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道士,住在淄川天齊廟,會變多種戲法,人們稱他是“仙人”。先父和他有交情,進城時常去拜訪。一天,與先父到縣城,正好與韓路上相遇。韓把鑰匙交給先父手,說:“請開門進去坐,稍等片刻,我就回來。”進廟開門時,韓已在房內。先是我們族中有人嗜賭,這人因先父的關系,也認識韓。
碰巧大佛寺來了一名和尚,專門從事賭博,而且賭額很大。族人帶了不少錢去賭,輸光了,但賭興高漲,把田也典當了。一夜下來,把家里所有的產業都輸得精光。垂頭喪氣,順路走到天齊廟,精神頹喪,語言錯亂。
韓問他為什么?他把實情相告。韓笑著說:“久賭,斷無不輸的。你如能戒賭,我可以幫你扳回本金。”族人說:“若能把輸去的贏回來,我一定把骰子用槌砸碎。”韓用紙畫符,要他佩在衣帶里,叮嚀說:“只要扳回本就行了,千萬別貪心不足!”又借給他一千錢,相約贏了就償還。
族人高高興興來到大佛寺,和尚看過他攜帶的錢,嫌太少,不屑于和他賭。族人再三請求,并且說以一擲為限。和尚笑著答應下注一千錢,和尚擲骰,不勝不負。族人接過骰子,一擲成彩,和尚下注兩千,又輸了。慢慢增加到十幾吊錢,明明是梟,一叫都變成盧雉。以前輸去的,頃刻贏了回來。族人心里暗想,多贏幾次也好。誰知再賭時,手氣差,感到奇怪,看看衣帶,符已不在。
回到廟中,除了歸還韓的一千,總計連最后一局輸去的,恰與原來的相等,向道士致謝,并因失去符表示歉意。道士笑著說:“符已在這里。我本要你不貪人錢財,你不聽,所以把符收回。”
【原文】
韓道士,居邑中之天齊廟,多幻術,共名之“仙”。先子與最善,每適城,輒造之。一日與先叔赴邑,擬訪韓,適遇諸途。韓付鑰曰:“請先往,啟門坐。少旋我即至。”乃如其言,詣廟發扃,則韓已坐室中。諸如此類甚多。
先是有敝族人嗜賭博,因先子亦識韓。值大佛寺來一僧,專事樗蒲,賭甚豪。族人見而悅之,罄資往賭,大虧。心益熱,典質田產復往,終夜盡喪。悒悒不得志,便道詣韓,精神慘淡,言語失次。
韓問之,具以實告。韓笑曰:“常賭無不輸之理。倘能戒賭,我為汝復之。”族人曰:“倘得珠還合浦,花骨頭當鐵杵碎之!”韓乃以紙書符,授佩衣帶間,囑曰:“但得故物即已,勿得隴復望蜀也。”又付千錢,約贏而償之。
族人大喜而往。僧驗其資,易之,不屑與賭。族人強之,請以一擲為期。僧笑而從之。乃以千錢為孤注。僧擲之無所勝負,族人接色,一擲成采。僧復以兩千為注,又敗。僧漸增至十余千,明明梟色,呵之,皆成盧雉。計前所輸,頃刻盡復。陰念再贏數千亦更佳,乃復博,則色漸劣。心怪之,起視帶上,則符已亡矣,大驚而罷。
載錢歸廟,除償韓外,追而計之,并末后所失,適符原數也。已而愧謝失符之罪。韓笑曰:“已在此矣。固囑勿貪而君不聽,故取之。”
選自(清)蒲松齡《聊齋志異》。
未完待續……
本系列是從浩繁的文獻中精心選編出來的宗教小品故事。
本號是一個傳播優秀文學傳承傳統文化的平臺。閱讀是一件重要的小事,關注本號,一起來讀書養性、終身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