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上將李達的傳奇人生
中國共產(chǎn)黨黨史上有兩個李達,一個是“文李達”,中共創(chuàng)始人之一,參加過中共一大,毛澤東的老鄉(xiāng)和老友,早期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而另一個李達沒有“文李達”那么有名,這位“武李達”戎馬倥傯(kǒng zǒng)一生,輔佐過五位開國元帥,擔任參謀長四十余年,調動過美軍飛機,睡過毛主席床榻,被譽為“兵秀才”,“軍中諸葛”,“活地圖”的開國上將軍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呢?
開國上將李達
李達少年時
陜西眉縣,小地方,歷史上卻出過三位名人,一是為秦始皇蕩平六國立下汗馬功勞,令敵人聞名喪膽的白起大將,二是北宋時期主張抵御外侮的愛國思想家張載,三就是今天的主人翁,為中國革命事業(yè)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的李達上將。
如今在陜西省眉縣橫渠鎮(zhèn)橫渠村李達故居前的廣場上,李達將軍的雕像一身戎裝,眺望前方,在當?shù)兀拔膶W張載,武效李達”的育人理念,表達了人們對開國將軍的崇敬之情和對其革命精神的傳承之愿。
1905年的4月,李達出生在這里,家境貧寒,所以五歲時就到地主家打短工補貼家用了,漸漸地他的父母發(fā)現(xiàn)小李達聰慧伶俐,記憶力超人,為了以后能有個好出路,就四處借錢,把李達送進了私塾,正是這一明智的決定,改變了李達一生的命運。
1922年,年僅17歲的的李達考上了西安私立東道中學,而后又到了省立師范學校讀書,期間參加了愛國學生運動。畢業(yè)后就回到鄉(xiāng)下做了一名小學老師。這時的李達和第一任妻子張氏結婚了,并生了一個兒子。當時的中國,風雨飄搖,軍閥混戰(zhàn),由于在西安讀書時就參加過愛國學生運動,經(jīng)歷過思想啟蒙。對時政大事十分關心的李達不想一輩子做一個教書先生,于是在1926年,下定決心投筆從戎的李達考入了馮玉祥將軍創(chuàng)辦的西北軍第二軍官學校。遂告別嬌妻幼子,真的是“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經(jīng)此一別,再與第一任妻子沒有相見。
李達開啟從軍之路
畢業(yè)之后的李達就加入了馮玉祥的西北軍,1930年5月到10月,蔣介石,閻錫山,馮玉祥在河南,山東西部開啟中原大戰(zhàn),馮玉祥占敗,李達所在的西北軍被蔣介石收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6路軍。由于不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就被蔣從山東調到江西圍剿井岡山的工農(nóng)紅軍,第二次圍剿,第三次圍剿都失敗了。1931年7月到9月的第三次圍剿失利后,蔣命令其余部隊全部撤回,唯獨留下了26路軍這支他眼里的雜牌軍留駐寧都當?shù)兀萑肓斯まr(nóng)紅軍及當?shù)厝罕姷闹刂匕鼑小?/strong>
尤其是日本軍隊在東北悍然發(fā)動“九一八”事變后,大多數(shù)是北方人的26路軍將士請求回北方抗日,卻被蔣國敢拒絕。當時26路軍軍事長官季振同,參謀長趙博生便有了起義投誠紅軍的想法,但就在準備起義的前一天,聞聽風聲的蔣介石卻在南昌電告26路軍派人來取拖欠已久的軍糧和被服,當時參謀長趙博生抓緊聯(lián)系紅軍方面的聯(lián)系人劉伯堅,劉伯堅決定起義暫緩,取回軍糧和被服后再議。當時已是旅部參謀的李達臨危受命,立刻快馬加鞭去了南昌,雖然寧都距離南昌不遠,但當時的交通條件很差,加之山高水險,千斤重擔,全部都壓在這個20多歲的年輕人身上。李達不辱使命,風雨兼程,提前將糧食和被服運到了寧都。
