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寶山食谷文化餐廳正式開業。餐廳位于成都金牛區天府藝術公園,由國家級川菜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徐孝洪帶領其四際·學院派非遺團隊主理。
開業當天,同時發布非遺餐桌 . 寶山食谷春宴, 春宴以川菜非遺技藝為核心,融合春日時令食材,通過文化符號具象化、權威價值背書與沉浸式藝術場景,重新定義高端餐飲的文化占位。這場融合非遺精髓與當代美學的盛宴,以多維視角呈現傳統川菜的文化再生與跨界碰撞。
作為川菜非遺技藝的守護者與創新者,今年3月,國家級非遺川菜代表性傳承人、四際·學院派創始人、寶山食谷文化餐廳(成都金牛區天府藝術公園店)主理人徐孝洪榮獲文化和旅游部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川菜烹飪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稱號!這一榮譽不僅是對他39年深耕川菜領域的認可,更標志著川菜從傳統技藝向科學化、國際化邁進的里程碑。
徐孝洪大師深耕川菜領域數十載,其精湛技藝與對川菜文化的深刻理解,為這場春宴注入深厚底蘊。在致辭中,徐孝洪強調:“川菜非遺技藝是千年飲食文化的結晶,我們通過這桌春宴,將傳統技藝與春日鮮蔬山珍結合,讓食客在品嘗美味的同時,感受四季流轉與飲食文化的交融,傳承川菜之魂。”
本季春宴以“爽養食谷”為核心概念,精選龍門山脈彭州寶山和川西地區春鮮食材,通過挖掘傳統、科學烹飪、發酵工藝、醬汁乳化、蒸餾萃取……以非遺技法為本,洞悉與探索學科前沿重構傳統川味。
春宴菜單以“四時八節”為靈感,從涼菜對鑲、主菜三色翹殼魚,到甜品回鍋甜燒白,共16道菜構建味覺起伏。
非遺團隊更創新打造“對鑲”形式,如蒜泥白肉配熗拌蕨苔,以“一菜雙味”展現傳統與自然的共生美學。
麻辣土雞搭配寶山熊貓筍,雞肉緊致,筍尖脆嫩,一口咬下滿是春日的活力;
老鹵鮑魚配彭州雪蓮花,傳統鹵味與養生食材相遇,盡顯精致養生理念。
際燒板鴨黃玉參堪稱一絕,板鴨的醇厚風味滲透進軟糯的黃玉參,再融合春日特有的鮮蔬提味,燒制成這道層次豐富的佳肴。
央推貢椒乳鴿,精選乳鴿,以漢源貢椒精心烹制,皮酥肉嫩,配上薄荷麻香清爽。
雪花蝦淖配蠶豆泥,蝦淖潔白似雪,蠶豆泥細膩清甜,是春日獨有的清新。
其中“五丁開山金牛牛”則以煎香牛肉搭配怪味汁,致敬屬地文化,成為社交媒體熱議焦點。
寶山食谷,以侘寂美學為語言,非遺技藝為內核,構建了一座聯結自然、藝術與人文的沉浸式美學空間。彭州寶山湔江河畔及龍門山和川西大地的風物,這里不僅是川菜非遺滋味的活態展演場,更是傳統與現代碰撞的美學場。
進門左手邊的藝術作品,以現代手法再現古蜀文化,圖中人們托舉類似三星堆黃金面具的器物,象征神秘與莊嚴,展現了古蜀先民敬天法祖的信仰,以及對自然和祖先的感恩之情。餐廳轉角處的大型青花瓷盤,直徑約1.4米,以其獨特的藍白裝飾圖案展現清新雅致。瓷盤外圈繪飾如意海水紋,中圈繪飾吉祥纏枝紋,內圈繪飾山野中的兵馬人物圖,畫面層次豐富。青花瓷在中國文化中象征高雅、純潔和永恒,常與富貴、平安等美好愿望聯系在一起。
包間墻面以木刻工藝呈現明代《遵生八箋》節選,誠者,天之道也,誠者,人之道也。寬著此心以待同群,須如一片春陽,無人不暖。這段文字提醒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道德和真誠永遠是人際關系中最寶貴的財富。植物的芬芳與舒緩的音樂,實現典籍內容與空間氛圍的實時聯動。這種“六覺療愈”體驗——視覺的留白美學、觸覺的溫感竹編、嗅覺的定制香氛、味覺的發酵層次、聽覺的跨界音律、意覺的文化共鳴——重新定義了高端餐飲的空間價值。
開業當天,恰逢《四川省促進川菜發展條例》通過,這也標志著川菜產業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寶山食谷的“非遺春宴”,不僅是一場味覺與美學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宣言——在這里,川菜非遺技藝不再是歷史的注腳,而是未來的引擎。相關專家學者在品鑒后感嘆:“寶山食谷讓川菜成了巴蜀文化的‘味覺史詩’。寶山食谷以《條例》為綱,實現了非遺保護、產業升級、文化輸出的三重突破。”其成功背后,是政策引導與企業創新的共振:一方面,《條例》為川菜標準化、品牌化、國際化提供了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寶山食谷以“文化深耕+技術賦能”開辟了新賽道,為行業提供了可復制的范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