勻,能夠達到我們需要的穩定性。
四、抗走水能力
抗走水能力跟前面說的穩定性有一定的差別,這里說的抗走水能力是指我們在走水垂釣的時候,浮漂會受到的水平方向的力。浮漂的表面積越小,水平方向受力就越小,也就是抗走水能力更好,像表面積更小的短棗核和中棗核浮漂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會更小,也就有更好的抗走水能力。這和前面說的穩定性是不同的,要注意區別。
五、堅固耐用性
漂腳和漂尾越粗壯的越不容易爆裂開,但浮漂的耐操性是相對而言的,關鍵在揚竿時候的力度控制,只要使用時注意,長身漂同樣具有很好的強度。
六、翻身速度
浮漂的翻身速度不僅和漂型有關系,和浮漂的總長、漂腳的長度、材質等也有關。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漂身越短,翻身越快。
七、靈敏度
梭型浮漂與棗核型浮漂相比的話,從理論方面來說,由于浮漂在水中成縱向,橫截面積小,在水中相對阻力就會變小,因此會顯得靈敏度很高。綜合比較,棗核型浮漂靈敏度會低于梭型浮漂。
重心靠前與重心靠后的漂型相比的話,長身短腳型的浮漂要比長身長腳型的浮漂靈敏度要高。
細尾、粗尾、空心尾三種浮漂相比的話,由于浮漂自身浮力或阻力,細尾靈敏度高于其他兩種漂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