李達加入工農(nóng)紅軍
1931年12月14日,26路軍發(fā)動“寧都起義”,起義后的部隊被改編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五軍團。自此后,李達同舊軍隊告別,加入了工農(nóng)紅軍,由此走上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征程。李達畢竟在正規(guī)軍校學習過,加入紅軍后不久果然才華橫溢,出類拔萃,特別是識圖,用圖,通訊。是不可多得的參謀型人才,秀才指揮官。1932年到湘贛蘇區(qū),任紅八軍獨立第一師參謀長,這是李達人生中第一次擔任參謀長,至此李達就與參謀長職位結下了不解之緣。同年九月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11月起任紅8軍參謀處處長,紅17師參謀長,參與指揮抗擊國民黨軍隊對湘贛蘇區(qū)的進攻,并配合紅一方面軍作戰(zhàn)。1933年獲二等紅星獎章,1934年8月隨紅6軍團西征,任軍團參謀長。10月與賀龍率領的紅2軍團會合,調任紅2軍團參謀長,協(xié)助軍團長賀龍,政委任弼時,發(fā)起湘西攻勢,參與創(chuàng)建了湘鄂川黔蘇區(qū)和指揮“反圍剿”作戰(zhàn)。
李達的才華主要體現(xiàn)在過目不忘的能力和做地圖,看地圖,用地圖上,平面的地圖在他的腦海中已經(jīng)形成了立體的構圖,山川,河流,城鎮(zhèn),鄉(xiāng)村,交通道路等等了然在胸,當時本來軍用地圖就少,加之僅有的一些還沿用清朝的地名,謬誤很多。李達每到一處,便帶領手下參謀勘探地形,繪制地圖,常常冒著危險深入敵占區(qū),憑著自己極強的地理天賦,通過多次實地勘察,自發(fā)的制作了很多標準地圖,極高的準確度給軍事主官作戰(zhàn)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1935年,正在長征的紅2,紅6軍團抵達畢節(jié),當時領導紅2,紅6軍團的領導人想在畢節(jié)創(chuàng)建川滇黔邊根據(jù)地,當時任弼時征求李達的意見,李達攤開地圖,表示畢節(jié)雖然地理位置優(yōu)越,但是多條公路交通線匯集在此處,非常容易引起敵人的圍攻。果然不久,四川,貴州的軍閥圍攻了畢節(jié),任弼時慶幸地說;“還是李達有先見之明”!
因為善用地圖,加之李達深得毛澤東軍事指導思想的精髓,不打冒險仗,靈活作戰(zhàn),善于料敵先機,提供給賀龍的戰(zhàn)斗方案建議指揮下,即便是在國民黨軍隊的前截后追中,忽東忽西,時南時北的紅6軍團,就像一條滑溜溜的泥鰍,耍得敵人團團轉!賀龍感慨地稱其為“豹子頭”!
1936年起任紅二方面軍參謀長。
李達面相溫和,長著一副菩薩相,紅軍時期有“活菩薩”的美名,高高的個子,紅潤的臉龐,和藹可親,心性篤定穩(wěn)重,胸有丘壑,心細如毛發(fā),遇大事從容不迫,患大難面無懼色,不疾不徐,從容淡定。指導手下工作,原則性寸步不讓,要求手下作為參謀人員不僅要做到“四勤”即腿勤、筆勤,眼勤、腦勤,還要做到“膽大包天”“心細如發(fā)”“守口如瓶。遇有不忿之事,最多以“亂彈琴”斥之。
1937年初,李達出任援西軍參謀長,與劉伯承開始了14年的黃金搭檔,比劉鄧合作還早一年。兩人初次見面,劉伯承就坦言:“我對閣下的能力深信不疑,請放手工作!”
李達的經(jīng)典事跡
抗戰(zhàn)爆發(fā),八路軍正式成立,劉伯承任129師師長,鄧小平任政委,李達任129師參謀長,老成持重的李達很受劉鄧的器重。每逢重要戰(zhàn)事,身為參謀長的職責,李達總能提出重要的建議,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充當了重要的智囊!而且對于地圖,無論是別人拿來的或是繳獲的,他只要稍微一過目,就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錯誤,并加以修改,劉伯承嘖嘖稱贊他說“你真是個活地圖啊”!這期間,李達指揮作戰(zhàn),每戰(zhàn)必勝,沒有任何敗績,這一點難能可貴,鄧小平夸贊他說:“李達在指揮上是很有一套的”!一次行軍,李達率兵先行,與劉鄧約好到某個村莊會面,但李達到達目的地,將營地設立好了,左等右等都沒有等來劉鄧大軍。李達遂找來參謀,叮囑他要如何如何走,經(jīng)過哪里,就能在某某莊找到劉鄧首長。
果不出李達所料,參謀在按照李達的指示進行后,果然在李達所說的地方找到了劉鄧大軍。對此感到奇怪的劉伯承問李達:“你是怎么知道我們在某某處迷路的?”而李達答道:“我尋思在地圖上兩個村莊有重名,而這兩個村莊一東一西,我遲遲等不到你們,就判斷你們可能是迷路到另一個地方去了。”此言一出,劉伯承大為贊嘆,鄧小平則連連點頭,稱你這一手十分了不起!
李達就像一頭老黃牛,工作勤懇,細致認真,任勞任怨,作為劉鄧二位首長的助手,從未受到過二位首長的訓斥。據(jù)楊國宇將軍1947年12月10日的日記記載:“鄧小平要求極嚴,但從未見他批評過李達,劉伯承要求極高,但對李達最放手。”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fā),美國對日宣戰(zhàn),不久就在太行山區(qū)設立了一個觀察組,作為美軍飛行員的聯(lián)絡和救援點。當時因為日軍封鎖,最好的飯也就是黑豆飯,李達發(fā)現(xiàn)美軍飛行員吃不慣,在物資極為匱乏的情況下,安排人送去肉,雞蛋和牛奶,美軍飛行員極為感動,便主動幫助八路軍。只要美軍沒有飛行任務,李達打個招呼,美軍飛機就過來幫忙。后來,李達奉命攻打號稱“鐵城”的安陽,由于城墻堅固,敵人的火力兇猛,八路軍一時無計可施。美軍飛行員聽說后,立刻派幾架轟炸機前來助戰(zhàn),向城內(nèi)日軍投擲了大量炸彈,一時把日軍炸懵了!什么時候八路軍有轟炸機了!這次戰(zhàn)斗,八路軍取得了完美的勝利!
李達將軍和美國飛行員們合影
正是李達的這種菩薩心腸以及從大處著眼的風范,在當時情況下美軍飛行員才真心誠意地來幫助八路軍,后來美軍機長幫忙在八路軍根據(jù)地選址搭建了一個簡易的機場,這個機場地址就在長寧。后來發(fā)生的長寧空運事件,就是美軍駐延安軍事觀察組的運輸機,空運線路是從延安機場至山西黎城長寧機場。任務是把遠在延安的我黨政軍20名領導人緊急運到前線,以便指揮對日寇的最后一戰(zhàn),并反擊國民黨軍隊對我根據(jù)地的進犯。
長寧空運僅歷時四五個小時,但對后來的國共決戰(zhàn),對中國現(xiàn)代史的演變,起了極不尋常的作用。正是這次空運,使共產(chǎn)黨本來需要兩個月艱苦跋涉的輸送任務,在半天之內(nèi)即告完成,其時間甚至比美軍開始空運國民黨先遣人員去接受日偽軍投降,還早了一天。這些中共最善戰(zhàn)的將領,先敵一步到達戰(zhàn)區(qū),迅速集結主力,編組野戰(zhàn)兵團,從容自如地選擇戰(zhàn)場和戰(zhàn)機,將敵方置于被動與不利的境地,然后戰(zhàn)而勝之。如劉伯承、鄧小平首長下飛機后,由黎城星夜趕到129師司令部駐地河北涉縣赤岸村,立即部署了上黨戰(zhàn)役。不久長治周圍地區(qū)獲得了解放。上黨戰(zhàn)役的勝利,痛擊了蔣介石的內(nèi)戰(zhàn)氣焰,加強了毛澤東在重慶談判中的地位。在此事上,李達參謀長居功至偉。
1945年12月14日,李達和認識20多天的張乃一結婚。張乃一問他為什么選擇在這一天結婚,李達說:"1931年12月14日,我加入了紅軍,這一天是我從舊軍隊軍人變成紅軍戰(zhàn)士的日子,也是我新生的日子,有紀念意義。"
李達將軍與妻子張乃一
1948年5月李達出任任中原軍區(qū)和中原野戰(zhàn)軍參謀長,淮海戰(zhàn)役后,于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戰(zhàn)軍參謀長參與組織指揮渡江戰(zhàn)役和進軍西南。
1949年5月,李達奉毛主席命令,前往長沙和國民黨高級將領程潛和陳明仁秘密會晤,詳細交談關于長沙起義,棄暗投明等事宜,這次回北京就是要和毛主席匯報情況的,此時北京已經(jīng)和平解放,毛主席在香山別墅臨時建立了黨中央指揮部。毛主席等到了李達的好消息,當即讓周總理辦了個歡迎晚會,晚會后,眾人紛紛離去,李達跟著毛主席來到他的住處,李達詳細將程潛和陳明仁的起義計劃報告給毛主席,毛主席聽完后很高興,夸贊李達此行功勞很大。
毛主席隨意看了一下時間,發(fā)現(xiàn)此時已是深夜,便親切說道:“李達啊!天也很晚了,你也累了,我還得忙一會,暫時還不睡,你就睡我的床吧!”李達也深知毛主席多年來都是晚上工作,天快亮時才上床休息,便不再推辭,說了一句:“主席,那我就打擾了!”第二天李達醒來后,發(fā)現(xiàn)主席桌上已寫好了給程潛和陳明仁的回信,李達為了不打擾主席休息,默默離開了主席住處。
1950年2月任西南軍區(qū)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參與領導西南地區(qū)殲滅國民黨殘余武裝和土匪,爭取和平解放西藏的工作。
1953年4月18日,中央軍委決定,由李達接任中國人民志愿軍參謀長解方的職務。1953年5月上旬,李達到志愿軍總部報到。志愿軍代司令員鄧華對老資格的參謀長李達很尊重,稱他為志愿軍的諸葛亮。遇到開會,鄧華在入場時總對李達說:“諸葛先生請。”志愿軍發(fā)給中央軍委的電文,鄧華都是請李達起草,再經(jīng)志愿軍領導討論后簽發(fā)。在朝鮮期間,李達完成的主要工作是協(xié)助鄧華代司令員組織指揮了取得重大勝利的夏季反擊戰(zhàn)役,迫使美方最高司令官克拉克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戰(zhàn)協(xié)定上簽了字。
李達自從離開老家后,都在不同的戰(zhàn)場上奔波,多年家鄉(xiāng)都沒有他的音信。1949年7月,李達留在老家的兒子李如龍結婚了,一個月后被接到武漢的第二野戰(zhàn)軍司令部,終于見到了闊別多年的父親。這時他才知道父親并未在兵荒馬亂中喪生,還在解放軍部隊做了“高官”。 建國之后,李如龍來到北京,向父親提出,希望給他找個工作,但是李達卻毫不猶豫地拒絕了。李達將軍說:“我是農(nóng)民出身,你做個農(nóng)民有什么不好?”李如龍于是又回到家鄉(xiāng)陜西眉縣橫渠區(qū)崖下村,安心當農(nóng)民。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實行軍銜制,擔任國防部副部長訓練總監(jiān)部副部長的李達被授予上將軍銜,57名上將中排名第二位,然而,在常人眼中這么榮耀的一件大事,李達卻像沒有這回事一樣,從未向家人提起自己的軍銜。所以,孩子們都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什么軍銜。李達的女兒所在的學校軍隊干部子女不少,聽同學們談論誰的父親是中將,誰的父親是少將,她也便問父親是什么將?李達怔了一下,笑著說:“小孩子打聽這干什么?我是什么將?芝麻醬,黃醬!”孩子們過了許久才從報紙上得知自己的父親是上將。
文革初期,李達被關了,他的妻子張乃一四處奔走,四年后李達終于被放了出來,1971年的一天,剛剛脫離困厄的李達遇見了毛主席,看著曾經(jīng)的愛將神色困頓,主席有點心疼,笑著問道:“李達,你因為什么原因被關的啊?又因為什么原因被放了啊?”李達苦笑著說:“我也不知道啊,稀里糊涂就進去了,稀里糊涂又出來了!”毛主席大笑說:“李達不糊涂,而且是從不糊涂!”兩人的談話充滿禪意,毛主席夸贊李達不糊涂是真實感情,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上將李達為人正直,淡泊名利,頗具長者風范!大公無私,清廉律己,注重言傳身教!常常能夠放眼于黨和人民事業(yè)的長遠來解決問題,表現(xiàn)出卓識遠見,高瞻遠矚的特質。雖身居高位,但廉潔自律,生活簡樸,率先垂范,對子女要求非常嚴格,從不搞特殊化。
直到1987年,他才回到家鄉(xiāng),那時候他的身體已經(jīng)不再那么硬朗了。自從離開這里,他已經(jīng)有50多年的時間沒有回家了,此時此刻,看到記憶中的家鄉(xiāng),他淚流滿面。當?shù)氐母改腹僦浪貋砗螅€為他隆重舉行了歡迎儀式,有不少父老鄉(xiāng)親都前來為他接風洗塵。看到這種場面,一向樸素的李老自然感到非常不自在,他有些生氣,告訴他們不要弄這些看起來華而不實的東西,有這個心思,還不如想想怎么為老百姓辦實事。
陜西省眉縣教育局命名眉縣橫渠鎮(zhèn)橫渠小學為“李達小學”。
李達總愛提起劉伯承元帥的一段話:“劉帥常常告誡大家,不管你當多大的官,一個口令能讓幾萬人立正。但你要切記,這一點權力是黨給的,是人民賦予的。你自己沒有什么了不起,你決不能自我膨脹,不能忘乎所以!”李達還喜歡吟誦兩句古訓:“歷覽古今多少事,成由謙遜敗由奢。”他以劉帥的告誡和古訓格言自律,也以此提醒周圍的同志們。
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曾給李達題詞:“將軍淡名利,風范當永存。”這正是對李達一生恰如其分的評價。
晚年的李達留下遺囑,告訴子女們身后要把他埋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涉縣129師活動過的地方,陪伴他的戰(zhàn)友們!1993年 7月12日,李達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上將李達之女
根據(jù)生前遺愿,李達將軍葬于涉縣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旁將軍嶺上,墓地位于劉伯承元帥紀念亭后,李達將軍的靈骨安放處鐫刻了他的雕像和紀念碑。將軍塑像面帶微笑,俯視將軍嶺,這里應該是他最理想的安葬處了,死后也可以和129師的將帥們長眠在一起。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中國人民解放事業(yè),獻給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革命化、現(xiàn)代化、正規(guī)化建設事業(yè),實踐了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奮斗終生的誓言。他的崇高品德和卓著功勛,將永載史冊。
李達同志永垂不朽!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